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年人教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来源:华拓科技网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2.湛江市区提倡和推行出行使用公共自行车,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 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增大座垫的面积能够减小压强

3.下列关于压强和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计浸在液体中深度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

B.气球能升空是因为它里面充的是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C.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

4.某同学测量大气压强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水银槽液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B.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长度不变

C.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托里拆利实验

D.如果在管的侧壁 A 点开一个小孔,会有水银从孔流出

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 AB>AC,沿斜面 AB 和 AC 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用 时间相同,所需拉力分别为 F1 和 F2,所做的功的功率分别为 P1 和 P2.则( )

A.F1B.F1C.F1>F2,P1>P2

D.F1>F2,P1=P2

6.在台球比赛中 ,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 ,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 ,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A.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球做了功

B.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

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

7.小明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 A 区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浮沉 子”如图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 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 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B.“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C.“浮沉子”上浮时,玻璃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都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8.如图甲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 由于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__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 如图乙所示,在军事演习中,轰炸机应在目标上空__________(选填“A”“B”或“C”)处投弹 才能击中目标,这是由于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B 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 漂浮,B 悬浮,且两液面相平,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 强分别为 p 甲、p 乙,物体 A、B 所受浮力分别为 FA、FB.则ρ甲_________ρ乙, p 甲_______p 乙,FA______________FB.(均选填“>”“<”或“=”)

10.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两个弹簧秤分别向左、右两边拉物体 M,使 M 匀速向右运动, 如果甲的示数为 10 N,乙的示数为 15 N,则 M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M 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1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如图甲,旗杆的顶端安装着一个定滑轮 ,用来改 变_____________;图乙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剪刀的转动轴 ,是为了______________,从而使得 剪断物体更省力;图丙中小轿车的方向盘相当于一个轮轴,若 F1=20 N, 盘的半径为 20 cm, 轴的 直径为 5 cm,不计摩擦阻力,则 F2=____________N.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柱形物体 A、B,它们高度都相同,A 和 B 密度之比为 1∶ 3,底面积之比为 1∶2,则 A、B 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压强之比 为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小青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 F=200 N 的推力,将重为 300 N 的物体在 5 s 时 间内匀速推到 h=1 m 高的平台上,斜面长 s=2 m.推力做的总功为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做功为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渡轮之一“海洋魅力”号,长 361 m,宽 66 m,满载时排水量 达 22.8 万吨,满载时吃水深度达 30 m,可以搭载 6 320 名游客,则满载时水对船底的压强为 ________Pa,此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_________N.当客人下船后 ,船受到的浮力 ___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g=10 N/kg,ρ海水= 1×103 kg/m3)

三、作图题(共 7 分)

15.(1)(2 分)如图为一个重为 2 N 的漂浮在水面的小球,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的示意 图.

(2)(2 分)如图,用滑轮组拉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 A,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3)(3 分)在杠杆上的 A 点挂一重物,在 C 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 F1,使杠杆平衡在图所示 的位置.试画出这个最小力 F1 的示意图和力臂 L1.

四、实验题(本大题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1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 实验前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 选 填 “ 左 ” 或 “ 右 ” ) 调 ; 这 样 做 的 目 的 是 消 除 杠 杆 自 重 对 实 验 的 影 响 和 便 于 (2)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 位置,其示数将__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 杠杆平衡时 , 在杠杆的 O 点用弹簧测力计额外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力

, 这个力的力臂是

_________cm,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4) 实 验 中 改 变 力 和 力 臂 的 大 小 得 到 的 数 据 如 上 表 所 示 : 多 次 测 量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组装好的压强计中的 U 形管___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压强计是通过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将探头放进盛 水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________(选填“内凹”或“外凸”).

(3)如图甲、乙、丙所示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同一深度处 ,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 , 观察到 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____________(选填“不改变”或“改变”).

(4)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根据___________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5)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该同学用水和盐水 ,利用图戊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 若橡皮膜出现图示情况,说明隔板左侧的液体对橡皮膜压强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 于”或____________“等于”)隔板右侧的液体对橡皮膜压强,则隔板_________(选填“左” 或“右”)侧的液体是盐水.

18.徐亮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 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圆柱体的重力 G=___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 F 浮=___________N.

(3)比较 a、b、c 三图可得: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有关. (4)比较________图可得: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5) 徐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 ,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 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物体下降高度 h 的 F-h 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 受 到 的 浮 力 F 浮 '=__________N. 实 验 表 明 , 浸 在 液 体 里 的 物 体 受 到 的 浮 力 大 小 还 跟 有关.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______kg/m3.

五、计算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13 分)

19.(6 分)建筑工地上,某施工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利 用这个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1 200 N 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是 500 N.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当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 1 800 N 的物体时的拉力.

20.(7 分)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使用如图的新型清扫车对道路进行清洁工作.若该车质量为 5× 103 kg,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4×10-2 m2.在某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 100 s,通过的路程 为 200 m,清扫车在匀速工作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 0.2 倍.求清扫车:(g=10 N/kg)

(1)对地面的压强;

2)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的功; (3)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山车

当你在游乐场乘过山车奔驰之际 ,你是否会想到 :过山车为什么不需要引擎来推动就能 “翻山越岭”呢?

过山车在开始旅行时 ,是靠一个机械装置推上最高点的 ,但在第一次下行后 ,就再没有任 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发动机”就是重力势能.过山车 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最大值 ,当它开始下行时,它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 由于摩擦,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所以随后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如图 所示).像所有列车一样,过山车也安装了机械制动装置 ,使它在结束行程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准确地停下来.

(1)过山车通过 A 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 后面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 能)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是由于过山车运动过程中 , 机械

(3)过山车旅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准确停下来,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山车第一次下行后,是利用___________作为“发动机”的.

22.“海翼”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完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 翔机.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海翼”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使用碳纤维材料做 成.由于配备有油囊装置,需要上浮时,油囊会鼓起来,其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 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

千公里)的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 并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水下滑翔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 器,可以大范围地观测和获取海水的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含氧量及洋流变化等信息, 对开发海洋资源、预防灾害等都有重要作用 .

2017 年 12 月 31 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 2017 年中国十大 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 6 329 米刷新世界纪录”成功入选.2018 年 7 月 28 日,“海翼”号水下滑翔机首次应用于中国北极科考. 2019 年 5 月 16 日,在第三届世界 智能大会展示“海翼”号水下滑翔机.

(1)如图“海翼”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阻力.

(2) 在其外表穿上碳纤维材料特制的“衣服”可以减小重力 较)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 这是因为碳纤维材料密度比

(3)“海翼”配备油囊装置,需要上浮时,油囊会鼓起来,从而使得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浮力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4)“海翼”号实现浮沉的原理与传统潜水艇浮沉的原理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3.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 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 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 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

, 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下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___________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 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

(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 ,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 A、B 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 hA、 hB 的位置滚下同一粗糙水平面(mAhB),推 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若没有改正错误 ,此时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两次实验中 ,木块移动过程中受 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l、f2,则 f1___________________f2(选填“>” “<”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