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级委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级委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基础知识竞赛初赛试题

专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凋亡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 B. 活体内单个细胞的死亡 C. 细胞质膜的破裂,核也碎裂 D. 不引起组织的修复再生 E. 无急性炎症的反应

2.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玻璃样变性?

A.浆细胞胞浆中的Russell小体 B.肝细胞胞浆中的Mallory小体

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 D.蛋白尿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红色小滴 E.风湿病时风湿小结内的红染颗粒状、块状物

3.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常见的?

A.气管粘膜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B.成纤维细胞化生为成骨细胞 C.胃粘膜上皮化生为肠上皮 D.子宫颈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E.成纤维细胞化生为各种上皮细胞

4. 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 血小板的活化 B. 组织因子的激活 C. 血栓素A2的释出 D. 第Ⅶ因子的激活 E. 纤维蛋白网的形成

5. 肺梗死患者胸痛的主要原因是

A. 梗死区域肺实变 B. 梗死区域胸膜炎 C. 坏死组织刺激神经末梢致支气管痉挛 D. 缺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E. 被阻塞的肺动脉痉挛

6. 来自门静脉的栓于随血流运行,首先栓塞于 A.脑 B.肺 C.肝 D.肾 E.肠

7. 脂肪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

A. 急性右心衰竭 B. 急性左心衰竭 C. 脑出血坏死 D. 肾功能衰竭 E. 心源性休克

8. 速发性短暂反应时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是:

A.细动脉内皮细胞损伤 B.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 C.基底膜降解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E.以上都不是

9. 下列哪项关于炎症的叙述是正确的:

A.慢性炎症均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 B.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C.增生是机体的抗损伤的反应 D.炎症渗出不会引起组织肿胀 E.炎症时组织增大均为增生所致

10. 炎症介质补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机制是: A.吞噬细胞表面有C3b受体

B.可促进血管的扩张、通透性增加 C.可引起细菌的通透性改变

D.能促进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形成 E.对C5a有趋化作用

11. 高热时实质脏器最易发生的变化是:

A.变性 B.坏疽 C.凋亡 D.梗死 E.萎缩

12. 急性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 B.局部组织的变性及坏死 C.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 D.渗出压迫及炎症介质刺激 E.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13. 下列情况中,哪一种最易发生右心衰竭?

A主动脉瓣口狭窄 B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高血压性心脏病 D二尖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4. 胃癌不直接转移到

A.腹膜 B.肾脏 C.卵巢 D.子宫 E.大网膜

15. 肝癌一般不转移到

A.淋巴结 B.脾 C.肺 D.脑 E.腹膜

16. 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是

A.脂肪瘤 B.平滑肌瘤 C.纤维瘤 D.骨瘤 E.血管瘤

17. 交界性肿瘤是指

A.位于一种组织和另一种组织的交界处 B.位于两个器官的交界处 C.介于上皮与间叶组织之间的良恶性肿瘤 D.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E.同时有内、外胚层的组织

18. 除下列哪一种外都是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A.多环芳烃 B.芳香胺类 C.亚硝胺类 D.环磷酰胺 E.黄曲霉毒素

19. 典型的恶性肿瘤自然生长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B.细胞的恶性转化→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C.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D.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E.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远处转移→局部浸润

20. 肿瘤的生长分数是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

A.复制阶段(S+G2)的细胞比例 D.合成前、后期(G1+G2)的细胞比例

B.合成前期(G1期)的细胞比例 E.合成期(S期)的细胞比例 C.有丝期(M期)的细胞比例

21. 关于炎性增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炎性增生是一种适应机体需要的反应性增生

B炎性增生的组织分化成熟.在形态、代谢和功能上无异常 C增生过程中致炎因于不持续存在 D可有核像

E增生的组织可形成肿瘤样肿块

22. 下列有关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迁延不愈引起 B.赘生物脱落常引起败血性梗死 C.瓣膜可有溃疡或穿孔 D.赞生物内不含细菌 E.从不累及正常瓣膜

23. 关于干酪样坏死物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B.质地较实呈固体状 C.不含结核杆菌 D.可液化形成半流体的物质 E.可以成为结核病在体内的播散源

24. 容易恶变为黑色素瘤的痣是

A.皮内痣 D.蓝痣 B.混合痣 E.上皮样痣 C.交界痣

25. 关于硅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内有硅结节形成 B.脱离硅尘作业后,肺部病变停止 C.肺内广泛纤维化 D.胸膜增厚 E.易合并肺结核

26.下列哪项成果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A.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B.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 C.核糖核酸的干扰机制 D.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 E.研究核糖体结构和功能

27.下列哪个氨基酸为碱性氨基酸( )

A.Glu B.Lys C.Gly D.Asp E.Trp 28.280nm波长处有吸收的氨基酸有( )

A.丝氨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精氨酸 E.谷氨酸 29.DNA的变性是指( ) A.DNA中的磷酸二脂键断裂 B.多聚核苷酸解聚

C.DNA分子由超螺旋变成双螺旋 D.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E.DNA分子中碱基丢失

30.大部分的真核细胞mRNA的3’-末端都具有( ) A.多聚T尾 B.多聚C尾 C.多聚A尾 D.多聚G尾

E.多聚U尾

31.某一符合米氏方程的酶,当[S]=Km时,其反应速度等于( ) A.3/4Vmax B.4/3 Vmax C.2Vmax D.2/3Vmax E.1/2 Vmax

32.当Km值近似于ES的解离常数Ks时,正确的说法是( ) A.Km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B.Km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小 C.Km值愈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小

D.任何情况下,Km于Ks的含义总是相同的

E.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用Km表示酶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 33.NAD+及NADP+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

A.维生素PP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B1

34.可在需氧脱氢酶和不需氧脱氢酶中都出现的辅酶(基)是( ) A.NAD+ B.NADP+ C.FAD D.铁卟啉类化合物 E.以上都不是

35.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以生成几个分子ATP( ) A.1 B.2 C.3 D.4 E.5

36.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NADH

B.循环一周可使两个ADP磷酸化成ATP C.乙酰CoA可经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 D.丙二酸可抑制延胡索酸转变成苹果酸 E.琥珀酸CoA是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 37.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蚕豆病( )

A.内酯酶 B.磷酸戊糖异构酶 C.磷酸戊糖差向酶 D.转酮基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8.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必需脂酸,除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外,还有下列哪种脂肪酸( )

A.软脂酸 B.硬脂酸 C.亚麻酸 D.麻酸 E.油酸

39.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是( )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B.天冬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 C.二氢乳清酸酶 D.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E.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40.嘌呤环的元素组成来源除包括Gly、Asp、Gln和N10-甲酰-FH4外还有下列( )项 A.CO B.NO C.CO2 D.NO2 E.H2O 41.下列哪项不属于膜受体激素(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甲状腺素 E.儿茶酚胺类激素

42.蛋白激酶主要是对底物含羟基氨基酸进行磷酸化,下列( )氨基酸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位点。

A.Gly B.Trp C.Pro D.Asp E.Ser 43.下列哪项不属于胞内受体激素( )

A.甲状腺素 B.1,25-(OH)2-维生素D3 C.胰岛素 D.固醇类激素 E.视黄酸

44.造成痛风症的原因是血中( )水平升高,当浓度超过0.48mmol/L(8mg/dl)时形成过饱合而形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脏等处,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患,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

A.尿素(盐) B.尿酸(盐) C.尿胆红素(盐) D.尿胆素(盐) E.尿胆素原(盐)

45.酶化学修饰常见方式中不包含下列哪项( )

A.SH与-S-S-互变 B.磷酸化与脱磷酸 C.甲基化与脱甲基 D.腺苷化与脱腺苷 E.甲酰化与脱甲酰

B型题单选题

A.次黄嘌呤 B.葡萄糖 C.脂肪酸 D.酮体 E.黄嘌呤

46.临床上治疗痛风症学用别嘌呤醇,这是因为其结构与( )类似,可抑制嘌呤分解代谢物的生成。

47.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物质有( ) 48.成熟红细胞以( )为主要能量物质

多选题

49.三羧酸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有( ) A.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乙酸CoA十草酸乙酸→柠檬酸 C.琥珀酸CoA→琥珀酸 D.α-酮戊二酸→琥珀酸CoA E.苹果酸→草酸乙酸

50.胞质NADH转移至线粒体的机制有( ) A.α-磷酸甘油穿梭 B.柠檬酸-丙酮酸穿梭 C.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D.草酸乙酸-丙酮酸穿梭 E.丙氨酸-葡萄糖穿梭

二名词解释: 1. Septicemia

2. Cachexia

3.接触抑制:

4.增色效应

5.P/O值

6.蛋白质变性

三问答题:

1.某工人因事故造成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经清创、复位和固定,并进行功能锻炼,3个月后,完全痊愈。试说明哪些组织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并叙述骨折的愈合过程。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并举例说明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彻底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

初赛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EEABCABCA 11~20: ADDBBEDDCA21~30: CCCCBEBCDC

31~40: EBBCDDECBC 41~45: DECBE 46~48: AAB 49:ABD 50:AC 二名词解释

1 Septicemia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如高烧、寒战、皮肤、粘膜出血点,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称为败血症。血中可培养出病原菌。

2 Cachexia恶病质:指恶性肿瘤的晚期患者,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3接触抑制:修复过程中,细胞增生并互相接触时便停止生长繁殖,使细胞不致堆积的现象。

4.增色效应 增色效应是指DNA在紫外260NM处吸光值增加的现象,增色效应与DNA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观察DNA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5.P/O值: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mol氧原子(1分)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消耗ADP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回答消耗无机磷或ATP的摩尔数都可得1分)。 6.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0.5分),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0.5分),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0.5分)和生物活性的丧失(0.5分)。 三、简答题

1、完全再生: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胫腓骨、神经纤维 不完全再生:骨骼肌、大血管

骨折的愈合过程:

1.血肿形成 骨折后,在骨折的两端及其周围伴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肿发生凝固。

2.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约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

3.骨性骨痂形成 上述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积,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经软骨化骨过程演变为骨组织,至此形成骨性骨痂。

4.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经过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也重新恢复。 2、(1)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5分):

①循环中CO2的生成方式是2次脱羧反应(0.5分);

②循环中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每个酶0.5分,共1.5分)

+

③循环中4次脱氢(1分),其中3次以NDA为受氢体,1次以FAD为受氢体(0.5分);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0.5分)

④循环中各中间产物不断地被补充和消耗,使循环处于动态平衡中;并释放大量能量(1分)。

(2)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CoA不仅由糖的氧化分解产生,也由甘油、脂肪酸和氨基酸氧化分解产生,因此该循环实际上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3分,糖、脂、蛋白质都能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各给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