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 2011年第7期 广播影视评论
《非诚勿扰》——婚恋交友节目中的佼佼者
乔智慧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新闻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2011年3月18日,2010年度“中国电视榜”榜单揭晓,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捧得2010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殊荣。《非诚勿扰》缘何成为婚恋交友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从全覆盖的网络、热议的话题、巧妙的悬念、穿插的冲突、精彩的笑点和持续性互动六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人们对《非诚勿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希望能够对相亲交友类节目今后的策划与营销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话题;悬念;互动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90-02
地鼓吹什么,但是节目的设计就会让大家看出现在年轻人的
婚恋观。比方说一男对多女的情况,有的男士我们觉得很优
2011年3月18日,2010年度“中国电视榜”榜单揭晓,《非秀,但是他会立刻被淘汰,有的男士看不出优点,却很受欢诚勿扰》捧得2010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殊荣。迎……那么,年轻人的价值选择自然而然的就在里面了。”[2] 在得到业界认可的同时,《非诚勿扰》还创造了居高不下的收的确,《非诚勿扰》展现的就是现代男女的婚恋观和价值观。视率,得到了不菲的广告收益,真可谓是名利双收。《非诚勿嘉宾的个性展示、嘉宾主持的穿插点评、主持人的精辟分析,扰》是如何实现名利双收的?本文主要从全覆盖的网络、热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帮助男女嘉宾认清对面的她(他)是否真议的话题、巧妙的悬念、穿插的冲突、精彩的笑点和持续性是自己心仪的对象,还在于将一直以来困扰着人们的话题再互动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次提上桌面,进而寻求到当下的思考与应对。房子、孩子、
婆媳关系、人生规划、价值取向……这些并不新鲜的话题,
二、全网覆盖,入户率居省级卫视第一
因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人生阅历等的不同,得到的回答是
江苏卫视深知,要想参与全国竞争,将自己的网络覆盖迥然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在展现与切磋、探讨与交锋到千家万户是首要条件。为着这个目标,江苏卫视已努力了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借助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多渠多年,至《非诚勿扰》开播前且已初见成效。众所周知,《非道传媒的力量,在观众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将节目的关注诚勿扰》是2010年1月份开播的,而到2009年底,“江苏卫度不断推高。 视是全国惟一实现在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面覆盖的省对此,《南方都市报》刊登的署名寒松落的文章中曾有精级卫视,入户率位居省级卫视第一,全国覆盖总人数近10辟的论述:“如果有一个电视节目,能把经济、民生、时尚、亿。”[1]在实现卫视入户的同时,江苏卫视还将视线投向了高欲望、隐私、亲情等等元素一锅端,那么,这个节目绝对不端宾馆和商务酒店。2010年,全国2700个四星级以上的宾是新闻类节目不是电视剧,而是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馆饭店中江苏卫视实现了2100多家的入网覆盖。另外,通过扰’。一个相亲节目之所以得到了大于一个相亲节目的关注效《非诚勿扰》的官方网站、独家授权的激动网、联合播出的应,全因为后面有整个时代在衬底。”“‘非诚勿扰’不满足于温优酷网及各类搜索引擎,错过直播节目或想再次收看节目的情斯文的相亲交友……他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观众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看到《非诚勿扰》的各期节目,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实际问题,金钱、房价、家这些举措对扩大该节目的收视群体、提高收视率起到了不可庭关系、剩男剩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3] 抹杀的作用。
一、引 言
四、悬念连环上演,观众难以走开
三、话题巧营销,关注度不断提升
话题营销主要是借助媒体的力量以及消费者的口碑,让媒体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消费者谈论的话题,以达到营销的效果。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婚恋交友领域,凭借什么才能持久吸引观众的眼球呢,话题无疑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选择之一。《非诚勿扰》节目的制片人曾说过:“我们不会刻意
在打造悬念方面,《非诚勿扰》可谓是行家里手。《非诚
勿扰》中穿插的广告众多,但是观众为何没有走开,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守在电视机旁呢?关键在于一连串的悬念在无形中起着作用。
人,最关心的莫过于人的命运。速配节目观众关心的就是:他(她)找到心仪的对象了吗?《非诚勿扰》一上场就
收稿日期:2011-05-17
作者简介:乔智慧,女,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闻中心记者,编辑,硕士,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90
今传媒 2011年第7期 广播影视评论
让男生暗中选定心动女生。荧屏前观众都知道男生心仪谁,但现场除主持人外都不知道。这一环节的巧妙设置,就在荧屏内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他能与心动女生成功牵手吗?随着节目环节的推进,灭灯声接连不断。伴随着亮灯数目的减少,人们的呼吸更紧促了,心始终悬在半空中。一番言语、几次冲突之后,男生是否死定了?几位留灯的女生中男生会选择谁?精彩十分,广告如约而至。节目组仍是一如既往地自信,相信它的悬念不会让你走开。若问《非诚勿扰》在制造悬念方面的成绩如何,节节攀升的收视率就是明证。在频道众多、换台仅在一念之间的今天,观众能够忠诚地守候在电视机旁,从节目开始直至结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悬念、好奇心在起作用。
动人心弦的音乐、绚丽耀眼的灯光、随性的才艺展示、特色观点的呈现……节目必备元素的巧妙包装,正是节目的看点与笑点所在。另外,《非诚勿扰》栏目在坚持现实主义主流氛围的同时,还在节目中营造了一种浪漫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爱情想象,这也是观众会爱上《非诚勿扰》的原因之一。
七、平民化视角,持续性互动
“互动”的概念最初更多的是来源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它是指媒体与受众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共同参与的一种宣传活动方式。如今,随着各类媒体竞争的激烈及娱乐节目的兴起,互动日益成为节目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非诚勿扰》的互动优势主要表现在实现了观众“自我互动”和场上场外持续互动。
《非诚勿扰》实为真人秀节目,参与节目的嘉宾是一群真实存在于平凡生活中的普通单身男女,真实的姓名、真实的年龄……节目平民性的优势就在于,它将观众与荧屏间的距离拉近了。对于受众来说,观众看到的就像是身边的某个朋友,亲切感油然而生,会自觉地投入自己的感情判断。当男嘉宾上场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想象自己身处舞台时的表现,会如何回答女嘉宾的问题、能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一位在观众看来很不错的男嘉宾黯然离场时,观众不禁要猜想,现场的女嘉宾是怎么想的,如果换做是自己将做何选择……《非诚勿扰》节目的平民化视角有利于促成这种“内模仿”过程的实现,在观众身上实现“自我互动”,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非诚勿扰》的互动并非止步于节目播出的数十分钟,还会延续到电视落幕之后。因为《非诚勿扰》播出结束后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短暂的欢笑,还有一连串的思考和疑问。对个性嘉宾的热议、对感兴趣话题的探讨、对嘉宾命运的关注……这些焦点问题借助《非诚勿扰》官方网站或民间网站发起,通过网上网下互动、电视与网络互动、纸媒平媒的宣传,将观众陆续“卷入”这场没有权威、没有定论、没有终点的“热议”中。在话题的讨论、意见的表达、立体化的传播中,《非诚勿扰》的关注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这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前,《非诚勿扰》的收视战绩不断被刷新。
总之,作为一档新兴的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不可能是完美无暇的,还有许多需要打磨与锤炼的地方。然而,能够在多档婚恋交友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并得到业界的认可,《非诚勿扰》自有它成功的道理。
五、冲突迥然不同,唯有精彩依旧
无故事、无情节、无冲突,无以成戏剧。《非诚勿扰》作
为速配交友节目,其模式与环节是固定的,假如没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冲突穿插其中,它就像一杯白开水,不会激起太大的波澜。然而,各路嘉宾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背景阅历、婚恋观点、择偶标准、人生态度都各不相同,自信而又喜欢彰显个性的他们汇聚一堂不可能没有冲突。很多时候,不需要主持人的引导,男女嘉宾都会暗自交上火,何况还有主持人及嘉宾主持的暗中助力呢?实际上,场上时时碰撞出的火花,点燃的不仅仅是现场的热情,还有场内外观众心中某个沉睡的角落。
《非诚勿扰》中各具特点的冲突俯拾即是,有偶然的碰撞,也有巧妙的促成。对于追求收视效果的江苏卫视来说,偶然天成者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苦心策划与机智引导才是可以掌控的结果。《非诚勿扰》中24VS1的嘉宾阵列就是节目组巧妙的设计之一。数量上的悬殊对比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内涵。与现实社会中男性掌握话语权规则之间的对冲,实在促使女性勇敢地表达,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其实,《非诚勿扰》中的冲突多是围绕开放性又引人关注的观点与话题展开的,其实质就是将不同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人生态度、处事方式等进行浓缩或放大呈现,借助戏剧化的方式彰显现实中的差异性,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探讨。
六、服务生活为主,娱乐功能兼备
《非诚勿扰》作为一档交友节目,其主旨在于为单身男女提供相识的平台,创造牵手的机会,但它并非严肃性的相亲节目,其看点不仅局限于男女嘉宾最终是否成功牵手,还 在于节目中众多的观赏点、笑点,即通常所说的娱乐元素。
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大家提供开怀一笑、情绪释放机会的娱乐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作为适合时尚人群的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中的娱乐元素自是不可或缺的。靓丽出众的女嘉宾、个性迥异的男主角、犀利尖锐的点评、
参考文献:
[1] 景志刚.从“情感”到“幸福”:江苏卫视的品牌战略[J].视听
界,2010(5).
[2] .非诚勿扰[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
10919.htm#sub10919.
[3] 寒松落.《非诚勿扰》大热 皆因漫画社会现象迎合观众[N].南方
都市报,2010-04-07.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