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瓷
SHONGCERAMICSAND Vol.37No.6
Dec.2014
·综述·
/D3969.issn.1005-0639.2014.06.002OI码:10.j
磷酸铁锂改性的研究进展
何文,金超,侯玉昆王卓,张旭东①,
)(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35035
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电压平台稳定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摘 要 磷酸铁锂(LiOFeP4)热点之一。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其电子导电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度慢的缺点。分析原因,综述了各种L本文从LOOiFePiFeP4晶体结构和充放电机理入手,4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材料改性
中图分类号:174 TQ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997年,Goodenouh等人首次报道了具有g橄榄石型结构的LOiFeP4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其理论比容量为1具有3.h5V70mAg
1]
,并且原材料来源丰富、的电压平台[无毒、对环
境友好、安全性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价格低廉,被认为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理想的正极材料。
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LOiFeP4研究的深入,们发现纯的LOiFeP4材料在充放电倍率越高时,容量衰减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受到LOiFeP4结构的,从而导致了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过低。
在b而Lc平面上相连,iO6八面体则在b轴方向上通过公共边相接成链。每个FeO6八面体分别与1个P同iOO4四面体和2个L6八面体共边,时,每个PiOO4四面体还与2个L6八面体共边。这就形成了可供锂离子自由脱嵌的一维通道,其中所有锂均可发生脱嵌,得到FePO4层状型结
构。
氧原子三维方向的六方最紧密堆积了
+
的自由扩散,降低了LOLiiFeP4材料的离子扩3]
,从而导致高倍率充放电散速率和电子导电率[
[2]
图1 LiFePO4的晶体结构
O2 LiFeP4的晶体结构
属LiFePO4的晶体结构是橄榄石型的结构,,晶格常数a=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b
08nm、b=1.0334nm、c=0.4693nm。LiFe0.60-[2]
。其中,氧原子以六PO4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
方紧密堆积排列,构成基本的架构。磷原子占据
铁原子位于氧原子四面体间隙,形成PO4四面体;八面体间隙的Z字链上;锂原子位于交替平面八面体间隙的直线链上。FeO6八面体通过公共角
收稿日期:20101014--时,实际比容量降低较大。而P-O共价键形成离域的三维立体化学键,极大的阻碍了晶体结构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272144,5172132,51042003作者简介:男,教授,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1960年,①张旭东,
男,研究方向:王卓,在读硕士,磷酸铁锂复合材料1988年,
磷酸铁锂改性的研究进展 第6期 王卓等:7
的变化,使LiFOeP4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据文献报道,纯LOiFeP4在室温下的电子电
[]
/导率约为1比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cm4,0-9S
材料使用碳包覆的方法进行了专利申请,他们合/,达到成的LOh60mAiFePg4的比容量达到了1理论容量的9引起了碳包覆研究的热潮。4%,
[3]
用水热法不用模板的情况下合an等人1Qi
颗粒大小都在3成出LO00nm左右,iFeP4微球,
材料LiOiCoOFeP2低8个数量级。L4在室温下
24
/,的锂离子的扩散系数为1.在cms0-18×1[]-126
/远低于Lcms5,iC.2×1FePO0oO4中为22
[]2/的5×1s6。cm0-9
+
充电时,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液穿过隔Li
这种微球结构可以让蔗糖分子进入内部,从而在内部形成更好的包覆提高其性能,经测试这种正
3
,/在1极材料的最高振实密度可达到1.0C4cmg
膜进入负极,同时电子从外电路由正极向负极移
+
从动,以保证正负极的电荷平衡,而放电时,Li
/,倍率下充放电容量可达到1同时具有h15mAg好的循环稳定性,这种介孔材料展现出优异的性
[14]
能。Wang等首先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表面
负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嵌入正极。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其正极在斜方晶系的LOiFeP4和六方晶系的F由于LeOePOiFeP-4两相之间转变,4和F在充放电过00℃以下以固溶体形式共存,PO4在2
程中没有明显的两相转折点,因此,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平台长且平稳;另外,在充电过程完成后,正极FOePOiFeP4的体积相对L4仅减少
[,]
而充电过程中碳负极体积轻微膨胀,6.81%78,起到了调节体积变化、支撑内部结构的作用,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然后包覆着聚苯胺(的FPOPANIe4纳米颗粒,/将FPANI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得核壳结构ePO4
/的LC复合材料。产物具有出色的电化OiFeP4/学性能,在60C倍率下仍有90mAhg的放电比
[5]
曾用聚苯胺为原料包覆在容量。Gantie等人1g
制备出来的材料在0.1OLiFePC倍率时的4表面,
/,充放电为1经过5mAh0次循环后在1C40.3g/。倍率时充放电容量为1mAh18.7g
[16]
利用酵母细胞的生物矿化作Zhang等,
17]
,将其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模板,用[成功制备出
3 改性研究进展
为了克服LiOFeP4的电子导电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度慢的缺点,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碳包覆、离子掺杂、合成纳米材料、合成多达到改孔材料等方法,可以优化LOiFeP4的性能,性的目的。3.1 碳包覆
碳包覆即在LOiFeP4正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碳导电层,是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方法,通过涂覆碳层,可以在提高LOiFeP4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率的同时,保证锂离子能通过碳层快速扩散。目前,对此方法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大部分方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方法。常见的碳包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原料中,混合均匀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进行反应;另一种是在LOiFeP4的前体中添加有机化合物,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反应,使有机物热解生成在其表面形成碳包碳,在形成LOiFeP4的同时,覆。通常,选取的有机物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
9-11]
,以保证没有其他杂质原子混入。素[
[2]
最先对L在2iF0vet等1O06年,RaeP4正极
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碳包覆LOiFeP4介孔复合材/料,该LC复合材料在0.OiFeP1C的充放电倍4
/,率下的放电比容量能达到1h100次充53mAg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率只有2%。
18]
等以聚丙烯和葡萄糖为碳源,余红明[二茂
铁为催化剂前驱体,采用原位固相法合成LiFe-/如图2所示。以聚丙烯为碳源POC复合材料,4
在0.合成的碳包覆L5C倍率充放电时,OiFeP4,/,接近理论值;在2其比容量达到1h68mAC倍g/;在1率充放电时,其比容量达到1h0C倍60mAg/。其掺加率充放电时,其比容量达到1h45mAg的二茂铁在合成LOiFeP4的还原性气氛下分解生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铁颗粒,更有利于石墨化程度高的碳包覆在LOiFeP4表面。
[19]
在LLianOiFePg等人以葡萄糖为碳源,4
合成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原位碳包覆。室温(25±
/,下,2C放电倍率下比容量达到154mAh2℃)0.g
/。5C高倍率放电条件下比容量高达1h36mAg
0
在发表的有关水热法合成LiOJin2FeP4的文章
2+
被氧化为中,采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防止Fe3+
,并在烧结过程中作为碳源对LFeOiFeP4进行原位包覆。所得LOiFeP4材料形貌规整度高,颗[]
8
山东陶瓷
第37卷
))ab ( (
))ab ( (
))cd ( (
[8]
/图2 LOiFePC复合物的SEM图14
粒统一呈方形,在进行550℃烧结后方形颗粒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表现出一定的团聚性;高温烧结破坏了形貌的规整度,使得颗粒分布变小,颗粒粒径范围控制在1nm之间。原位包覆的碳00~200
层厚度为1~3有利于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nm,的脱嵌反应。
21]
等研究了添加碳纳米管作为导电柯昌春[
))cd ( (
图3,)常用导电极片(和添加ab
[]
1
,)的SNTs极片(cdEM照片2C
离减小,增大了F从iFePOePO4和L4的接触面积,
+
/可以在更大的F而使LLiFePOiePO44界面上
扩散。
剂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的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压实密度,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电池内阻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比较优异,如图3所示。Liu
22]
采用处理碳纳米管,再将产物洗净,等[
3.2
离子掺杂
在LiOFeP4正极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碳导电层
只能提高材料表面的导电性,对粒子与粒子之间有一定的影响,对材料内部的性能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提高,而金属离子的掺杂就是一种改变晶体内部结构从而起到提高材料性能的作用,但掺杂量的多少比较重要,过量的掺杂会导致材料内部结构改变,从而使材料性能改变。
[23]
首次提出颗粒内部离子掺杂是Chung等
与LOiFeP120℃热处理除去杂质,4充分混合接
/。触,1hC倍率的比容量约为160mAg
尽管对LiFOeP4进行碳包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电导率,但是这种非活性物质的引入,导致了整个电极比容量的降低。尤其是因为碳材料密度小,降低了电极材料的振实密度,减少了电极的体积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另外,利用碳材料来包主要是改变了粒子与粒覆LOiFeP4粒子的方法,子之间的导电性,而对LOiFeP4颗粒内部的导电性却影响甚微.因此,碳包覆并没有在本质上提高锂离子在LOiFeP4中的离子电导和化学扩散系数。用金属颗粒或导电化合物包覆也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子传导率和离子传导率,阻止LOiFeP4颗粒的用金属颗粒或导电化合物包覆也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子传导率和离子传导率,阻止LOiFeP4颗粒的生长,制得粒径较小的颗粒,使Li的扩散距
+
的,他们对LLiMniCoOOiFeP4、2O4和L2晶体的导电率进行比较,发现LiMniCoO2和L2O4的导电率都比LOiFeP~8个数量级。这是因为4高出5
/FePOOOLiFePiFeP4在充放电过程形成的L44相
2+3+
,面,这两相里边分别只存在单一的F和Fee
而L其内部分别iMniCoO2和L2O4在充放电过程,存在混合价态的阳离子对,电子可以通过混合价态阳离子对进行转移,因此LOiFeP4的导电率比iMnLiCoO2和L2O4低很多。
颗粒内部离子掺杂位置可以选锂位也可以选铁位。对锂位进行掺杂可选少量高价金属离子,
++2+3+3+3+4+
、、M、、如NNdAlYCrTia 、 、g、
磷酸铁锂改性的研究进展 第6期 王卓等:9
占据L从而提高Li的位置,OiFePiFe-4晶格中LPOi4晶格的电子导电性能。所以只有半径跟L
离子接近的离子,才能有效占据L形成i的位置,
5+
的半径为0.与晶格中Lnm,i的缺陷。Nb069+
的半径0.掺杂效果明显改善磷0Linm相近,68
2+
酸铁锂电性能;而半径为0.nm的M066g其掺
杂效果不是很好,这表明锂位掺杂效果与掺杂离子的价态有关,而且掺杂量<2%时不影响晶格常数。
26]
采用煅烧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谭显艳等[
2+
极材料磷酸铁锂,显著提高了掺入少量的Mg,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LOiFeP4的电化学性能。
、他们将L99.73%)H2OOFeCi2C3(2O4·2(、98%)和MOH)99.06%)ONH4H2Pg(4(2(())按照n99.8%)Li∶n(M∶n(Fe∶n(P)=g)
在无水乙醇(介0.98∶0.02∶1∶1混合后,AR)/)。烘干后,(前质中,高速球磨2转速20rmin0h4驱体经5高温24h。掺杂后,LiFO00~750℃,eP4
/;未掺杂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2mAh35.5g/。掺LiO5mAhFeP16.2g4首次放电容量只有1
杂后的电导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是由于掺杂
+
位置,构成P型半导体,少量金属离子取代L增i
[3]2
图4 Chung的掺杂机理
5+
。掺杂之后产物内部出现混合价态阳离子Nb
2+3+/,从而提高了L对FFeOeiFeP4的导电性。
[4]
以N制备得到aNOYin等人23作为掺杂剂,
/纯相的LC(x=0.0aFePO1,0.03,0.05)i1-xNx4/的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表明,aePOLi0.97N0.03F4C表现最好的电化学性能,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且1为1hC循环性能较好。实验结果表58mAg明,却使Na掺杂不会破坏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得晶格体积增大,EIS测试表明适量掺杂钠离子
[25]
为了可以降低其电荷转移电阻。Zhang等人
加了材料的导电性。
27]
分别以M谢辉等人[AlH2O,NOg(3)2·6
((9H2O及C9H2O作为掺杂NOrNO3)3·3)3·2+3+剂,制得LePOM=MAli 和g,1-xMxF4(3+
)复合材料。所得LCrlePOi0.0.4的电化98A02F
/提高L掺杂少量的NC的电化学性能,iFOePd4/制备得到LdePOC材料。与LiFei-0.99N0.01F4//C相比,LiC的电性能得到POdePO40.99N0.01F4/,明显提高,其0.h2C1C放电比容量达161mAg/。同时,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h15mAg掺杂Nd后样品的电化学阻抗明显下降。
[2+3+23]
AlChun 、g采取高价金属离子Mg、
4+5+
,对磷酸铁锂进行锂位掺杂,制备得到TiNb 、
/学性能佳,mAh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0.3
[8]
,用Y充放电效率达9ian等人29.2%。Tg2O3掺杂,制得LiePO0.99Y0.01F4材料的粒径分布均
匀,电性能较好,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循环1h5次后容量基本保持不变。130mAg
[9]4+
等采用溶液法制备TWu2i 掺杂磷酸铁
4+
锂,反应条件为7氮气气氛。并对T00℃、i 掺杂
含量进行研究,发现掺杂含量为0.比容量03时,
[0]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钛的最大。Li等人3
其电子导电率提高了8个数量级,OLiFeP4产物,
-2
/室温下达到4.Scm。低倍率充放电时,01×1
发现磷酸铁锂材料的橄榄石结构LiFePO4材料,
并没有因为掺杂而改变,当用钛离子代替锂离子后,由于价位的变化,在晶体内形成二价铁与三价铁离子的混合价相,从而导致阳离子缺陷,通过如图5所示,钛的掺杂量减小了XRD分析发现,
晶体的晶面间距和微晶的尺寸,有利于提高其电化学性能。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在1C时放电容
合成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接近理论值;高倍率充放电时,材料只发生微小的极化,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放电比容量,极大地改善了LOiFeP4的导电性能。根据C如果LOhuniFePg的掺杂机理:4充放电过
3+2+
/混合价态,则掺杂离子必须程中,形成FFee
10
山东陶瓷
第37卷
5+34]
制备了掺N的L唐红等人[biFeb1-xNx
/高价金属离子的掺入会POC材料。结果表明,4
改善材料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其中LbiFe0.97N0.03
/在1其比容量达C材料,0C大倍率下放电,PO4
/。到95mAhg
35]
等采用高速球磨与高温固相反应周震涛[
并研究其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LFeOiMn0.0.4,19P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合成的LiM-粒度均匀,nFePO0.1C充放1-y4为橄榄石结构,y
达到电时,eOLiMn0.0.4的放电比容量最高,1F9P
()a
/。LFePO145mAhiMng1-y4的大倍率放电性能y
[36]
随着y的增加而降低。YiFOanePg等对于L4
2+在F与F-复合掺杂,用e位和O位上进行Mn
/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P04)niFe0.0.2.0.99M0l(993F012+
与F-的复合掺杂增大了LC。MniFePO4的晶
胞体积,扩大了锂离子的传输通道,增加锂离子的
脱嵌速度和深度,其放电比容量达到157.4
,,,(和.2C)140.2(1C)126.1(2C)107.6(5C)0
(/。91.810C)mAhg
37]
则是以F王婷等人[2H2O、eCLiCO2O4·3、混合后加入一定量的蔗糖作NH4H2PO4为原料,
称为还原剂和碳源,然后又加入一定量的MoO3,
()b
取后添加适量的丙酮作为分散剂研磨2在h后,4h得到掺杂钼的LO700℃煅烧1iFeP4复合材料,
/。所能达到的最大比容量为1mAh44.8g
[38]
以R获得电u作为掺杂元素,Wang等人
/其化学性能良好的LC材料,uOiFe0.99R0.01P4
图5[0]
钛离子代替锂离子后的XRD分析3
/,量为1而且经过130mAh00次循环后基本能g
4+31]
合成出L掺入T保持不变。HU等人[ii ,1-4x
/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没有发TiFePOC材料,x4
生任何改变,而电化学性能有所改善,其中Li0.96/C样品,0.3C初始容量达到TiePO0.01F4
/。mAh146.7g
32]
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结合黄学杰[
/,0.1C、5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hmAg
/,且以5放电比容量101mAhC倍率循环30次,g基本保持不变。
[3+39]
合成了掺C的LriFePOChang等人4正
3+
极材料,发现掺入少量C的并不影响材料产物r
对锂位和铁位掺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锂位进行高价态离子掺杂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但会阻碍锂离子的扩散,不利于材料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对铁位进行掺锂和掺钠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铁位掺杂的元素常见的有:、、、、、、、u、CrTiGaTa等。CoNbMnMoR
[3]3+
通过掺杂C离子,使LoiFeZhao等人3-PO4材料的低倍率放电比容量得到明显提高,/C材料0.1C放电比容量达到CoPOLiFe0.750.254/,且提高了接近L170mAhiFePOg4的理论容量,
材料的放电平台电压。
的结构,而有利于降低LOiFeP4电荷转移反应的阻抗,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放电性能,30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mAh10.8g
40]
采用包裹碳提高其表面电子电刘芳凌等[
导率,掺杂金属离子以提高其本体电子电导率。选取了离子半径接近而价态不同的4种金属离子
3+5+5+6+
、、的F掺杂后的TiTaMoe位掺杂,Ga 、
样品晶胞体积均有减少,电子电导率比LOiFeP4
的电子电导率提高了4~6个数量级,并使其在电解质溶液中的阻抗大大减少,电化学性能也明显改善。掺杂金属离子的电负性越小,其电化学性
磷酸铁锂改性的研究进展 第6期 王卓等:
4+
能就越好。掺杂Ti 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11
形成了类似网状结构,可以更好地吸收电解液,增加与电解液的有效接触面积,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提高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6]
人报道了用软化学方法合成ourt等4Delac
颗粒分布集中在1出LO40nm左iFeP4晶体粉末,
此外,对于磷位和氧位的掺杂也展开了研究。
41]
以NH4VO采用许明玉等人[3作为掺杂剂,
共沉淀法合成LiFeVxP1-xO4复合材料。通过研究,磷位钒离子掺杂改性,对LOiFeP4结构没有产生影响,得到性能良好的材料。在0.1C倍率下/,比纯L放电,其充放电比容量为1iFe5h6mA-g并且效率达到9PO9%。4有明显的提高,42]
以L周鑫等人[iOH·H2O、FePO4·聚丙烯作碳源和还原剂,采用4H2O、LiF为原料、
/两步固相法合成LC(x=0,0.0O1,iFeP4-xFx的L0.02,0.03,0.04)iFePO4正极材料。F掺杂
有效降低LOiFeP4能够提高材料倍率放电性能,了材料电极的极化。在1C,2C,3C充放电倍率/下,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LOiFeP3.0.98F02
/,//,在1146mAh137mAh22mAhC倍率gg和1g下,55次循环后放电容量达到初始容量的
[3]
等在O位进行F-掺杂,合成了iao499.3%。L
/,(研究FLiC(X=0.025,0.05,0.1)FePO4)1-x3x
右,在经过3将合成得到h5°C的热处理之后,00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粉末。在5C下的放电比/,并且在4容量达到100次循环之后基h47mAg可本不衰减。此外LOiFeP4并没有进行碳包覆,见纳米级粒子也能在无掺杂和包覆的状态下表现出优异的性能。3.3.1
球形纳米颗粒
球形LOiFeP4颗粒由于相互间的接触面小,不易出现团聚和架桥现象,具有界面自由能较低,体积能量密度较高,流动性能较好,振实密度高等优点,合成球形纳米材料可以满足高比能量锂电
]47-51
。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
[52]
Wang等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的无定
然后在乙醇体系中用抗坏血酸形FePO4前驱体,
作为还原剂、醋酸锂作为锂化剂合成了无定形的再经高温热处理得到了平均粒径为OLiFeP4,
/C活性材料。在0.iFO150nm球状的LeP1、2、4/,具41.4、100.7mAh59.0、15C的容量分别为1g
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此实验中LOiFeP4颗粒很好地继承了F使得通过ePO4前躯体的球形结构,合成特定形貌的前躯体来制备出同样形貌的纳米OLiFeP4粒子成为可能。
[53]
Wang等通过共沉淀与原位聚合两种方法
结果表明F-掺杂显著地提高了LOiFeP4的倍率/(性能,LiC在10C倍率下仍有平FePO4)0.9F0.3
+
/),稳的放电电压平台(Li0V,v.s.Li3.31~3.
/,放电比容量达到1在5h5℃高温环境下10mA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在掺杂金属离子的过程中,掺杂剂或前体中的有机基团热解生成碳也可以改善材料的电导率,究竟二者中的哪个是关键因素,目前尚无定论。而且,如果掺杂离子取代的是晶体结构中锂离子的位置,还可能导致锂离子的一维扩散路径被堵塞。另外,也有人认为材料电子电导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掺杂剂中含有机基团在高温下热解生成了导电性能良好的碳。3.3
合成纳米材料
OLiFeP4的晶体取向对电化学过程有重要影空间响。在充放电过程中,正交晶系LOiFeP4(
)群:晶体中,锂离子的扩散沿着b轴方向进Pnma行的,而电子转移(锂离子嵌入和脱嵌)主要发生
[4]
。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形貌,在a使acc平面4
联用合成了碳包覆的纳米尺寸的LOiFeP4正极材料。所得到的L0~50nm的主要颗粒OiFeP4由4与1nm的次要颗粒构成。每个颗粒都呈00~110球形,且均匀地包覆有厚度为3~5nm的无定形碳层。在共沉淀过程中,苯胺单体发生聚合,覆盖从而阻碍了到每一个新形成的FePO4颗粒表面,核的进一步生长。即使L50℃下煅烧OiFeP4在6主要的颗粒尺寸也在415h,nm范围之内,0~50
并有连续的碳包覆层。合成的LC下OiFeP4在1/,初始放电容量为1且有优良的容量保h50mAg持能力与循环稳定性能。
[7,54,55]
以溶液或溶胶作为前驱体,采用Yu等4
/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多孔球形LC。通OiFeP4
面暴露得更多,这样有助于Li离子的嵌入与脱嵌,从而提高其扩散系数。另外材料的特殊形貌有助于形成导电网络,对其导电性能的提高有着
45]
。一维结构的材料相互交织十分重要的影响[
过聚焦离子束(测试表面该球形颗粒是由FIB)该材料不仅具有比表面积30nm小颗粒组成的,
12
山东陶瓷
第37卷
大,流动性和分散性优异,易于涂片等物理性能,而且充放电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
[6]
联合采用喷雾干燥法和湿球能。Kova等5onar
磨法合成了几何平均直径为5FePO8nm的Li4纳米颗粒,样品在0.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1C和10/。/分别为100mAh64hmAgg和13.3.2
棒状纳米颗粒
OLiFeP4纳米棒的合成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57]
。由于电子传输的距离较短,和研究[且离子在
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被在纳米棒的径向范围内,所以含LOiFeP4纳米棒的电极具有较好的比放电容量。棒状结构的颗粒在循环及高倍率放电
58]
。下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57]
用水热法合成了直径约为Huang等
长度约500O100nm、nm的纯的良好的LiFeP4纳
米棒。他们将合成的LOiFeP.5C4做成电池在0
()a
流速、5~4.2V电压范围内进行充/放电测试,2.放电平台在3.充电平台在3.V,V3~3.55~3.7处,经过2电极容量保持平稳,平均为0次循环后,/,这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十分接近。h132mAg作者猜想也许是纳米棒的形貌导致了这么好的电化学性能,因为晶体尺寸减小可以使锂离子迁移
[9]
在水热和电子传输的路径缩短。Ua等5chiamy
()b
图6 一维纳米结构磷酸铁锂的充放电曲线
[63]
)()与颗粒形貌(ba
条件下用两步法合成了由纳米棒组成的LOiFeP4
2+3-
介观晶体。首先从含F和P的水溶液中得Oe4
接着在溶有到FPOH2O)e3(4)2(8作为前驱相,LiOH和抗坏血酸的水溶液里通过水热处理前驱相,则会有LOiFeP4纳米棒的平行生长。增加有机添加剂的浓度能减小单元尺寸,并得到由多孔的束状介OLiFeP4纳米棒组成的高结晶度、晶。
[60]
用乙二醇/水Teng等在水热法的条件下,
这一新体系替代水,合成出了LOiFeP4纳米枝晶。
反应温度为3且不需要高温退火处00~400℃,理。乙二醇作溶剂,正己烷为共溶剂,油酸作表面活性剂。共溶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LOiFeP4纳米晶体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控制起了重要作用。样品在0.0%的比容量与良好5C下显示出9的循环性能。
[2]
用一种新异的方法合成了一维纳米Liu等6
棒结构的LOiFeP4正极材料。他们先用NH4H2
探讨了水热温度对合成LOiFeP4纳米枝晶的影响,发现在1iFe60℃以上形成的才是单相的L-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尺寸越大。在PO4,FePOLi0.1C下,4纳米枝晶的首次循环放电容量
/。纳米枝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达15h4mAg
2
/,(有利于其与电解液充分接触,增大32.6mg)
锂离子的迁移率,减小电荷转移的阻力,故会得到[1]
采用快速一这样的电化学性能。Ranaa等6gpp
锅溶剂热法在很短的反应时间(内合4~10min)
ePOH2O水溶液同时加入到Cl4水溶液和F3·6
经过过滤、洗涤、沉淀和煅烧之后得到OH3P4中,通在加入LEG,FePOiOH·H2O和P4纳米棒,
空气冷却后即可得N0h,0℃下煅烧82情况下于7
到产物。所得LOiFeP0nm。4纳米棒直径大概在5由于电子传输的距离较短,且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被在纳米棒的半径范围内,所以含OLiFeP4纳米棒的电极具有较好的比放电容量,
另外,经多次循环后电池稳定性也较好。Wang
63]
通过水热法制备生成了具有一维纳米结构等[
成了LiFOeP4层次结构纳米棒和花状微观结构,
磷酸铁锂改性的研究进展 第6期 王卓等:13
的磷酸铁锂,这材料纳米结构均一,通过图6可以明显观察到材料颗粒具有高的长径比,且分布均匀。材料所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优良,电极极化/。较小,h40mA0.1C放电倍率下比容量达到1g实验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可控,得到了形貌一致性
[4]
通过软模较好的纳米结构磷酸铁锂。Lim等6
板合成法得到了具有纳米孔洞结构以及纳米丝状的磷酸铁锂,这是较早把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合成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报道。通过合成硅基介孔材料,以该介孔硅基为模板,合成出纳米丝状结构的磷酸铁锂。该材料在高倍率放电下容量高,且衰减较低。
具有特殊形貌的纳米级磷酸铁锂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正在成为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几年来,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纳米级的LOiFeP4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会发生团聚;磷酸铁锂电池的振实密度有待提高;纳米尺度的电极材料的结晶化程度不够高,导致电池工作电压不稳定;形貌控制的机理仍不是很明确,难以设计并制备某种具有特定形貌结构的LOiFeP4纳米正极材料。3.4
合成多孔材料
多孔材料存在丰富的网络状结构的孔洞,碳包覆剂可从孔隙中浸入,改善材料内部的电子电导率。多孔材料的碳包覆比表面碳包覆更为彻底,更有利于改善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电解质也能通过孔洞深入到材料的内部,缩短材料内部的锂离子进入电解质的扩散路径。同时改善了OLiFeP4中电子和离子的传导。
[5]
采用聚合物作为模板,在600~Sinha等6
[9]
图7 柠檬酸为添加剂的样品SEM图6
种,不同的模板能制出不同形貌的介孔材料,从而
[8]
也采用使得其性能也不尽相同。Gscek等6aber
O800℃内获得了不同表面积和孔隙的LiFeP4多
孔材料。其中700℃制备的样品具有优异的倍率/。梁风等性能,14.7C倍率下比容量为60mAhg
66]
以一种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通过自组装的方人[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单晶磷酸铁锂,制备过程中可控性较好,并比较了不同孔结构形貌的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孔体积较大的电
2
/,平均孔径为极材料颗粒表面积达到25mg[9]
研究了添加剂柠檬酸(同时作为50nm。Yu等6
碳源)的用量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样品
测得平均粒径式合成了介孔LOiFeP4复合材料,在2nm,首次充放电容量可达到00~300
[7]
/。Z也是应用酵母为模mAhhou等人6133.2g平均板,用微波法成功制备出LOiFeP4介孔微球,粒径在3m之间,比表面积可达到5~100n2/,/,首次充放电可达到1也显98.3mh47mAgg示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模板也可以选择很多
分析结果为柠檬酸的用量对SEM图如图7所示,
微米级颗粒上的多孔孔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0]
通过水热过程以无模板法合成了Qian等7
直径为3这些微米球的结构单元为m的微米球,μ
14
山东陶瓷
第37卷
通过水热法自50nm左右的纳米LOiFeP4颗粒,
组装成规则的微米球。微米球中存在大量的孔隙,利于碳包覆剂的浸入。热处理后获得的多孔微米球是一种理想的正极材料。10C倍率下的比/。该方法可以克服纳米材料不容量为1h15mAg
3
。/规则团聚的缺点,振实密度高达1.4cmg[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Domink等7
/孔径分布范围为6C复合物,O0~90nm,LiFeP4
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方法中,掺杂金属离子是否可以改善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导率的问题尚存在争议。但包覆碳导电层、制备纳米材料以及制备多孔材料等方法都可以提高磷酸铁锂的倍率性能。其中包覆碳导电层可以提高LOiFeP4材料的颗粒之间的电子电导率,制备纳米材料可改善LOiFeP4材料离子电导率。以纳米颗粒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则同时改善了电子电导孔LOiFeP4微米球材料,率和离子电导率,获得的LOiFeP4材料倍率性能优异,具备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小、稳定环保等优势,已成为现代数字化电子产品的理想电源。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的增长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受到动力能源和大型储能电池的紧迫需要,锂离子电池应向更高效、价廉、环保的方向改进和发展。磷酸铁锂材料无毒、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极好,将成为替代昂贵钴酸锂的最具潜力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参考文献(略)
孔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0~60nm,表而积为2/,在0.5C和5C的电流密度下的容量分别25mg//,为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50mAh20mAhg和1g/性能。研究人员认为纳米LC中锂离子OiFeP4的扩散路径的长短由平均粒子尺寸决定,而多孔/C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长短由孔之间OLiFeP4
的平均距离决定,孔之间的距离也是纳米级的。/这样一来纳米级的LC和多孔OiFeP4
/但是多C就具有了类似的电化学行为,LiFOeP4/同时也克服了纳米材孔LC更容易制备,OiFeP4料本身难以避免的一些缺点。
多孔材料可以从材料的内部进行碳包覆和实现锂离子扩散,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与纳米材料相比,多孔材料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振实密度,有利于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与前述方法相比,制备多孔材料可同时改进纳米LOiFeP4的电子与离子电导率低以及振实密度低的缺点,是
ResearchProressinModificationforLithiumIronPhoshate gp
*
WANG Zhuo,ZHANG XudonHE Wen,JIN Chao,HOU Yukung,
()Qilu UniveoTechnaterScienand EnineeJinan25035rsitoloialscerin3 f gygy,Mg,
:AbsrahasbecctLithiumironomeoneoftheresearchhotsotsbecauseofitshoshate(LiFePO ppp4)
,,,voltaestabilitandsoon.Howeveritslowerelectronconadvantaeshihtheoreticalcaacit- ggpygy ductivitandslowerlithiumiondiffusionseedentirelduetothedefectstructure.Thisarticlestar- ypy
tedwitrstalshLiFePOtructureandchare-discharemechanism,analzedthereasonsforits yggy4c,,athodematerialandweaknessandsummarizedtheroressofodificationmethodsofLiFePO m pg4citsresearchroress. pg
:;;MKewordsLithiumIronPhoshateCathodeMaterialsaterialModification p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