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一) 农业基础地位理论
农业不仅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障,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保持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则关系着国家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农业对于中国的基础作用:农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重要条件,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原料支持、资金、劳动力支持和创汇支持;农业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这样,才能打好处理社会问题的群众基础,更容易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而拓展农业的生产领域和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条则吸收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度涌入城市的问题。
(二) 农产品贸易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农产品贸易的大力发展,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加强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使农业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市场贡献。农产品出口贸易,还可以为国家创收外汇,特别是以农业为传统出口产业的发展中国家。
从农业弱质性理论和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加理论这两个理论来看,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应当完善与农产品相关的法律制度,推行农产品贸易保护与进口贸易壁垒,促进本国农产品出口贸易。
二、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一) 中国与东盟不断加深农产品贸易往来
由于农业在中国和东盟都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都比较接近,所以中国和东盟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随着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的不断深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双方农产品贸易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东盟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
在最近几年中,东盟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四个国家与中国贸易的以农产品为主的大多数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同时,中国和东盟加强了对于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建设。这使得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保持增长的状态。
(二)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出口方面来进行分析,在2010年东盟是中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占据了15.3%的农产品贸易份额。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还维持着微弱的顺差,但是到了2010年却达到了27亿美元的逆差,这反映了东盟农产品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在2002年以后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三) 双边贸易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主要以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为主,而农产品中的谷物、蔬菜、水果、食糖、鱼类等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表明了东盟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日趋多样化,而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多为蔬果、农作物种子和谷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