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团囝凰 鳗 !Jjfy亿论厦舆翻译 践中的运用 文O符汝英(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 蠡 摘要:本文探讨了归化论的提出及其 比名次”,连他自己也承认“实非正法”。林 在近代翻译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情况, 纾在翻译中对归化策略的运用也颇大胆, 以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提出了在三种情况 他把“cheese”译成“饼”,把“cashemire 下应使用归化论。 (克什米尔披肩)和I’e pais manchon(皮 关键词:归化;异化;文体;文化 袖头)干脆译成“御长裙,仙仙然描画不能 翻译理论的演变及他们同归化, 肖”,他把原文一百多字的人物描写浓缩 异化的关系 为区区十余字。在翻译某些与中国传统观 归化和异化论实质是直译和意译理论 念相冲突的地方时,他会舍弃原文,而代 的延伸,只不过直译和意译是停留在语言 之以当时被认可的伦理或做法。他和严复 一、鞋袜之类的报道。西方素食者也无数不 少,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所以,这些 国家的人们并不希望我们提醒他们皮鞋的 生命是起源于屠宰场的。这在西方是禁忌 话题(taboO SUbjects).翻译这个广告时, 我们必须迎合英美人的心理,删除那些在 他们看来骇人的字眼,也唯有如此,才能 达到作广告的目的。David Katan赞成这 样翻译“Thank you for having chosen“ 层面的,归化、异化则涵盖更广阔的领域: 不仅语言因素牵涉其中,译者所面对两类 各具特色的文化也牵扯在内。从文化的包 罗万象来看,归化、异化足针对文化而言 的。直译、意译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西赛罗 的“字对字”和“意义对意义”的翻译方 法。著名圣经翻译者圣・哲罗姆明确提出 了“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的论点。马 丁・路德和多雷也分别阐述了他们赞成意 译的几项原则。德国的施莱尔马赫则提出 了以作者为中心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观 点。直译、意译论在也经得到进步发展,其 理论也更趋系统化。譬如奈达的功能对等 论的读者同等反应论、纽马克的交际翻译 论、土复文一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勒菲 弗尔的翻译了要素和韦努蒂的“f0eigning bans latin”(异化)、“domes hlafimg hans iatin”(归ftt)。不管他们的理论以什么面 目出现,他们的翻译策略取向是很明显 的,要么主张异化或归化,要么走中庸之 道,两种方法都赞成。施莱尔马赫的观点 实质是归化、异ftt论。奈达和纽马走的理 论则是以读者为着力点,强调读者的完全 理解和交际目的的实现,实际上是对归化 论的肯定。埃文一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也 是倾向赞成归ftt的。dwin lentzler在他的 当代翻译理论曾写到:“Polysystem theo rists presume the opposite:that the social norm and literary conventions in the re—— ceiving culture(‘‘target”system)govern the aesthetic presuppositiOns of the translator and thus influence ensuing translation decisions.”勒菲弗尔进一步I喇明了翻译受 到了译者和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在目的语 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诗学制约和影响,译 者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写”原作。 说到底这是归化论的极端提法。归化、异 化论的正式提出始干韦努蒂,他拥护异化 的态度非常明确、非常坚定,他极力倡导 “fO r ei g ni Zi n g t r a n s1 ati On”或 “abusivefidelity”。用Gentzler的话说,“By foreignizing be means any banslation stralegy that resists domestication,fluency and transparency。” 二、归化在近代翻译中所处地位是居 主导性的 近几年,提倡异化的大有人在。他们 往往以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为理据。但纵观 古今,归化异化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通 常是归化论占上风。我国的翻译大家严复 在翻译他的代表作时,就刻意选择用桐城 派古体。为了让旧文人看懂,他用中国旧 观念译西洋新科学名词,译时“不行于字 238 的译作均可认为是古风扑鼻,都是归化论 的极端体现。后来傅雷的“神仙论”,钱钟 书的“仕境说”实质都是站在归化一边的。 钱钟书曾说过“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 作品拒绝读者…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 离间,摧灭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 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 原作的名誉”。鲁迅和其弟周作人被认为 是属于异化派阵营的,然而鲁迅虽主张过 “宁信而不顺”,但在 且介亭杂文二集 “题未定草”中就曾说过翻译“当然力求其 易解”,可见他并不排斥归化。周作人曾举 “lying On his back”为例解释什么是死 译,什么是胡译。他认为“卧在他背上”是 死译,“坦腹高卧”是胡译,“仰卧着”则 是正确的译法。我们可以看出他也是从读 者的角度同发,并不反对用中国的经验模 式从事翻译。 时至令日,源于欧美的翻译作品在中 国可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流传最广、口 碑最好、生命力也最长久的大都是归化作 品。相反很多异化作品被忽略被冷落、甚 至被抨击。当然,笔者并不主张在二者中 作出取舍。非但如此,笔者认为二者并不 矛盾,他们在翻译实践中都有其存在和使 用的价值。我们应设法掌握好度,根据实 际需要,作出合理的选择,尽最大限度做 到“求同存异”。 三.归化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在特定情况下,用归化法进行翻译是 比较恰当的。每个国家所处的文化背景在 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扎根于本土文化的 读者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意识, 这就注定了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尽相 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归化是断不可无的。 (一)针对某些特殊的文体,我们应选 择归化。在翻译某些实用性文体,如广告、 宣传资料、产品说明等,我们应该使用归 化法。譬如,产于意大利的一种品牌鞋的 广告用晤是这样的,“祝贺你!你选择的 布茉克普尔鞋是由高品质的材料做成的。 它取材的皮革是从专f 的屠宰场精心选择 的,这些皮革在一系列的加工以后变得更 加柔软有弹性。”在向英美国家推介这种 产品时,如果我们原原本本地照字面进行 翻译,不对原文进行任何加工处理的话, 非但扩大销售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可能 适得其反,把潜在的买主吓跑。因为英美 等国的人民有很强的动物保护意识,他们 在对待动物的问题上相当敏感。1 9 9 5年在 英国就爆发了一起战后最激烈的旨在 进口活畜到该国的运动。我们也经常看到 一些欧美人拒穿由动物皮毛制作成的衣物 Blackwell”shoes,They have been care fLllly made from the finest quality materials. The selected leather has been treated to make it SOft and Supple。”屠宰场 (slaughter一一house)在译文中被去掉了。 翻译广告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对 目标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深思熟虑。在这方 面,有不少得失先例可供借鉴。中国有一 种品牌叫“芳芳”的口红。在汉语中“芳 芳”既让人联想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少女, 又让人联想到一种沁人的芳香,不失为一 个成功的品牌。然而当有关人员用“F ang F a n g”作为其商标名把它推荐给国外消费 者时,却并不受欢迎。穷其原因,“F a n g Fang”在英文里有蛇的毒牙(Snake’s poison tooth)之意。用这么一个让人不寒 而栗的形象作称谓,产品受冷落也就不足 为怪了。还有一种由杭州中药二厂制作的 轻身减肥片,刚开始厂家把它译成 “obesity redncing Tablets”,结果国外消费 者反应冷淡。后来他们试着将它译成 “Slimming Pills”,销量明显增加了。其中 原因就是国外消费者忌讳肥胖(0besing) 这个字眼。尽管肥胖在西方已成一个社会 问题,但谁都不想和他有任何联系。 影片发行人员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 对片名进行艺术处理也是经常的做法。如 “SPeed”被译成“生死时速…‘Waterloo Bridge”被译为“魂断蓝桥…The Rock” 被译成“勇间夺命岛”,有些片名甚至被改 得面目全非,如“It Happened One Night” 变成了 一夜风流”,“GOne With The Wind”变成了“乱世佳人…‘Rebecca”变 成了“蝴蝶梦”。当然这差不多已超越归化 的范畴了。 广‘告是一种目的性、功利性很强的东 西,所以我们应始终把目标与读者(消费 者)摆在首位,以他们的感受和理念为指 挥棒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工作。 在翻译某些反应一个民族的生活经验、 社会习俗的用语时,我们也应用归化法。 各民族因所处地域不同,他们在漫长 的历史变迁中获得的生活经验和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社会习俗可能浑然相异。这就注 定他们对同一事物或行为的理解可能截然 不同。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必须从目标与 读者的视觉出发对原文作一些改动以适应 他们的理解模式,不同的民族会赋予同一 类事物以不同的内涵或赋予不同的事物以 相同的含义。在中国喜鹊象征吉祥如意, 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灵鹊报喜》中 写道:“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 灵鹊报喜”。我们也经常看到(下转2 5 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丛 旦 文0余之松(湖北师范学院湖北黄石)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机械制图的 教学中,如何渗入美学教育,使学生在学 习机械制图的同时也学到一些美学知识, 匿幽 把审美教育掺透于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受到美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 性。 关键词:审美教育;机械制图;教学 引言 审美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 以培养正确的审美思想和审美观念,提高 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为目的,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 起,把造就一代新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 务。它包括美学基础知识教育、美感教育 及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其它教育。 制图与美学的关系源远流长,自古图 画谓一家。绘画方法,东晋的顾恺之就提 出了“以形写神 的理论,以后南齐谢赫 双提出“气韵生动”为中心的六法,对我 国古代绘画作了系统的总结。只是到了近 代,图与画才有了明显的不同。图是用于 工程施工,具有实用性,画是供人们欣赏, 具有艺术性。但它们之间有许多共性 在 制图教学中渗入美学教育,不仅可使学生 学到一些美学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 力和审美观;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制图 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 机械制图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开拓型工 程技术人员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 制图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学 生绘图技能的训练,提高图样的质量。训 一.一练绘图技能,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 解、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将为后 续的学习和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好 基础,同时,从毕业后的工作着眼,学生 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能很快地完成图 样,将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绘图的技能包括图面的布局和整洁、 比例的选择、线型的控制、字体的书写、尺 寸的标注和工艺结构的确定等。而这些技 能在图面表达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知识, 这正是制图教学和审美教育的结合点,找 着结合点,并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从具 体例子人手,寓审美教育于制图教学之 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 从几个具体方面来看看制图中的美学基本 要素。 二.视图选择构图美 幅图样的构图取决于视图的选择和 图纸的布置,视图的选择要能完整、清晰、 简明地表达出机件的各部分内外形状,其 关键是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的选择就能 反映出机件的基本特征,同时考虑机件的 工作位置和加工位置。主视图确定后,选 择其它视图时,既要简明、清晰,又要考 虑总的几个视图在图纸上的布置,使构图 达到匀称、和谐,给看图者以美的感觉。 三、比例恰当美 比例的选择应考虑构件的大小和复杂 程度。一般来说,大而简单的物体应选用 小比例,而小而杂构体应用大比例,以便 形成虚实对比的美感。只有“实”而没 一“虚”,势必沉闷、笨拙;只有“虚”而缺 乏“实”,则轻浮、不实在,有动无静。比 例恰当,“实”而配“虚”,“虚”而求“实”, 以取得视觉平衡。 四、线型美 图样是以线条来表达物体的,机械制 图部有七、八种线型,线型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图面的质量,在绘图中曲线应光滑、流 畅、直线应均匀、平直、点划线需均匀、一 致,波浪线要求自然、轻快,细线应匀称、 清晰,粗实线需黑、光、亮。线型标准符合 上述要求,其格调就高,反之,格调低庸, 不能让人看图方便,赏心悦目。 五.字体美 机械制图的汉字、数字、字母的书写 都是有规定的,绘图中只有按照规定一丝 不苟、一笔一划地书写,才能使图样的字 迹工整、清秀挺拔、刚劲有力,从而使图 面整洁、美观。 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是加强训练 根据教学内容从字体、线型人手,再练 视图布置,尺寸标注,最后要选择视图和确 定结构工艺等,练习前要目标明确,练习后 要严格批改,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勤于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知道美与丑,好与 坏,对与错,应用比较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全 面、准确、深刻地认识问题,能充分发挥已 有知识、技能并积极应用,从比(下转240页) 一(上接2 5 8页)由喜鹊组成的吉祥图案。然而 喜鹊(magPie)在西方文化所蕴含的意义 却大相径庭;它即可指代唠叨饶舌的人, 如“she was so talkative that her col— leagues nicknamed her magpie”,“she ]evellery—a pair of lovebirds,a male and female phoenix・・・that brought the heroes and heroines together”。 chabtered like a magpie”,也可预示“灾 难…厄运”,“在英国的德文郡 (Devonshire),人们看到喜鹊后,会连吐 三日唾沫以避开厄运。”诗人John clare有 诗云“And mag pies that chattered,no omen SO black”。龙(虚构之物)在中国 倍受崇拜,它是权力威严的象征。古人称 君王为“真龙天子”,我们称自己是“龙的 传人”,然而它在西文却是一种张牙舞爪, 口中喷火的怪兽,是“凶残”、“”的 化身。鸳鸯(mandafine duck)以汉文化 中喻指琴瑟和弦、相亲相爱的伴侣,所以 我们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诗句。在英 文化中,鸳鸯则无此含义。我们在翻译有 此类动物称谓的句子时,需认真考虑目标 语文化理论,对他们进行归化处理。譬如: “She chattered lide a magpie.”宜译成: “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把magpie这个意 象略去不提;“望子成龙”应译为“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 gmat personage”。 David Hawkes在翻译《红楼梦》时,凡 [5]郭建中,1 9 9 9,《文化与翻译》,北京:中 遇到鸳鸯就作了归化处理,如“多半才子 不要班门弄斧),“all at sea”(不知所措),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 “drink like fish”(牛饮)“rest on one’S [4]周方珠:2004,《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 有凤凰”。被他译作:“it was always some dars”(暂时歇一歇),“have other fish to 对外翻译出版会司。 trinket or small object of clothing or fry”(还有别的事要办)。“hOrse”在英国 with you bread and butter”被译成“不 要砸你的铁饭碗”。“春笋”在汉语中的生 机勃勃意义在英语里却必须用mushtoom来 传达,汉文化以米饭为主食,所以铁饭碗喻 指a steady job;英美人以bread为主食,因 而用bread and buther指代a steady job。 (三)归化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可替 代的,这从翻译交际论也可得到证实。为了 达到翻译的目的,即交际的目的,以目的语 文化为归宿指导其翻译实践是不可避免的。 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尤其在上述提到的3种情况更应如此。 中,海上生活和经历始终是其人民一生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 参考文献: …David Katan,2004,Translating Cultures,上海:上 中,人们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英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中牵涉到海洋和鱼的俗语比比皆是,除 [2]潘红,2OO5,《英汉国俗词语例话》,上海: 了剐剐提到的“fish in the air”还有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绝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二)这类具有特殊国俗主义的事物 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他们, 人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归 化法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如汉语中的 “画蛇添足”在英语中就必须用“carry wal to Newcastle”来代替}“fish in the air” 在汉语中地道的表达方式则成了“水中捞 月”;“本末倒置”的概念在英语中都必须 用“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来表 达;“酩酊大醉”在英文中对应的说法却是 as drunk as a mouse”。这些习语的形成 都有其特定的背景。Newcastle是英国著名 的产煤区,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该短 语的意义自然不言自明,但对于缺乏这一 背景知识的人而言,是绝难领悟其含义 的。英国是一个岛国,捕渔业在它的经济 文化业中有重要的位置。“horse race”(赛 马)”在西方是一种特别受欢迎的体育竞 技和消谴娱乐项目。马在西方具有“强壮” “矫健”“勤劳”等含义,我们经常看见的 有关它的习语有(1)“a s stOng as a horse”;(2)“work like horses”}(3)“eat like h0 rses”(饭量大如牛);(4)“talk h0rse”(吹牛)。例如“雨后春笋”被译作 “grow like mushrooms”“Don’t quarrel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