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保持持续国际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中国保持持续国际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决策参考

中国保持持续国际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贵州大学

蔡云

贵阳

经济学院,贵州550025)

摘要:中国的国际贸易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大幅度的顺差,本文对controlsofourgovernment.

2000~200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剖析,指出中国国际贸易顺差的现状、产生的内部与外部原因、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与调整的方向,为的宏观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Keywords:internationaltradesurplus;highsaving;Tradefriction关键词:国际贸易顺差;高储蓄;贸易摩擦

一、我国近年国际贸易概况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均处于顺差状态,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均处于清一色的顺差状态,而且顺差的幅度呈现加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本文以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为对象进行分析,分析国际贸易持续性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单位:亿美元

Abstract:Chinahasbeenkeepinginternationaltradesurpluslarglyformanyyears,thistextdissecttherelevantdataindexofChina'sinternationaltradeof2000—thefirsthalfof2009,pointout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internationaltradesurplus,theinsideandtheexternalreason,theharmfuleffectstoChina'seconomyandtheadjustmentdirection,offersometheoreticalfoundationsformacroadjustmentsand

2000~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概况表

2000年

出口

总值同比%总值同比%差额同比%

2001年2661.06.82436.18.2225.4-6.5

2002年3256.022.32951.721.2304.334.6

2003年4382.335.44127.639.9254.7-16.1

2004年5933.735.45614.236.0315.925.4

2005年762028.46601.217.61018.8217.4

2006年9690.827.27916.119.91774.774.0

2007年12180.225.79558.220.8262247.7

2008年2009上半年14285.55215.317.2

-21.8

2492.0

———

进口

2250.

———

11330.94246.018.52954.612.7

-25.4969.3-0.5

进出口

241.1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部、海关总署以及《外经贸动态经济指标》上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成。

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的出口总值是2492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出口总值达到14285.5亿美元,增长了473.2%。从进出口差额来看,进出口差额一直保持顺差,2000年国际贸易顺差的幅度是241.1亿美元,之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了2008年,国际贸易顺差的幅度更是高达2954.6亿美元,比2000年的241.

1.劳动力资源优势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转化,多年来大量的失业迅速凸现出来,在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释放出来流入城市,在城市,大量的工人则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大量国有企业的破产,大量工人失业,人口的绝对过剩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仅低于本国的劳动力价值,更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劳动力价值,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中国的出口正是建立在这种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上的,利用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使外部市场受到金融危机或者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需求或者价格有所下降,企业仍然能够赚取利润,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和建筑材料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屡创新高。

1亿美元的顺产足足增加了2713.5亿美元,8年间顺差的幅度足

足增加了12倍还多,即便是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凸现出来之后,进出口均出现了负增长,但由于同期的出口基数一直大于进口的数额,从绝对数指标来看,进出口仍然保持顺差。

二、国际贸易顺差的原因探索

造成国际贸易顺差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影响的因素都很多,限于篇幅,本文把主要影响因素概括如下:

2.高储蓄下内需的不足

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Y=C+I+G+X-M=C+Sp+T做一简单的变化,不难得出:X-M=Sp-I+T-G=(Sg+Sp)-I=

260特区经济SpecialZoneEconomy2010年1月S-I即:TB=S-I,从这个等式来看,中国国际贸易顺差是由于中元。2006年4月6日至12月31日,有18个国家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49起。2007年1月1日至4月16日,共有7个国家对中国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2009年第一季度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

国的储蓄高于投资造成。造成中国储蓄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传统来看,中国居民都有储蓄的传统和习惯,养儿防老的习惯在农村广泛存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存在使得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从现阶段的改革来看,由于“房改”、“医改”与“教改”三大改革的实施,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尽管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居民的边际消费极低,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居民进口商品的消费降低,进口降低而出口增加,出现贸易顺差也就很自然了。

3.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加大

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例按照国际惯例是保持在30%左右较为合理。持续性的国际贸易顺差导致2007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5282亿美元,与同期外债余额3736亿美元的比值为

409%,远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30%的比值,而到了2008年年末,

外汇储备更是高达194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和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随着美元资产的贬值,咱们的外汇储备的价值在缩水,而抛售美元的结果,会让美元更进一步贬值,反过来又让剩余部分美元资产更大幅度缩水,这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囚犯两难”的境地。

除此之外,贸易顺差还造成了一系列其他单位问题,比如增加外汇占款造成物价不稳定、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经济增长受外部的影响较大、中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与搭配的难度加大等等负面影响。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目前来看,短期内要解决这些多年积累下来的国际贸易顺差很困难,更何况短期来看,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然是目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从长期来看,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才可能逐步降低多年持续的国际贸易顺差,具体而言,需要采取以下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3.国际产业转移加大

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欧美发达国家将其国内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我国,并将成品采购回国来满足其母国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而将其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发展以信息科技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于是国际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我国,大量的公司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返销回母国,这些产品的出口构成了我国的出口,同时这些产品在中国国内进行销售,减少了原有的从国际市场的进口,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此外,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旺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生活方式、前几年经济结构性趋热导致的产能过剩、资源税负偏低引发的“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以及出口退税等奖励出口的措施等原因和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引起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大幅度的持续性顺差。

三、国际贸易顺差的不良影响分析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货物贸易出口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均衡发展。

1.巨额顺差背后的利益流失

从等式TB=S-I来看,中国国际贸易顺差是由于中国的储蓄高于投资造成,也就是说,中国是在用自己实际资源生产出美国需要的产品,换取到美国的美元,然后中国又用这些通过出口实际资源换来的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收益率较低的国债,美国再用中国向其购买国债换来的美元,向中国进口商品和对华直接投资,这:一方面,通过进口中国商品来减少美国的实际资源耗费而又保证了消费;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华投资获取到更高的投资回报利润,而对华投资又挤占了中国国内的投资,导致S进一步大于I,自己的储蓄得不到充分利用,却还要通过引用外资来满足投资,并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支付给外方更高的投资回报利润,这就是目前中国顺差付出的代价与利益丧失,由此循环反复造成的恶果不言而喻。

2.注重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应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转危为机”的机会,刺激消费,拉动生产,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住房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提高广大低收入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和素质,扩大有效需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蓄,扩大居民消费,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注:本文为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重点产业建设的影响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项目号:2009GZ75

2.对外贸易摩擦加大

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增长,特别是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顺差,加剧了我国与他们之间的贸易摩擦。2005年共有18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63起,涉案金额21亿美元,2006年1月1日至4月5日,针对中国的“两反两保”调查就有24起,涉及12个国家或地区,涉案金额约4.4亿美

657)。

作者简介:蔡云,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2010年1月SpecialZoneEconomy特区经济2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