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NONGCUNJIANSHE新农村建设
现代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晶晶
党的十九大习总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机制和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乡村治理,以促进农村发展。
定,而甚少听取群众的意见。而国家又不能在每个乡村的治理上面面俱到,这就会导致一些乡村的治理不尽人意。
2.3 国家政权的干预设计带有一定的理性
设计固然美好,但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没有充分考虑乡村现实,没有照顾村民的实际需要,也就导致了村民的积极性不高。比如说,法律规定村委会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等,在现实中却很难执行。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外出村民,甚至是外来人员如何参与村中治理?与会人员参与度不高,会议如何开展?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很可能使得村民自治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实际的落实与执行。
2.4 乡村治理本身还不够完善
比如社会参与机制,它是近年来刚起步的,所以乡村里有关的组织机构还不健全。上面提及的村干部权力过大也是因为财务公开、监督等机制还不够完善,才会出现这种不民主现象。
多方力量的共同管理,不断实现乡村治理的创新和进步,才能促进乡村更好更快的发展。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处理好自治与他治的关系,建立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3.3 城乡融合,振兴乡村
城乡二元化的现象制约着乡村的发展,要完善乡村治理就必须涉及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农村与城市公平、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3.4 健全体系,三治合一
要完善治理,习总还提出了“建设法治乡村”、“提高乡村德治水平”的要求。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权威。推广普法,增强农民用法意识;推动执法,保障村中事务受到监督。与此同时,强化道德教化,宣传道德模范,传播正能量,引导农民自我管理,促进自我提高。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治理的稳步发展。
1 现代乡村治理的介绍
乡村是与城市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农村。乡村治理一般是指以农村为范围的治理的各项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动态描述。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是指在1978年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各项以及法治的实施,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机制。它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机制:以村民委员会为代表的村民自治机制,以村支部为核心的的中国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机制,以县乡为主的国家政权干预机制,以及以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参与机制。他们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挥效用。
3 完善乡村治理的建议
3.1 以人为本,保障自治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村民自治是基本机制。我们必须要保障农民的权利,考虑农民的现实情况,保障农民的切实需要,真正做到服务于农民,而不是从美好的理想出发。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农民自身,提高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鼓励农民反馈自己的想法。只有农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得到尊重和接纳,村民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反馈也会更积极,村民自治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3.2 多元共治,合作共赢
现代乡村治理不是单一的村民自治制度,而是党和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社会各方参与的综合管理。因此实现多种机制之间的协调配合,结合
2 现代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村民参与管理的意识还不强,监督还不够到位
虽然村民自治制度是基本机制,但是现实是很多时候,如果事情不涉及自己的利益,绝大多数的村民不会过问或是参与该事件的讨论,更不用说提出意见了。如此一来,相当于是村民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即将乡村事务的处理权交给了村干部,这就会导致村干部权力过大,甚至是“互相勾结”。
2.2 乡村缺乏对应的承接机制由于在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乡村没有直接对应的执行机构,村委会和村支部成了在乡村执行党和规定的“一把手”,很多村民把村干部当做“官”,说他们听从“上面”的决
4 结语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就要求我们意识到现代乡村治理存在的不足,如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农民自治意识不强等,并据此进行反省和改进。因此,乡村治理的完善就有必要考虑并促进乡村和村民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把农民放到首位,从农民的利益和想法出发,保障村民自治。要结合多方力量,合理协调各方机制,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新型城乡关系。
作者简介:张晶晶(1997.10.18-),女,汉族,浙江宁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247/2018 新农村New country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