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考点练习及答案
一、 我当“小法官”(正确打“√”错误打“×”)
1.“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加横线的字读 qiè。(________) 2.小鸟和大树是一对好朋友。(________)
3.小鸟每年都要到南方过冬是因为南方的冬天好玩。(________) 4.“落”有三个音“ luò ”“ là ”“ lào ”。(_______)
5.“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个拟人句。(_______)
二、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________)
2.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________) 3.温柔的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________) 4.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________)
三、 下面的材料,能作为本次习作材料的打“√”,不能的打“×”。
1.小红带来了一只蝴蝶风筝。 (______) 2.小强拿出看家本领,放飞自己的风筝。 (______) 3.大家说某人的风筝太丑,放风筝技术差。 (______) 4.小明和小刚合作,齐心协力一起把燕子风筝放上天空。 (______)
四、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中的顾客是因为没有衣服穿,所以才着急让裁缝抓紧时间赶制衣裳。(________)
2.顾客想做一件棉袄,由于性子急,一而再再而三让裁缝改变衣裳的样式。
1 / 6
(________)
3.裁缝最后给顾客做了一件最漂亮的春装,顾客很满意。(________) 4.文中顾客和裁缝的性子正好相反。(________)
五、 理解句子,判断正误。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对所看到的景色的赞美。 (______) 2.“第一回”说明这个水泥道是新修的,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_____) 3.水泥道因秋风秋雨后的落叶而美,所以作者所毛病的其实是秋天。(_____)
六、 判断下面各题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把水喝干”“干净”“干活”中三个“干”的读音不一样。(______) 2.“家家乞巧望秋月”中的“望”指盼望。(______)
3.“有钱人花点钱就过去了。”和“奶奶带着一副老花镜。”这两句话中“花”字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__)
4.“传说”的近义词是“据说”,“惟妙惟肖”的近义词是“栩栩如生”。(______)
5.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神话故事。(______)
6.“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和“今天好像比昨天冷。”这两句话都不是比喻句。(______)
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按照上课前、上课时、下课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一所边疆小学的。 (_____)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出自《花的学校》,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下雨,路不好走,所以他们放假了。(_____)
3.《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 (_____)
4.《不懂就要问》一文中,孙中山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不能
2 / 6
不懂装懂。 (_____)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
6.“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
八、 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想想下列的说法对吗?
1.古诗《示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陆游。 (_______) 2.女主人叫乞丐搬砖,是捉弄人。 (_______) 3.宋庆龄奶奶一生都很讲信用。 (_______) 4.骆驼走路的时候,如果两个脚趾分开,就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_______)
5.雪猴是边防军人的好朋友。 (_______)
九、 根据课外阅读,完成下列题目。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绿野仙踪》中,翡翠城的居民最喜欢蓝色。 (______) 2.在《狐狸小学的插班生》中,毛豆镇001号,就是小陌陌的家。(______) 3.《中国神话故事》中开天辟地的是盘古;炼石补天的是女娲。 (______) 4.《柳林风声》中,每到圣诞,小田鼠们就会挨家挨户唱古老的圣诞歌。 (______)
5.在《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中,安迪外婆送给安迪一家一叠散着香味的核桃蛋糕。(______)
十、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介绍的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民族学校。(_____)
2.《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_____) 3.泰戈尔是英国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_____)
3 / 6
4.《不懂就要问》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不懂就问这件事。(_____)
5.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暑假生活”时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_____)
十一、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为“√”,错误的为“×”)
1.《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卡洛尔在泰晤士河边讲给他朋友女儿爱丽丝.利迪亚的童话故事。(______)
2.艺术团的女孩叫鲁智胜“吹牛专业户”。(______) 3.《小鹿斑比》是一部主题强调爱与和平的作品。(______)
4.克雷洛夫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______)
5.明希豪森的座右铭是:勇往直前,游侠四方,寻觅和传播真善美。(______)
十二、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______) 2.从“绸、线、绵、纱”等字我知道了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______)
3.吆喝是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语言艺术。(______)
4.课文《万年牢》主要讲了父亲的吆喝吸引了许多买糖葫芦的客人。(______)
十三、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不是的后面打“×”。
1.李小龙好像在做梦。(_______)
2.昙花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_______) 3.浪花不时地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_______)
4 / 6
4.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_______)
十四、 下列每组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画“√”,有误的画“×”。
1.荡漾(yàng) 褐色(hè) 步骤(zhòu) (_______) 2.湛蓝(zàn) 裸露(guǒ) 叼走(diāo) (_______) 3.半晌(xiǎng) 穿梭(suō) 防御(yù) (_______) 4.安慰(wèi) 窟窿(long) 苇秆(gǎn) (_______)
十五、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去年的树》讲了一只鸟儿与一棵树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实现诺言。(______)
2.《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说明,蟋蟀被吃进牛肚子里,一定能活着出来。(______)
3.《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是故意引诱小蚂蚁违反纪律。(______)
4.没有丰富的想象,就写不出生动的童话故事。(______)
答案
一、 × √ × × √ 二、 √ √ × × 三、 √ √ × √ 四、 × √ × √ 五、 √ × √
六、 √ × × √ √ √ 七、 × × × √ √ ×
5 / 6
八、 × × √ × √ 九、 × √ √ √ × 十、 √ √ × √ √ 十一、 √ × √ √ √ 十二、 × √ × × 十三、 × √ × √ 十四、 √××√十五、 √ × √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