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来源:华拓科技网


教学设计与反思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中国民歌》 姓名: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是高教版中等职业素养系列教材,《音乐欣赏》(第二版)的第一部分《声乐》,模块一《中国民歌》,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山东民歌》、《东北民歌》、《陕北民歌》、《江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扩展与研究六个部分,其中前四个部分我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教学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旋律,但是大多数学生只喜欢流行音乐,普遍对民歌兴趣不浓,我在给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根据不同的地域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 二、教学目标 1.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欣赏中国民歌的音乐魅力,初步了解民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3、通过欣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4、通过对山东民歌、东北民歌、陕北民歌、江南民歌的欣赏,初步了解这些地域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能准确把握各个地域民歌的特点。 5.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学会欣赏。 高一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偏低,课堂积极性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学困生”,学生的音乐基础差异很大,绝大部分喜欢流行音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任务的层次性,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教学进度实际情况而联合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 2.指导策略:运用讨论、对比、陶冶、探究等方法,分析《沂蒙山小调》、《摇篮曲》、《三十里铺》、《茉莉花》的体裁、风格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而感知音乐、理解、欣赏音乐,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2、准确把握山东民歌、东北民歌、陕北民歌、江南民歌的体裁、风格特点,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艺术。 难点:准确把握山东民歌、东北民歌、陕北民歌、江南民歌的体裁、风格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课题导入 1介绍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表演中心主题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演唱会盛况。 2.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歌在世界的地位 3.思考:为什么中国民歌在美国得到了如此高的礼遇,受到美国人及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欣赏《沂蒙山小调》、《赶牲灵》《茉莉花》 (一)欣赏《沂蒙山小调》 1.简要介绍《沂蒙山小调》故事背景。 2.欣赏全曲。 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4、说说什么是小调,其定义、特点、分类, (二)欣赏《赶牲灵》。 1.山歌的定义。 2.歌曲的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欣赏全曲。 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4. 教师总结。 (三)欣赏《茉莉花》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学生聆听。 2.学生看引言部分,说出你了引趣 解的演唱会内容。 在音乐中寻找3.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答案。 题。 1.了解《沂蒙山小调》故事背景。 2.欣赏作品。说出故事情节 3.学生思考回答: 1.听老师介绍背景 2.欣赏金曲。 3.学生思考回答:小调,其定义、特点、分类, 4.学生聆听。 1.学生互相交流,分析音乐主题:民歌《赶牲灵》就是表现一个姑娘见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从远处期盼自己情人的情景。\"你若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哥哥你走你的路\"。此时,姑娘那种希望、焦急、失望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1.对理解音乐起辅助作用。 2.了解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情绪。 3.运用比较法分析作品主题,对比性 1.歌曲《茉莉花》的世界级地位; 2.江南民歌的特点 3.民歌《茉莉花》的思想感情; 4.欣赏全曲。 三、作品分析 (一)分别播放《沂蒙山小调》、《赶牲灵》 、《茉莉花》 1.两首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分析主题所表达的情绪。 2.指导学生演唱乐曲主题。 (二)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结合主题,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思考:两部作品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 1.提问:你喜欢哪部音乐作品,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2.教师演唱,让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内容: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 3.教师总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它······ 五、知识拓展 1.将你想像中两首作品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你能用其它艺术形式来表现《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主题。 3.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提问: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联想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并分析形式要素在音乐当中的运用 六、课堂小节 1.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 强,理解更透彻、直2.演唱。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观。 语言;结合主题,认识音乐的 形式要素在作品中,发挥的作 用。 4.深入理解作品主 题情绪 1.说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5.学生探究活动 2.了解第一主题:哀伤的情绪; 第二主题:明朗、抒情的情绪。 6.引导学生欣赏音 乐的方法以及理解3.聆听《沂蒙山小调》、《赶牲作品的能力。 灵》 、《茉莉花》 1.学生绘画或写作 2.学生用戏剧或舞蹈等形式来1.培养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演。 力和创造能力。 3.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 音乐情绪,想像乐曲的音乐形2.引导学生欣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赏乐曲的方法 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2.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课:“语言停止的时候就是音乐。” 七、教学评价设计 1.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2.探究讨论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4.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八、板书设计 音乐与人生 1=G4/4 哀伤 明朗 抒情 22 71 2— | 1 71 75 0 |5 5 5 23 2 | 5 72 1 0 || 71 2 17 5 |23 2 17 5 |22 55 71 2 |12 21 7 0 || 九、实践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课堂上,我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2)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班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a.教材程度深,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b.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会有所提高。 c.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学生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