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领域《我的门牌》教学反思
鑫源中心幼儿园 马妮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你可以看看老师提供的图片?”“你想变什么?老师帮你做一个形状,你来添,使它变的更像。”这个环节,老师要善于观察操作过程中添画出不同形象的幼儿同全体幼儿分享,引导幼儿完成作品。这一环节既包括活动的重点,又含有难点在里面,在教师的细心的观察和正确的引导下,活动的难点:向内部添画,很轻松就可以克服了。 第四环节: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
下自己的作品呢?”为孩子们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最后讲了一个屏风画的故事,让孩子们对作品有了更完整的领悟,加大了孩子们创作欲望。
整个活动,我遵循着让孩子“画得开心,画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纲要》精神为依据,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操作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力、环保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我们不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造家,但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的精神,让我们人人都爱上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