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PEST框架下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环境探析

我国PEST框架下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环境探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河北金融

2014/09

我国PEST框架下手机支付业务

发展环境探析

武松会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手机支付属于卡基衍生支付工具,是继ATM机具、POS机具、网上银行后,银行卡电子化应用的又一种新的形式。近几年,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给用户带来了便捷体验。本文在考察借鉴国外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PEST框架分析的视角,揭示影响我国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进而寻求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PEST框架;手机支付;发展环境中图分类号:F8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73(2014)09-0033--04

一、引言

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金融行业带来

的支付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产物,整合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金融受理网络等多方资源,也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其中,手机支付是移动支付最主要的应用形式,21世纪初开始进入我国,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手机上网提速、移动支付标准出台等,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各种产品和应用陆续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

目前,我国官方对手机支付还未作统一明确的概念性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第二条明确: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

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2014年3月,中国

人民银行在《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手机支付是以手机作为支付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即远程支付),或基于手机与受理终端的近场信息交互发起支付指令(即近场支付),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从上述表述可见,-T-机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是在银行卡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支付方式,通过一定的技术条件,以手

牧稿日期:2014—07—28

机为支付终端实现货币资金转移,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模式。

自2012年以来,业界和理论界关于手机支付的探讨和预言层出不穷,不少人把2012年或2013年称为移动支付元年,也有人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从全球范围看,手机支付发展并非完全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一致,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基础金融条件的差异,全球手机支-f寸,/I,务发展表现出了更为适应当地法律、经济水平、用户习惯与竞争环境的特征。那么,我国手机支付能否像银行卡一样获得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人们经济生活重要的支付手段?手机支付能否在成长壮大的同时,在零售支付领域冲击银行卡的使用并成为未来支付主流?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借鉴国外手机支付主要发展模式,从PEST框架分析的视角,揭示影响我国-T-机支付业务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探析促进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发展的对策。

二、国外手机支付主要发展模式

手机支付业务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后,

迅速扩展到周边其他国家,目前已形成了以美国、欧洲等为代表的金融发达地区手机远程与近场支

付,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手机现场支付,以非

洲、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金融欠发达地区的手机金融

作者简介:武松会(1979一),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河北金融

20】4/09

等多种发展模式。

(一)以美国、欧洲等为代表的金融发达地区手机远程与近场支付模式

在美欧金融发达地区,手机支付出现较早,但由于信用卡业务发展成熟,主流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往往以远程为主,辅以近场支付方式。美国拥有很高的手机渗透率,智能手机用户占比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移动电子商务也发展迅速,这为美国的远程支付提供了良好发展基础,以Square模式为代表的手机支付模式,通过外接读卡器将智能手机转换成POS终端,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美国的信用卡消费十分广泛,导致近场支付发展相x,-t缓慢,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的推广上遇到了一定困难。欧洲的移动支付主要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营模式,银行仅作为合作者,不参与运营活动。业务模式往往是通过WAP(无线应用协议)、sMs(短消息业务)、IVR(交互语音应答)等方式接人来验证身份等,多用于WAP业务、电子票务等。在技术方面,欧洲运营商和银行更倾向于采用SIM卡作为近场支付的工具,以便更好地协调参与各方的利益,从而推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进程。

(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手机现场支付模式日、韩等国家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氛围成熟,运营商地位强势,用户有良好的终端定制消费习惯,有利于现场支付业务的开展。日本是移动支4,-I\"普及率较高的国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其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是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FeliCa。由于日本的金融管制宽松,降低了移动运营商进人金融领域的壁垒,移动运营商普遍采取注资金融机构的方式主导产业链发展。三家移动运营商NTI'DoCoMo、KDDI和软银(原VodafoneK.K)分别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和2005年11月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典型代表是NTrDoCoMo,用户在NTI'DoCoMo申请一个手机钱包账号,并预存一部分金额就可以使用该服务购买自动售货机或者便利店的商品、购买电影票,所4,-1的款项直接从在手机钱包预存的账号中扣除。韩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韩国在上的支持与鼓励、由主导的大型信息化项目、相关鼓励的出台及良好的市场环境。在韩国主要有MONETA

和K—merce两大移动支付品牌,占据着韩国移动

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MONETA是2001年由韩国SK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推出的,此后SK对无线和有线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多媒体互联网共用平台——NATE,将MONETA移植到了手机上,

支持移动用户在商场结算、在内置有红外线端口的

ATM上提取现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在地铁上支付交通费用等应用。K—iTleree是韩国KTF推出一项类似于MONETA的移动支付服务,可以提供移动证券、移动银行、票据、彩票、购物、拍卖、赠券等服务。“K—merce”手机不但可以像遥控器一样发射红外线进行结账,还可以像交通卡一样靠近刷卡机结账。

(三)以非洲、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金融欠发达地区的手机金融发展模式

在金融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发展落后、银行机构网点稀少、银行账户普及率低等因素为当地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条件,移动支付出现后成功取代了银行和银行卡的功能,有效满足用户资金存储、支付、汇兑等基本金融需求,获得了长足

发展。典型代表有肯尼亚的M—Pesa、菲律宾SmartLoad等业务模式。M—Pesa在肯尼亚的成功主要取

决于运营商Safarieom的绝对主导模式。Safarieom在肯尼亚拥有70%的移动通信份额,并且代理商实体店遍及全国,2007年推出M—Pesa以后,广受当地人们欢迎并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68%的肯尼亚成年人在使用手机钱包,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菲律宾的SmartLoad是一种智能充值业务,使便利店主可直接从移动运营公司下载通话时间,并将通话时间作为充值再销售给消费者,其主导方

为菲律宾国内领先的移动网络运营商Smart,也是

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PLDT)的子公司,该项业务于2004年推出,是全球第一个无线预付卡充值服务,曾被GSM协会授予“最佳移动应用或服务”奖。

三、我国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PEST环境分析

手机支4,-t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技术,突破了国界和地域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监管方式,对我国的移动30,1-,_1k务发展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f-经验,需要结合我国(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和看待我国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一)环境

1.监管框架初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手机支4,1的业务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手机支付业务监管框架。从2005年颁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在制度层面明确移动支付业务的法律地位,到2010年一2013年间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制度、批准34家支付机构从事移动支付业务,到2012年组织开展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212

河北金融

2们4/09

关系到产业链各方的切身利益。基于对手机支付市场前景的判断,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通信运营商、-T-机厂商、芯片厂商等产业各方纷纷布局,占领发展先机。随着和标准逐渐明朗,手机支付市场格局也逐步从无序竞争转向联合发展、合作共赢。2014年,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之间以及支付机

构与移动运营商、商户之间合作频出,手

作,引导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将手机支付业务向农村延伸,再到2014年3月拟定《关于手机支付业务

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

监管思路逐步明晰,监管手段逐步细化,这些措施,无疑对手机支'13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规范、促进作用。

2.技术标准初步明确。手机支付在我国起步以来,由中国银联为代表的银行阵营主推13.56MHz

方案,而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阵营主推

机支付产业加速合作的趋势更加明显。由

于网络外部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这种产业协同态势必将加快手机支t\"3产业发展步伐。

3.小微用户零售支付需求旺盛d由于金融资源的稀缺性,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视大客户、忽视小微客户的问题。正是看准了大量小微用户的旺盛需求,支付机构基于专业化服务优势,充分利用对支

付服务市场的细分和挖掘,从小额领域、民生领域实施业务创新,抢占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先机。也就是说,手机支付从产生之初就定位于小额、零售领域,迎合了银行无暇顾及的小微用户需求和异质性需求。随着大数据和精准营销手段的运用,手机支付从市场夹缝中填补银行卡的空白领域,将进一步分流现有银行卡的部分业务。

(三)社会环境

2.4GHz方案,长期以来标准之争影响相关硬件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制约着手机支付产业的融合发展。201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

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明确采用l3.56MHz的

1.网络购物成为时尚选择。由于营销模式、交

易成本、空间占用等因素,与传统商务体系相比,电子商务在价格、便捷性、可选择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追逐新奇事物的心态和对网购便捷性的认同,我国电子商务用户群体已经从年轻人、白领阶层扩大到中老年和普通大众,出现了“双十一”①、“618”(参等网络购物节。从一定程度上讲,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网上支付习惯已悄然形成。据统计,2013年“双十一”仅支付宝成交订单达1.7亿笔,交易额高达350亿元。

2.移动支-1\"3习惯快速培育。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使网络购物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利用碎片化时间,支持交易随时随地发生。在省去签名、输密、验证的复杂操作下,仅仅利用掌中手机替代现金和银行卡,就能实现公交、地铁、加油、超市购

物、宾馆住宿、职工食堂就餐等小额支付,实现了人人可用、人人愿用。以支付宝、腾讯、银联等为

无线频率,并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终端和设备厂商参与进来,降低成本。

(二)经济环境

1.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近年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交易商及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

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9.7万亿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长。凭借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

利用和对消费者事后还款能力的认可,支付宝、快

钱、汇付天下等支付机构成功地把用户业务量数据

转化成了风险可控的支付及相关服务,也促使互联网支付、手机支,fiJ-及各种细分领域的新支付得以迅猛发展(马梅等,2014)。

2.产业各方积极布局。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和金融领域交叉融合的一次性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是市场的重新分割与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

代表的支付服务提供商与打车软件等商家合作,花

费巨资开展用户返利优惠活动,初步培育了用户利

用手机进行支付的习惯。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25亿户,同比增长了1.26倍;移动支付业务共计16.74亿笔、金额

河北金融

2014/09

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3.18倍。

(四)技术环境

1.智能手机基本普及。手机硬件的换代、上网速度的提高、微信等聊天软件的应用,使手机的功能更加强大,并逐渐普及。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1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人数达到12.35亿人,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达8.38亿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数中90%以上都是手机用户,其中六成以上使用手机上网。扣除未成年人和老龄人口,在青年人群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智能手机的普及发挥了“创造需求”的效应,引导手机用户从单一的通信功能,转向网页浏览、网络社交、在线购物、生活资讯等全方位多角度应用,这为手机支4,-1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2.硬件制造成本摊薄。基于国际上对磁条卡技术和安全性缺陷的共识,从2011年开始我国启动金融Ic卡推广,目前已完成商业银行发卡系统升级、受理环境改造等工作。201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文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计划到2015年实现金融Ic卡全面替代磁条卡。随着金融IC卡的规模化推广,其应用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目前在手机中植入NFC芯片的成本已经很低,手机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成本将进一步摊薄,未来出厂的智能手机中可能都会预

装NFC芯片,就像内置GPS、WIFI和蓝牙一样平常。

作为手机的整合功能之一,手机支付以较低的附加成本实现资金转移,符合节约社会成本的要求。

3.手机安全技术相x,l-J茂熟。手机支付正是充分利用了银行Ic卡芯片形态的灵活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优势,将芯片整合到手机中实现支付功能。此外,由于手机本身的病毒查杀、防火墙等技术已经相x,lJ戎熟,这就提升了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因此,从支付安全本身来看,手机支4,-J\"比银行卡更安全。但由于手机支付还存在手机丢失、盗窃等不安全因素,造成手机存储信息的泄露,对使用人安全保管意识、安全防范技能等要求更高。

四、结语

当手机与支付结合为一种创新支付工具后,整合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金融受理网络,形成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融合载体。手机支付的出现为市场的各参与主体提供了一个打破现有支付格局、重新瓜分市场蛋糕的“市场机会”。产业各方的积极布局,监管的正面助推,都为手机支付在更广泛领域应用创造了条件。制造成本的摊薄、技术条件的成熟等因素也使手机支付全面替代银行卡成为可能。但是,与其他支付工具的发展轨迹一样,手机支付

业务发展也将呈现渐进性式发展的过程,目前,中国手机支付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各市场主体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布局的起步阶段,各种业务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等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励跃,2014),这意味着手机支付的推广要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下一步,如何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清除发展障碍、促进手机5£4,-J-不断完善和发展,仍是需要监管部门和产业各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也还要很多212作要做。一是层面的规范引导。借鉴韩国手机支付发展经验,监管部门应尽快从法律层面出台手机支付配套监管,明确业务规则、技术标准、风险管理等要求,为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业务模式的深入探索。我国手机支4,-J\"服务提供者主要由银行、支4,-t机构、移动运营商组成,各方力量势均力敌,难以形成一方主导局面。因此,可以吸取非洲手机支付发展思路,各参与者主体秉承业务互补、资源共享的理念,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形成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克服自然垄断、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力求共赢发展。三是安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手机安全、支付安全和风控体系的完善是手机支付业务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应以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为目标,通过技术改良、制度约束等途径,克服使用者对支付安全性的担心。四是用户支付习惯的进一步培育。用户是否愿意使用是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的关键,应通过持续不断的营销拉动、理念引导、示范带动等举措,提高用户认知层次和接受程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培育用户支付习惯。一

注释:

①双十一,指每年的11月11日,因有连续四个“1”,被称为“光棍节”,是年轻人的一个另类节日。如今一些商家特别是淘宝、天猫、京东等线上商家都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促销,“双十一”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日。

(黏18,6月18日是京东公司的店庆日,如今,甚至整

个6月都成了京东公司的店庆月。店庆期间。京东公司推出一系列大型促销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梅,朱晓明,周金黄,陈宇.支付:互联网时代的第三

方支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励跃.把握方向

明确定位促进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健康

发展[J].金融会计,2014,(6):19—20.

[3]冯伟涛,韩李枚.国外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J].通信企业

管理,2008,(7):63—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