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ci.Bul1.2014,20(17) 杉木不同造林方式效益分析 罗奋容 (沙县夏茂林业站,福建沙县365500) 摘要: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引进杉木2代苗木,通过炼山和不炼山2种方式在福建省沙县设立造林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杉木不炼山方式造林比炼山方式造林投资高12.6%;杉木炼山方式造林前期生长比不炼山 方式造林快,5a后渐渐持平,8a后不炼山方式造林显著优于炼山造林;炼山造林还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 隙度降低,土壤变得紧实。 关键词:杉木;炼山;造林;土壤;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 10—03 Study on Different Forestation Effect of China fir Luo Fenrong (Fujian Sha County Xiamao Town Forestry Depot,Sha County 365500,China) Abstract: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fir seedlings introduction,from the Yangkou Forest Farm,Fuji— an province in 2006.The forestation effect without soil preparation in the Sha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studied.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forestation investment without soil preparation was 39.2% more than controlled burning;on the early days,increment of forestation without soil preparation was slow- er than the other,they are the same after 5 years,but 8 years 1ater,increment of forestation without soil preparation was faster than controlled burning markedly.The soil fertility of forestation without soil prepara- tion was better as wel1.Soil bulk density was enlarged,soil porosity was reduced arised from the controlled burning,and the soil becomed tight. Key words:Cunninghamia lanceolata(1amb.)Hook;Controlled burning;Forestation;Soil;Increment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松柏目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中堡村和月邦 村。在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南平和三明 市之间,北纬26。36 ,东经117o66 ,海拨110~190m,年平 杉科乔木,具有分布广、材性好、生长快、用途广等特点“ ]。 杉木喜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的丘陵山地,要求土壤深 厚、肥沃、富含有机质 。杉木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逾1 000a, 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 ,也是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 均温度15.6—19.CC,年平均降水量1 510~1 840mm,无霜 期300d左右,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山地红壤,土层深厚, 立地条件I级。 树种 。闽北是杉木的核心产区,长期以来大面积营造杉 木纯林。 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是闽北地区杉木重要的传统技术 。 随着杉木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生实生苗。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选育的杉木2代la 2005年底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 问题日益严重。杨玉盛等提出炼山是导致杉木人工林地 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炼山容易造成 2.2试验方法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森林火灾 。近年来,政 府部门一再明令禁止炼山造林,但在贯彻执行中却难以 落实,炼山禁而不止“ 。为了改变传统观念,大力推广不 炼山造林,笔者在沙县夏茂镇中堡村、月邦村开展杉木山 地不炼山与传统炼山造林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不炼山 镇中堡村57林班7大班lOdx班,面积8hm ;56林班3大班 9小班,面积6.3hm ;月邦村50林班2大班4小班,面积 6.1hm ;共3个小班地块。每个小班左右两边一半炼山一 半不炼山,然后清杂、挖穴、下基肥、回表土。2006年春造 林,造林密度2 700株,hlI12。分别统计炼山、清杂、挖穴、 栽植、施肥、锄草、扩穴等单价,每年调查林分生长情况。 2.3调查方法分别在每个小班炼山和不炼山林地设置 与传统炼山造林的单价与林分生长效果。现将试验研究 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简介:罗奋容(1974一),男,福建沙县人,林业工程师,从事营林生产研究。 收稿日期:2014—08—18 20卷17期 罗奋容杉木不同造林方式效益分析 上中下3个lOmxlOm样地,共18个样地,前3a调查树高 性状,3a后每年调查树高和胸径性状。 3结果与分析 3.1杉木山地不炼山与传统炼山造林投资比较不炼山 造林与传统炼山造林投资按造林地实际投资核算,详见 表1。由表l可知,如果采取不炼山方式造林,清山造林 投资比炼山方式造林低44.4%,但抚育投资比炼山方式造 林高48.4%。总投资方面,不炼山方式造林比炼山方式造 林高12.6%。可见,不炼山方式造林在资本投资方面比炼 山方式造林投资高。 表1杉木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投资比较(元,667m2) 生产项目 炼山造林单价不炼山造林单价 3.2杉木山地不炼山与传统炼山造林生长量比较对杉 木山地不炼山与传统炼山造林对比试验林8个观测年份 的树高调查数据作了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因杉木 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两两之间都呈90%以上的显著正 相关 ,所以只对树高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 从表2中可见,树高性状的年份间、处理间、年份X处 理、小班间、处理×小班、样地间、处理X样地的F值均超过 l%平准,说明树高性状在不同年份间、炼山与不炼山造 林间、不同小班间、不同样地间的差异极显著,可以进一 步进行分析。 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不管是小班水平,还是样地水 平,均是小班>处理×小班,样地>处理X样地,这反映了 在各个年份中,某些小班或样地在各个处理中均表现优 异;而小班(样地)>年份X/J ̄,班(样地),则说明在各个处 理中,某些小班(样地)各年都生长良好;处理xd,班(样 地)>年份X处理x/J ̄,班(样地),则证明各个小班(样地)在 各个处理中的不同反应各年份是一致的。这说明了树高 性状中某些小班(样地)具有很好的生长稳定性,对重复 和年份的反应较小;小班(样地)与处理的交互效应也具 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年份的反应较小。 表2杉木炼山和不炼山造林树高性状方差分析 注:‘表示差异在5%水平上显著, 表示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 下同。 对杉木山地不炼山与传统炼山造林对比试验林8个 观测年份的树高和胸径生长调查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见 表3。由表3可见,杉木炼山方式造林前期生长比不炼山 造林快,5a后渐渐持平,8a后不炼I【l方式造林显著优于炼 山造林。 表3杉木炼山与不炼山造林生长情况比较 3.3杉木山地不炼山与传统炼山造林对土壤容重和孑L隙 度的影响经2014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土壤剖面调查, 结果详见表4。杉木最适宜的土壤容重为1.1(3 lm 以下, 在1.10—1.25g/cm 之间杉木的生长受影响,超过1.30g/ cm ,会导致杉木生长不良 。从表4可以看出,表层土壤 容重与下层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 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在各个层次,闽北地区杉木山地炼 山造林的土壤容重比不炼山造林高,特别表现在L,和L 层。未炼山林分土壤的表层土壤容重在最适杉木生长的 范围内,而炼山林分土壤在各个土壤层次均大于1.10g/ cm。。在毛管孑L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各个土 层,炼山林分都比不炼山林分低,说明炼山林分相对于不 炼山林分土壤的通透性不好,更不利于杉木根部的呼吸 作用。长期来看,炼山会增大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 度,使土壤变得紧实,不利于杉木人二[:林的生长。 表4炼山与不炼山造林对土壤容重和子L隙度的影响 ll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4,20(17) 层,保护生物多样性,既可保护土壤表土层和土壤肥力, 减少地表冲刷,减少林地的水土流失,又能减少森林火灾 隐患,减少地表蒸发,保护林地生境,可保持良好的生态 环境。 4.3支持不炼山造林注:表中L,、L、L、k分别表不不同层次的土壤:L-为0-10cm, 由于炼山造林容易操作,前期投 资较低,在现如今用工难的时期可以减少抚育用工量,广 大林农为了节约成本更倾向于炼山方式造林。多年来经 常发生的炼山跑火、山体滑坡难以让其警醒,更不懂得不 炼山造林保持了水土、保护了生态,最终会反哺给他的林 总投资 子。因此营林主管部门及相关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 把不炼山造林的益处广而告知,并可制定相应的补助政 策与措施,大面积推广不炼山造林。 参考文献 [1]俞新妥.杉木栽培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谢瑞忠.杉木心材精油化学成分研究[J].林业科技,1999,14 (2):165—176. k为10~20cm,L为20~40cm,L4为40~60cm。 4结论与讨论 4.1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总投资和林分生长比较方面,不炼山方式造林比炼山方式造林高12.6%。特别是 在当今农村劳力不足、人工劳务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不炼山方式造林比炼山方式造林投资要高出50%以上。 杉木炼山方式造林前期生长比不炼山方式造林快, 5a后渐渐持平,8a后不炼山方式造林显著优于炼山造 林。说明不炼山造林对闽北地区杉木生长的影响优于炼 山造林。但杉木不炼山方式造林林分生长快,更有利于 培育大径材。杉木大径材的单价是普通杉木木材的好几 倍,特别是尾径30cm以上的特种长材,7m长的价格达到 [3]阮梓材主编.杉木遗传改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4]黎卓林,谢三秀.炼山造林和捡带造林对杉木造林成活率及生长 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12,5:44—46. [5]孙成志,谢国恩,李萍,等.杉木地理种源材性变异及建筑材优良 种源评估[J].林业科学,1993.29(6):429—435. 单根5 000元以上。所以笔者估计杉木不炼山方式造林 的最终效益要比炼山方式造林高很多。这有待于这3个 小班到主伐年龄时的调查分析验证。 4.2生态方面的比较传统炼山造林,将林地原有的大 量残余物烧毁,土壤养分也以气态、灰状流失,损耗了土 壤表层大量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虽然传统炼山造林 可使林地暂时增加一些可溶性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 增强土壤中的酶活性,但极易导致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和 环境污染。炼山对林地土壤表层的影响更为直接,导致 [6]郑仁华.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对策[J].世界林业科技,2005, 18(3):63—65. [7]陈伯涵.不炼山造林试验效果分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24 (2):l1—13. [8]刘体应,谢年馈,董开琮,等.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效果调查研究 [J].江西林业科技,2010,2:18—21. [9]管应诚.闽北地区光皮桦不炼山造林试验研究[J].江西林业科 技,2010,2:7—8. [10]吴学军,谢昌升.赣南地区不炼山造林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 2011,19:395-414. 土壤物理性质的恶化,土壤容重升高,表层变得紧实,而 杉木的根系穿透能力比较弱,根系发育对土壤容重变化 很敏感 。长期来看,不炼山造林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 的生长。闽北地区雨水充沛,土层深厚,在比较陡的山 [11]方扬辉.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D]..南 京林业大学,2010. [12]盛伟彤,范少辉,马祥庆,等.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 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5—32. [13]王荣伟.不同营林措施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场,炼山造林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多年以来时常发生。不 炼山造林,可以保留原生地植被,保持原迹地的腐殖质 [D].福建农林大学,2010. (责编:徐焕斗) (上接109页)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均值分别为6.52m、 9.7cm和0.030 89m ,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81m、1.2cm和 0.003 86m 。不同初植密度对林分平均生长及蓄积量影 度下平均生长和蓄积量的变化,对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 杉木生长的影响恩有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中伦.杉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郑仁华,施季森.福建省杉木良种繁育现状与对策[J].林业科技 开发,2004,18(2);3-7. 响极显著。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在不同初植密度 下生长从优至劣顺序为:2 500株/hm2 ̄>3 086株/hm >3 472株/hm ;蓄积量在不同初植密度下从大至小顺序为:2 500株/hm =3 086株/hm >3 472株/hm 。综上所述,为了 缩短林分郁闭周期,提早间伐,减少营造林成本,实现杉 木商品林小、中、大径材持续利用,可选择3 086株/hm (株行距1.8mx1.8m)的初植密度造林。本研究利用8a生 [3]王兵,马向前,郭浩,等.中国杉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J].林业科学,2009,45(4):124—130. [4]李仁昌.高产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5,15(3):272—276. [5]林开敏,俞新妥,邱尔发,等.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I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1):53—5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颁标准[s].LY208—77,1978. 杉木二代种子园良种林分开展分析,属幼林阶段,还应加 强跟踪调查,特别要研究第一次抚育间伐后不同初植密 [7]马育华试验统计[M] E京:农业出版社,1982.(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