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来源:华拓科技网
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朱 帅 (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翻译指的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传递,文学作品是感情表达的载体,-g- ̄.有多样 性,表达情感也很丰富,这给翻译带来的一定的困难,所以任何翻译作品都是归化和异化的结合体,要把握好归化和异 化的度才能使语意顺畅,又能正确的传递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的实现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 各种语言都会随着其社会背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有浓生 翻译目的时,一般会选择以归化翻译手段为主,因为归化手段 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 的时代气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人们对异国文化和 可以使译文更适应本土文化系统,更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所以在将外语作品翻 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进行和文 阅读者的负担,也是由于中国人更乐 化交流,通过不同国家间文化的相互渗透,来促进其发展。由 译成本土语言时一般会使用异化手段,在我国也确实存在着有这样想法的 于翻译语言和文化间的转换,在转换时会存在文化差异问题, 于、更容易接受异质事物,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人们在翻译时就产生了两种 庞大的读者群体,在使用异化手段时可以给汉文化增添不同的 观点:一种人认为在翻译时应以原作者为归宿,就是所谓的“异 色彩,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当将本土文化翻译成外语时 这是因为国外的读者对于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化”,这种观点主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以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 不适用异化手段,语义的习惯以及适应原语文化为前提,提倡其要一直坚持文化 的了解程度极其有限,如果采取异化手段进行翻译不顾及读者 具有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更突出不同民族语言风格的特色 的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只是将本土文化强加于国外的读者, 还会 和民族特性,这样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体验到不同的异国风 这样往往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不能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情,也能让读者更直接地了解到不同民族文化、情感以及语言 大大的打击国外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在实际翻译过程中。 间的差异,认为这样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以及不同国家间的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只运用一种翻译手段,即不能 文化交流;另一种人认为译翻译时应该以译文读者或上的语为 完全的以原语及原语文化为目的,也不可以完全以本土的语言 归宿,就是所谓的“归化”,这种观点主要是把译文读者作为翻 和文化为归宿。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翻译对象、不 译的核心,翻译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以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 同的文本类型来确定不同的翻译原则,进而选择与之相应用的 对原谅的内容进行翻译,这样就能够使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在 翻译策略。对于翻译者来说,首先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了 内容和表达方式与读者的习惯相适应,能够加深读者对译文的 解,只有自己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诠释才能将正确的思想、 理解能力,使翻译后的文学作品中更具欣赏性。 感情、语义传递给读者,更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有时在文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主要在于翻译者的倾向性,其实在翻 学作品中常常会有一些知识性话题的语篇以及关于文学主题 译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异化和归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 的语篇,这时翻译时就需要进行真实的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使 互统一的关系。在翻译时,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都会受到历 读者更容易理解文本。而且在翻译过程,一定要确保译文信息 史、社会、环境的约束和影响,所以使得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不同 的准确性,为了使文本信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能够吸引更多 的翻译标准,同时使翻译时异化和归化的侧重角度也存在差 的读者,翻译者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能够灵活地处理以发 异。纵观我国的翻译发展史,人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 挥语言的优势,不仅使译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还要使其能够 化,并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接受外来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形态。 与原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化相符。 由于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翻译者其对问题的考虑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异国文化将越来越密集地植入本 不同,特别是跨文化交流方面,所以产生的异化、归化的翻译策 土,语言的异化趋势将越来越强,大大提高了读者对异国语言 略也会存在差异。翻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作为原著和译文、原 和文化的接受能力,异化将成为翻译的主流趋势,但也不能忽 语文化和译文文化的桥梁,在翻译时翻译者要以尊重翻译对象 略归化的作用,归化也会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对于翻译起到一定 为前提,这也是实现翻译的目的的前提。在遵从大的翻译前提 的辅助作用。翻译者要认清翻译的大趋势,处理好异化与归化 下,翻译者又有自己的文化取向和审美观点,以及自己的翻译 两人者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注意异化与归化二者 上的,所以不同的翻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另外,由于翻 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并不存在任何对抗性,翻译者要 译者间还存在文化差异,这也是决定了翻译者必定会使用不同 能够巧妙地利用以达到异化与归化互补共存的效果。异化与 的翻译策略。通常,翻译者都很擅长本族语言,具有较高的表 归化只是表达了翻译者的倾向性而言的。翻译者注意到归化 达能力,这使翻译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很容易采取归化的 与异化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到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在翻译文学 策略,而当把本族语言翻译成外语时则通常会选择异化策略, 作品时要能够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补充;最后使 我们在阅读译文时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当阅读外语译文时通 译文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常翻译者会使用归化手段,而将本土语言翻译成外语时,异化 手段通常占主要地位。 2010. 在对一些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大都 科学版),参考文献 [1J崔宇.英语翻译策略中异化与归化的探讨01.长江大学学报(社会 是由于翻译目的来决定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当翻译者以介绍 原语文化为翻译目的时,通常会选择以异化翻译手段为主,这 样更能够突出原文的异质特性;当翻译者以迎合阅读者习惯为 作者简介:朱 帅,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2]张沉香.论异化与归化的动态统一田.语言与翻译,2006. [31孙致礼.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山东外语教学,2001. f4】文军,高晓鹰.归化异化,各具一格卟中国翻译,2003. 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