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一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业年级: 考生学号: 考生姓名: 试卷类型: A卷 □ B卷 □ 考试方式: 开卷 □ 闭卷 □
…………………………………………………………………………………………………………………
(注:1、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册上,答在其他地方不记分; 2、本考试为闭卷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5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 4.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
5.黑格尔曾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 (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不畏困难勤奋努力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 ( ) 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和准备 B.事物都是联系的
C.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有些人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 (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9.“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11.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 (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性 1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 1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发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4.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16.马克思曾写到:“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区都必须重新开始。”这句话是要着重说明: ( )
A.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 B.社会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C.社会交往是科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社会交往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活动
17.商品是: ( )
A.一切物品 B.一切有用的物品
C.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1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9.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 20.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21.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 ( )
A.垄断地位 B.身份 C.垄断利润 D.垄断价格 22.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的主体是: ( )
A.市场经济 B.发达国家 C.公司 D.发展中国家 2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
A.通过改革和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实现的
24.“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B.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C.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25.在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具体说来消亡的是: ( ) A.国家的全部职能 B.国家的全部机构
C.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D.政治国家即作为阶级压迫的国家机器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或合适的答案,多选、错选,少选无分。每小题2分,共14分)
1.作为中国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 (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列宁主义 C.思想 D.理论 2. 辩证否定观认为: ( )
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3.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 )
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C.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 D.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4.社会意识的相对性表现为: ( )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各形式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5.商品的价值是: (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商品的本质属性
6.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其原因在于: ( ) A.当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D.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 A.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过程 三、判断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在标题后打上√或×。每小题1分,共13分) 1.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4.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7.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人类历史是杰出人物创造的。
9.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切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10.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11.垄断组织制定垄断价格不受价值规律的约束。
12.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3.只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就能够实现主义社会。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简要回答问题。每小题为12分,共48分。第1小题为必答题,2-5题任选3题作答。)
1.为什么说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2.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意义。
3.试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4.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意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