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EDUCATION FORUM 教育论坛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韩昱 摘要:本文以创新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结构、创 新基地建设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 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工学并举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法。为 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宽口径;三位一体;工程特色 引言 本文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增强能力、因材施教、提高素质”为 指导原则[】],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 力的培养,强调“宽【___j_径”,突出“特色”。要把培养适应 工业生产一线的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服务 面向定位;结合服务面向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素 质教育为主题,以工程教育为主线I2],确定学生的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强化工程教育,使工程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 全过程。学科基础平台课为工程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平台课 为工程专业教学阶段。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逐步构建“懂 理论、有技术、能创新”■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 学培养体系。 一、实践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 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 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3]。积极探索启发 式、探究式、讨论式、参 j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依据前面提出的 “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全 面研究、开发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通过 一体化综合课程体系的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 合 多尢化教学模式J } I l I  I }l睾 化教学横式 善l转化J牡式 害膳化教学活动 皋舷性瞧由蚺弊l 蛊彤四每黼 越f 』 __J_ _』 ___[ _L_ 一上 上 上 上 上 _』__ .上 上 』 l 堂 教 藻 知 础 撵 赛 作 蕾 白 传 ! 学 蛮 教 学 淤 f 用 店 自 簖 蹙 时 成 ;鲢 研 算 J一 授 践 沟 绩 教  嘏 上统 通 与 授 师 学 究 | 和 嚣 帆 盘 蜜 n Ij外 科 寸 考 撵 拟 御 科 学 设 试 搬 实 常 忭 仿 挂 研 计 讲 成 践 性 真 作 t 究 鞋 绩 盛 础 榭 程 选 棚 I!皂 相 蛄 站 台静 挂 台 爵 蜷 娩 台 嚣 图1多元化教学模式 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 144 信息系统r程l 201411 20 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 早进团队。坚持在竞赛中进行锻炼的精神,争取在全国大学 生“挑战杯”竞赛、“亚太机器赛”、“飞思卡尔”杯 智能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获得更好的成 绩。 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及工程项目支 践分为四类: (1)工矿企业电气控制。主要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 现场总线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LC、监控组态软件; 柔性制造监控系统工程实践。 (2)智能仪器仪表。主要课程包括:微机原 、传感器技 术、PROTEL、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表。智能仪器丁 程实践。 (3)工厂供配电设计。主要课程包括:电机学、丁矿企业 供电技术、电气CAD。煤矿供配电系统j二程设计。 (4)工矿企业运动控制。主要课程包括:电力电子技术、 控制理论、电机拖动、运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及电力拖动 系统工程设计。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增加实验 学时,更新实验内容,进一步促进实验教学南“验证型、认 识型、单一型”向“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转变,以培 养学生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课程设置上倡导专业知识体系lJJⅡ技能模块,开设一 定数量的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 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确定重点课程建设门 数,以重点课程和实验课程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 改革。 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本专业的行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 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 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 里 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和“创 ! 墼重 堡:≥; 训基地”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新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加强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根据专业 实践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专业实习和 生产实习,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本专业发展 现状的同时,对社会的一般情况、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 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有直观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课堂 f1)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作为组织课程教学 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符合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从课 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角度,根据课程性质和开课 对象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各环节的安排和考 核方式等;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特别要做好课程之间的衔 接,充分发挥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效益,坚决删除陈旧、重 复的教学内容。 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设计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拟分为四个工程项目实践 类别:柔性制造监控系统工程实践,其支撑课程为:自动控 制原理、现场总线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LC、监控组 态软件;智能仪器工程实践,其支撑课程为:微机原理、传 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认真负责、严谨踏实的工作 作风,以及热爱专业、热爱工作的品德 四、结束语 自动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充分利 感器技术、PROTEL、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表;煤矿 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其支撑课程为电机学、工矿企业供电 技术、电气CAD;电力电子及电力拖动系统工程设计,其支 撑课程为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机拖动、运动控制技 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 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库。建设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 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专业建设共 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 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 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 参考文献 [1]侯丽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l1].中国电力教 育。2013(5):142—143 术。配合金工实训、电子技术实训等专业基础实训,使学生 对_T矿企业电气控制、智能仪器仪表、工厂供配电设计、工 矿企业运动控制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突出工 程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比重。在教学活动的 嗍 空间安排上,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隐型课堂(环境、氛 同)为一体,整体设计、优化。在确保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 同时,投入充分的人力、精力、物力和财力,发挥第二课堂 的作用和潜力,使科技创新、校园文化、设计和工艺竞赛、 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相互 l2]崔桂梅,贾玉瑛.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m.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14—116 促进、接触社会、坚定自信和自我提高的重要学习环节,成 为学校有目的的教学内涵。依托本专业的实验室、 “实习实 | j l 誊。 臻§豫j [3]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谈参加全国大学生电 子设计竞赛的体会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63—66. [4】杨国良,高瑞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I】教学研 究,2005,28(1):62—65 (作者单位:;-.HLT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接131页) 『31Feliz Ra fl 1,Zalama Eduardo,Garc i a—Berme o Iaime 四、结论 在室内二维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气压与高度的关 系得出高度,使得定位由二维改进到三维,将系统的实际应 用性大大增加,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定位误差低于行进距 离的3%,满足行人室内定位的要求。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但是由于行人行走过程的复杂性,我们只研究了 行人在简单条件下的定位,对于行人在室内的其他行走状态 (如平移、跑步、跌倒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伟基于GPS和自包含传感器的行人室内外无缝定位算法研究 『D1合肥:中国科技大学,2010:6—26. [2]Huang Chengliang,Liao Zaiyi,Zhao Lian.Synergism of INS and PDR in Self-Contained Pedestrian Tracking with a Miniature Sensor Module ̄]. IEEE SensorsJournal,2010,10(8):1349—1359 G 6 mez.Pedestrian Tracking Using Inertial Sensors[J】.Journalof Physical Agents 2009,3(1):35—42 【4]齐振保.基于运动传感器的个人导航系统及算法研究[D].杭州.浙 江大学,2013:9—14. [5】宋敏,申闰春室内定位航位推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I1.计算机工 程.2013,39(7):293—295. 『61Chen Wei,Fu Zhongqian,Chen Ruizhi.An Integrated GPS and Multi—Sensor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for 3D Urban Navigation[D】 Urban Remote SensingJoint Event,2009:1—6. 【7】梁延德,程敏,何福本,等基于互补滤波器的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解 算ll1传感器与微统,2011,30(11):56—61 [8】郭晓鸿,杨忠,陈酷.EKF和互补滤波器在飞行姿态确定中的应用 『11l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11):149-152. 9张荣辉,陈涛,等基于四元数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解算 _1_.光学精密工程,2008,16(30):1964-1968 [10】姜强,曾勇,刘强,等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航向参考系统设计与实 现『lll控制工程,2013,20:168-172. [1 1]Liu zexi,Aduba Chukwuemeka,,WOn Chang—Hee. Inplane Dead Reckoning with Knee and Waist Attached Gyroscopes[1]. Measurement,2011,44:1860-1868.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系统研究所) 信息系统工程l 2014 11.20 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