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育人◆培德
育人
中职“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建设探究戴健斌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中职教育在构建“大思政”格局中存在认识不到位、针对性不强、一体化育人合力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坚持一
个统领,聚焦两个群体,实施十大建设”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探究,破除“大思政”壁垒,避免活动载体碎片化、分散化,探索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有核心、无边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关键词]中职;大思政;育人活动载体;建设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9-0180-02
[中图分类号]G711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强化了“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观,中职教育在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追求中,开始认识到不能仅仅依赖课堂主渠道来解决立德树人问题,逐步形成“三全育人”“大思政”共识,越来越重视在学校课堂主渠道之外构建同行同向、相互促进的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一、构建中职“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的现实意义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建设是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第二课堂的育人活动平台,围绕“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系列育人活动。其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构建符合学校定位、体现办学特色的活动形式,实现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强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格修养的渗透、引领、提升,是“大思政”格局下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如下。
(一)教育根本任务的使命
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理念;2018年11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3月,*总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三全育人”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神圣使命。
(二)中职教育的特殊定位需要
与传统的“层次”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体系的基础,即意味着中职教育不再是“低层次”的“断头”教育。中职教育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就必须有新思维、新理念、新作为,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为高职和技能型本科输送合格的生源。因此,要求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三)中职学生现状的必然要求
根据汪永智(2012)指出,中职学生中存在缺乏自信、学习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员、全
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不重视道德修养、法纪意识淡薄等令人担忧的问题。面对中职生现状,只有通过建设一体化的育人载体,实施一体化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上述问题,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走好人生路打好基础。
二、中职一体化育人载体建设面临的困境(一)缺乏科学系统顶层设计
中职教育还处于改革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许多学校对校本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定位不准,办学思路不清晰;对德育主体、客体把握不全面,了解不深入,对德育规律、育才树人成长规律把握不准;学校层面缺乏对一体化育人载体进行规划梳理,没有形成契合学校实际、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育人载体建设顶层设计。
(二)形式和内容难以有机统一
载体建设追求活动形式化较多,内容建设质量不高,内涵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没有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效果不明显,思想没有得到有效启迪。
(三)一体化协同育人效应不理想
育人活动载体呈现是多样的,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形成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教育。但从目前中职学校看,存在育人载体不多、构成比较单一、思政元素渗透不强、学生参与面不广等等,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育人氛围和功能;有些学校对各种载体建设没有统筹规划和管理,放任自流,甚至出现一些低级趣味、不讲政治规矩和法纪诚信等危害青少年成长的活动,不但没有达到思政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三、构建中职“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
“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建设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办学理念为引领,通过科学系统的顶层规划设计,形成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以所在中职校育人活动载体建设实践为例,探究“坚持一个统领,聚焦两个群体,实施十大建设”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建设。
—(一)坚持“一个统领”——党建为统领
1.赋予活动载体时代内涵。活动载体建设必须坚持“政治引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业精神、健全人格、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
-180-
管理◆育人◆培德
领、思想筑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找准树正“三观”、提升素质的切入点,发挥党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时代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等教育融入育人全方位、全过程。
品德状2.坚况持,把握党对人才培育人工作的养规律全,面将“领大导思政”。深入工作研究学生政纳入学校治每思年想的和
党建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计划中,统筹育人活动载体建设计划和重点任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成立“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活动载体建设工作机构,形成各个活动载体建设的方案、标准、考核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全员同向发力,形成协同效应。
(二)聚焦“两个群体”———教师和学生
校思政的1.抓住客师德师体,又是风学生思政的建设的关键主。体教师。基于是一教师的个特殊特群殊体,地既位是,要
学强化教师守教育初心、行教书育人、铸高尚师魂、做博雅教师的使命担当,打造高素质育人创新团队,用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载体建设。特别是抓好班主任队伍、思政课教师、活动载体建设指导团队三支队伍,鼓励他们落实“立足基础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履行基本职责”的“三基”要求,树立“十心立德”育人新理念,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成长2.规抓律住,借中职生助现代评信息价标技准术建设手段。根和据大中职教育教学数据应用平台特,点对和活人才
动主体———学生进行画像,制订不同的育人活动载体定性定量相结
合的考核指标、测评办法,形成校本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素养考核评价体系和具体操作规程,方便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数据采集和考核,适时、准确反映学生个体状况,并与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共享和有效对接。
(三)实施“十大建设”———打造一体化育人平台
根据中职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十大育人活动载体建设,给学生展示个性、发展特长、学习技能、增长见识、锤炼品格、完善自我的平台,开展育人育心教育,破除一体化“大思政”壁垒。
干部担1.理任想信念辅导员教育,对积极。搭向建业党团余组织党校靠、团校平拢的优台秀,学生优秀、教师先进、分党子团
开展党团知识教育。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周星期一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升国旗仪式后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主题
班会、讲座等开展“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形成政治认同。
思政教育工作的2.新生入学教育重要。组入成学教育部分。,是学校学生利入用新生校的第主一题课班会,也是、军学生
训、入学须知、专业教育等多种方式对新生开展理想信念、爱国爱校、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职业精神等教育,引导学生走好实现职业梦想的第一步。
传统文3.传化统进文校化园教育作为。固中本华工优程秀和传铸统魂文工化程是来宝抓贵。学校的财通富过,把晨优读秀、
育人
晚自习时段经典诵读、校园读书月、夏令营冬令营经典学习活动、文化艺术节、道德讲堂、文化宣讲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优秀传统融入学生血脉。
为原则4.行,重为点规围绕范教育“让。每以个贴生近命得到充实际、贴近分生发活、展”贴的德育近学生目“标三,贴拓近展”
教育途径,开展以劳动教育、劳动体验、校园7S管理、日常生活
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培育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判断标准。
服务省5.社市会大服务教育型活动、扶。贫开济展困包等多括社种区形服务式的、关志爱愿老人者服务、义,务弘扬献血志
、愿服务精神6.心理健,形康成教育服务。社融合会育的人意识育心,培教育育社,依托会责心任理和咨家询国室情和怀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资团队,重在预防干预,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化解学生的冲突矛盾和情感困惑。在师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疏导情绪,寻求正确的发泄、帮助途径。
安全法7.安治全教育专法治教育题讲。座聘,将请法中职治副安校全长教育课和校外程辅纳导入员教学计,定期开划组展
织实施,阶段性开展线上线下安全主题知识教育和竞赛,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能力。
化宣8.讲职业、技能素培养训教育、专。题通讲过座合,作定企期业和组织成学生功校走友出进校校园进行开展企实践业文性教学、企业调研,每年举办专业技能节等系列活动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聘请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开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通过校园创业平台、诚信驿站、校园集市等开展职业创新创业实践。
办各9.类兴美育趣、小体组育教育拓展美。育普、及体书育教育法、美术。制、音乐订文、体体活育课动计程划开纳设入,举教学计划管理,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项目有方案、活动有考核。通过校运动会、主要节庆日汇演、校园艺术节、主题竞赛等检验美育、体育等成效。
会、一10.场毕专业学习业主题教育成果。报通告(过展一示场)主会题、一班会次就、业一(场或丰升学富多)辅彩导的课晚
三会一课”,进行职业素养、感恩感念、心理适应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扬帆起航,开启人生新阶段。
通过以上十大活动载体建设,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构成学校“大思政”有机组成部分,探索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有核心、无边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子林.高校“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实践研究N].柳州日报,2020-4-28.
[2]高建进.福建师范大学以“大思政”格局打造一体化育人体系[N].光明日报,2018-4-27(5).
[3]刘娟,高晓瑞.新思政观视角下高职院校“全渠道”心理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赤子,2020(4):102-103.
[4]汪永智.中职德育调查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因编辑
-司181-
楠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