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
27.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13、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分)围绕“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3分)
19.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
法。(3分)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3分,要求从“旷达胸怀”和“崇高抱负”两方面回答,只写一方面得2分)
1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与“古仁人”之心形成对比,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6作者在选文中描绘了不同的景色,表达了不同的心情。(4分)
第①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景色,表达了__________心情。
第②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景色,表达了__________心情。
阴天,悲伤;晴天,喜悦。
房地产开发公司把他们开发的一处住宅命名为“岸芷汀兰”。清你结合选文说说商家这样命名的创意。(3分)
岸芷汀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芳草萋萋,兰花幽香的优美画面,令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文化气息,进而提升文化品味。
6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______”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______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________的情怀。
28文章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_______和_____ 的语气语调。(4分)
28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2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29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岳阳楼记》简答题
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2.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3.第③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7.本文第⑤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_______, “退”指的是 _____;“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_______。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11.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
主要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3.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
“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其喜洋洋”源自: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
我们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15.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写“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观中不同心情的用意。
用来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进而歌颂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16.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第③段描绘了______景色,表达了______心情。第④段描绘了______景色,表达了_______心情。
阴天,悲伤; 晴天,喜悦。
20.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法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2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
2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