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铁丝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
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该实验常用的0.2mm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只会变红,而在纯氧中却能燃烧。故本实验讲探究0.2mm细铁丝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 实验时间:2012年2月25日 实验员:曾学韬 准考证号:3512350346
实验目的:探究铁丝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 实验器材:硬质玻璃管,50ml量筒,锥形瓶,长颈漏斗,水槽,铁架台,烧瓶,酒精灯
实验药品:浓氨水,5%双氧水,二氧化锰,氧化铜,0.2mm细铁丝 实验步骤:
1. 连接装置:本实验包括氧气,氨气,氮气制取装置和铁丝燃烧装置,各装置图如下:
氨气制取装置 氮气制取装置 氧气制取装置
铁丝燃烧装置
氨气制取原理:NH3·H2O 氮气制取原理:2NH3 + 3CuO 氧气制取原理:2H2O2
NH3↑ + H2O
3Cu + 3H2O + N2
2H2O + O2↑
其中,铁丝燃烧装置的水槽中滴入了几滴品红以便观测液面,试管中装有铁丝并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2. 在氨气制取装置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浓氨水,点燃酒精灯,向铁丝燃烧装置的试管中通一分钟氨气备用,然后关闭阀门并塞好橡皮塞。
3. 向氧气制取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一小匙二氧化锰,再向长颈漏斗中加入10mL双氧水。待气泡稳定后,将导管插入铁丝燃烧装置的量筒中(量筒内事先充满水)。待液面下降至12.5mL处时,将导管移出。
4. 向氮气制取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加入一小匙氧化铜粉末,再向氨气制取装置中加入20mL浓氨水,然后连接这两个装置,并分别点燃酒精灯和酒精喷灯。待气泡稳定,氧化铜开始变红色时,将导管口迅速插入量筒并伸至量筒底以防倒吸。待液面下降到50mL刻度处时,迅速将导管口移出水槽,这样就得到了氧气浓度为25%的氮氧混合气。
5. 将铁丝燃烧装置的导管口伸入量筒底,然后后打开导管上的阀门,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将混合气吸入试管(先将导管口置于水中吸入2~3mL水,然后再吸入混合气,试管底部保留些水以防点燃铁丝时烧坏管底)。
6. 关闭阀门,接通电源,给铁丝加热,观察铁丝是否燃烧。 7. 以5%为梯度提升氧气浓度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实验结果:
氧气浓度 铁丝燃烧情况 氧气浓度 25% 30% 35% 同左 不燃烧 稍有火星,停止加热后不燃烧 40% 45% 铁丝燃烧较剧烈燃烧,停止加热后继剧烈燃烧,停止加热后继情况 续燃烧 续燃烧 由此可得出结论:0.2mm铁丝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为40% 实验自评:
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一些探究实验的方法,比如在减小
误差方面,我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来吸取混合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铁丝,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该实验还有需要改进的部分,比如为了防止氮气中混有的氨气使水倒吸,出氮气的导管要迅速地插入量筒,取出时也要迅速,这势必增加操作难度,降低实验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