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论坛
··113
关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翟野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从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中西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的差异以及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弘扬中
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方式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系统的掌握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参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为实现大学生合理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组织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下面仅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中西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的差异,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及如何找出更为合理的弘扬途径进行梳理。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创新方式党的以来,*总多次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于国家,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才能够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衰;于人民,因为有了传统文化支撑,中国人民才能够不畏艰辛进而开拓进取,才能够自强不息将智慧代代相传;于社会,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才能不断提高国民自身修养和内涵,才能不断加深文化底蕴,为个人日后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打下良好基础。
对与高校大学生而言,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越来越被看重的是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可以赚钱的技术,而经常会忽略了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和吸收营养,再者,受到虚拟社会及网络传媒规范化落后、外来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现状令人堪忧。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1.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各大高校都是宣传和弘扬的重点,但是效果却不完全尽如人意。在对于“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调查中,关于“你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的调查结果显示,25.6%的传统文化知识来源于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的推广,36.7%的传统文化知识来源于高中和小学的积累,24.9%的传统文化知识来源于自学,(包括看书、影视剧等),只有12.8%的传统文化知识来源于大学期间的课程及活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方式只有很小一部分来源于大学期间的课程和活动,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大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较高,但同时也反映了高校的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还不够完善,不够充足和全面。
1.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准的一类人,大部分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调查关于“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调查中,52.2%的同学选择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8.9%的同学选择了“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了,保守了”,3.9%的同学选择“不关心,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同学是非常赞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并且能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理智,不盲目不极端。
2中西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的差异西方文化近年来不断被中国所接受和模仿,这期间除了西方文化具有的自身魅力之外,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文化的难以衔接、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难以以简单轻松的形式表现完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难以创新等。这中间,难以创新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对大学生中西方文化迅速并且大范围的占领校园文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调查中,关于“你认为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不同”的结果显示,37%的同学认为“西方节日更为轻松,适合年轻人”,38.4%的同学认为“西方节日更为新奇,满足大学生猎奇的特点”,19.3%的同学认为“西方节日的文化底蕴不如传统节日浓厚”,5.3%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差异”。在此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选择庆祝西方节日的原因是因为西方节日的“轻松、新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传统
文化的弘扬方式在节日上体现的较西方节日更为深沉和保守,当
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寻找更为合适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3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根据调查,我们将关于大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了一下几种简单分类。文化竞赛类:古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文化演讲比赛、人文知识竞赛、汉字拼写大赛等。文艺表演类:古风舞台剧表演、古风歌曲演唱表演、朝代古装表演等。传媒传播类:观看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视频、音频、书籍及讲座等。通过这几组的简单分类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虽然样式丰富,在这些方式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传媒传播类,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载体,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方式的创新绕不开传媒技术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上经常会产生思维定式,觉得传统文化往往要用传统的方式来表现才能展现它独特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努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产生出更适合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