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弹簧设计

弹簧设计

来源:华拓科技网
弹簧设计理论

陈晓华 2009年5月

一、 压簧设计 1、压簧的结构分类

图1 压缩弹簧的结构

压缩弹簧特点:

弹簧节距p在自由状态下,各圈之间应留有适当的间隙,以便弹簧受到压缩时,有产生相应变形的可能。

为了使弹簧在压缩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在最大载荷作用下,各圈之间仍能保留一定的弹性,各圈之间仍能保留一定的间隙δ1,其推荐值为:δ1=0.1d≥0.2mm,其中d为弹簧直径。

压簧的两个端面圈应与邻圈并紧(无间隙),只起支撑作用,不参与变形,故称为死圈。当弹簧的工作圈数n≤7时,弹簧每端的死圈约为0.75圈;当弹簧的工作圈数n>7时,弹簧每端的死圈约为1~1.75圈。

压簧端部结构的形式最常用的形式有两种:1)两端并紧磨平;2)两端并紧不磨平。在重要场合采用第一种,以保证两端支撑端面与弹簧的轴线垂直,从而使弹簧受力时不致歪斜。弹簧丝直径d≤0.5mm时,弹簧的两端面可不需磨平。弹簧丝直径d>0.5mm时,弹簧的两端面则需要磨平,磨平部分应不少于圆周长的3/4。端头厚度一般不小于d/8,端面的粗糙度不能低于Ra3.2μm。

1

2、压弹簧特性

图2压缩弹簧的载荷——变形图

其中 d——弹簧丝直径(mm)

D、D1、D2——弹簧的中径、内径、大径(mm)

Pj——试验载荷,为测定时允许承受的最大载荷(N)

F1、F2、…、Fn——在P1、P2、…、Pn的作用下,弹簧的变形

量(mm)

H1、H2、…、Hn——在P1、P2、…、Pn的作用下,弹簧的高度(长度)mm H0——弹簧的自由高度(即自由长度)

为了保证载荷与变形的可靠性,要求弹性变形量应在试验载荷下变形量的20%~80%之间,即要求:

0.2 Pj ≤P1、2、…、n≤0.8 Pj

在特殊需要保证弹簧刚度时,工作载荷应在试验载荷下变形量的30%~70%之间。

3、计算公式

(1)弹簧螺旋升角(见图4)

t

压缩弹簧螺旋升角一般应在5°~9°范围内选取。 πD

α=arctg

2

图3圆柱螺旋弹簧的几何尺寸参数

(2)最大工作负荷

(3)旋绕比(弹簧指数)C

D

C——旋绕比 C=,即中径与钢丝直径之比。

d

(4)曲度系数

K——曲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4C−10.615

K= +

4C−4C

K值查表(见图4):

3

图4 曲度系数

(5)弹簧钢丝直径d

d=1.6

KCPn[τ](mm)

[τ]——许用切应力,可查表确定公称值(MPa)

(6)计算弹簧有效圈数

Gd4fGD

= n=

8D3Pn8C4k

式中 G——切变模量(MPa)查GB/T1239.6

f——工作载荷下的变形量(mm) Pn——最大工作载荷(N) k——弹簧刚度(N/mm) 总圈数n1按下表计算:

4

(7)工作极限负荷Pj

(8)最小工作负荷P1

(9)节距t

间隙δ1

5

(7)工作载荷下的变形量

8nD3Pn8nC3Pn

=(mm) f=4

GdGd(8)弹簧刚度k

PnGd4GD

k=== (kg/mm) 34

f8nD8nC

(9)弹簧变形能

Pnfkf2

=(N·mm) U=22(10)压缩弹簧稳定性验算

计算高径比b=H0/D

两端固定 b≤5.3 一端固定 一端回转 b≤3.7 两端回转 b≤2.5

例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系列 原始数据:

式中:d——弹簧钢丝直径

6

D——弹簧中经 t—— 节距

fn——最大工作载荷下单圈变形 Pd'——单圈刚度(kg/mm) l——单圈展开长度

Q——单圈重量(×10-4kg) 计算项目:

7

二、拉簧设计 1、拉簧的结构分类

8

拉伸弹簧端部挂钩常用形式有四种LⅠ型、LⅡ型、LⅤⅡ型、LⅤⅢ型。其中LⅠ型和LⅡ型制造方便,应用广泛。缺点是挂钩过渡处产生很大的弯曲应力,故只适用于弹簧丝直径d≤10mm的弹簧中。LⅤⅡ、LⅤⅢ型挂钩不与弹簧丝联成一体,而是另外装上去的,且可以转到任意方向。在受力较大的场合最好采用LⅤⅡ型挂钩,但后两种价格较贵。

2、拉伸弹簧特点

拉伸弹簧空载时各圈应相互并紧。为了保证在空载时各圈相互压紧,常在卷绕的过程中,同时使弹簧丝绕其本身的轴线产生扭转,可使制成的弹簧各圈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压紧力,弹簧丝中也产生一定的预应力,称为有预应力的拉伸弹簧。这种弹簧一定要在外加的拉力大于初拉力P0后,各圈之间才开始分离,故可较无预应力的拉伸弹簧节省轴向的空间尺寸。

3、拉伸弹簧设计计算基本公式

9

图2拉伸弹簧的载荷——变形图

(1) 拉伸弹簧的初拉力

P0——拉伸弹簧的初拉力(N),当弹簧加载超过初拉力后,弹簧才开始变形,进行工作。需要淬火的弹簧没有初拉力。

初拉力计算式:P0=

πd3

8D

τ0

τ0——初切应力,按图3查取 C——旋绕比为D/d

τ0初应力值在阴影区域内选取。

图3 初切应力τ0

(2)最大工作载荷

Pn=

πd3

8KD

[τ]

10

最大工作载荷也可给定。

[τ]——弹簧的许用应力查设计手册。 (3)C——弹簧的旋绕比(弹簧指数)

DC=

d

K——曲度系数

4C−10.615

+K=

4C−4C

其公式与压簧设计公式相同。 (4)弹簧钢丝直径d 公式同压簧相同

d=1.6

KCPn

[τ]

(5)弹簧刚度

PnGd4GD==(无初应力) k=34fn8nD8nCPnGd4GD

==(有初应力) k=

fn+X8nD38nC4

X——对应初应力F0时的变形量 (6)自由长度H0

LⅠ型:H0= nd+D

LⅡ型:H0=(n-0.5)d+2D

(7)工作极限负荷下的变形fj

fj=

PjP−P0

(无初应力) fj=j(有初应力) kk

(8)最小工作极限负荷下的变形f1 PP−P

f1=1(无初应力) f1=10(有初应力)

kk(9)行程

工作行程 h=fn−f1

工作极限负荷下的高度 Hj=H0+fj 最大工作负荷下的高度 Hn=H0+fn 最小工作负荷下的高度 H1=H0+f1 (10)展开长度L

LⅠ型:L= πD(n+1) LⅡ型:L= πD(n+2)

(11)圆柱螺旋拉伸弹簧钩环的应力计算

11

最大切应力 τmax=

16PnRr2

• (kg/mm2) 3

r4πd

32PnRr12• (kg/mm) πd3r3

最大弯曲应力 σmax=

4、拉伸弹簧有效圈数与钩的配置关系

5、拉伸弹簧设计示例

已知:最大工作负荷Pn=45kg,最小工作负荷P1=16kg,工作行程h=25mm,负荷种类Ⅱ类,端部型式LⅠ。制造精度主要参数的制造精度为2级。

解:

12

三、扭簧设计计算 1、扭簧结构

13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典型结构及应用示例

2、扭转弹簧特性

扭转弹簧特性曲线如下图:

14

扭转弹簧常用于压紧、存储能量或传递转矩。扭转弹簧的特性与压缩弹簧相同,只是扭转弹簧所受的载荷为转矩Mn,产生的变形为扭转转角ϕ。扭转弹簧也应在其材料的极限应力内工作,扭矩Mn与转角ϕ之间仍为线性关系。扭转弹簧在相邻两圈弹簧之间要留有轴向间隙,一般取δ=0.3 ~0.5mm,以免承载后各圈相互接触,产生摩擦与磨损。

扭转弹簧在其端平面内受扭矩Mn时,其弹簧丝的任意横截面上将作用,所以扭矩的作用着弯矩和扭矩,由于弹簧螺旋升角很小(通常α=5~8°)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其弯矩就等于工作扭矩Mn。 3、扭转弹簧计算公式

15

16

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计算示例

17

四、圆柱螺旋弹簧制造精度及允许偏差

查阅GB/T1239.1-《冷卷圆柱螺旋拉伸弹簧技术条件》

18

19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