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912135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杨芳(福安城北中学,福建福安,355000)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精心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巧妙设计课中的学习任务、解决课堂任务中的问题、任务完成后的反馈、合理安排课后的任务。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2019)12-0229-0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指学生以一个学习任务为核心进行知识的学习,问题、任务驱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产生,学生不由自主地采取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新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安排任务和探究的主题,为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学生在学习任务、探究方向的指引下学习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期待心理,推进学习任务保质保时的完成。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布置,以实现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与探究教学的理念完全契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中提升了学习能力。(二)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任务驱动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任务布置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学习任务驱使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个性和主体化地位的发挥,加之教师的适时引导,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和安排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任务为导引主动查找、整理和分析资料,遇到问题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直到获悉正确的答案,这样推进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精心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点燃学生求知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前的任务布置缺乏足够重视,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学生提前看看新内容,并不设计具体的、详细的目标任务,这样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2]。由此,教师应设计目标鲜明、具体的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在目标任务的导引下展开细致具体的课前预习,这样能彻底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热情,为后续的高效教学奠定稳固的基础。例如,在新授“三角形”的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最熟知的现实生活,布置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探究预习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的环境(家、公园、商场、超市等)寻找与新授“三角形”一样形状的实物,结合这些实物的共性及教材中三角形的概念,自己概括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开动脑筋自己亲手制作几个三角形,以验证学生对于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预习任务的巧妙布置,使学生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无限动力。(二)巧妙设计课中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意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满堂灌”地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内容,而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学习效率较为低下。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明确的、具体的探究任务,任务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畅有序开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自己用吸管、塑料棒等随意组合多个三角形,测量并记录每个三角形的边长,探究出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角的关系。这一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充分的感知,把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发散思维,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三)解决课堂任务中的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破解“疑难杂症”,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也不会形成挫败心理。教师在设计、安排任务时,往往注重新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虽然也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为参考,但是,设计任务的目标往往超出了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一个接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比如,在学习“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时,教师给出一道习题,要求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思路来得出正确的答案,每个学生的思路都是有一定局限的,这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组内研究和讨论,探索出最为满作者简介:杨芳(1975—),女,汉族,福建福安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2019年6月意的一种解题方案,每个小组按要求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将这些解题方法和步骤全部汇总写在黑板上,并由小组长分析说明每一步的解题思路,接下来,教师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教授给学生,这时学生都对本节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任务完成后的反馈,重视评价环节任务结束后的反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意义地对学生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打出具体的分数,而是总结各种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确保后续学习的畅通无阻,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堂课任务完成后,教师先要求学生自评,接下来组内成员之间互评,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要客观对于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公正评价,最后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给出具体点评,针对他们对于新知识掌握、问题解决的情况提出意见,并指出还会遇到哪些有难度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自身解决方法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评的结果由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方面综合得出,得出分数也不代表这个环节画上了句号,最后教师还要安排学生总结本次学习任务完成中的困难及问题,将问题汇总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更好的途径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五)合理安排课后的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安排课后的任务也是不能忽略的,这是帮助学生回顾(上接第225页)认知程度,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有效推进双师素质提升。第一,各学校依照自身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与顶岗实践培训具体方案,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确保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第二,中职学校要积极引进实践与理论双优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从专业对口聘用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动手经验或操作技能,并具任教师基本资格的人员或离退休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或专职指导教师。同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流动,并为专业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安排挂职学习、企业实践,促使他们尽量了解和掌握前沿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改革教学方法第一,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具体实践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中,从诸多具体业务中选取典型内容,以对外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按照国际贸易实务要求,通过思考和分析,采取合理对策完成“国际贸易活动”,促使中职学生具备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第二,中职学校在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改革时,可引入案例教学法。具体来讲,学校应组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和巩固新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布置课后的任务,安排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课后任务,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完全实现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三角形”一课结束后,教师可合理布置一个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思考红领巾、赛车车架为什么都设计成三角形,这些物体对于三边的长度、三角的度数有什么具体要求?课下学生可以自由结组,分组合作,找到实物进行测量和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后任务,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他们主动搜集资料、动手实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效果。三、结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身为数学教师,应不断深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研究,以推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参考文献:[1]胡苏姿.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2]王玉金,孔祥岩.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学
教育(下旬刊),2018(2):139.
科教育与教学,2018(7):37-42.
业教师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以相对完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流程为基准,制定一套系统性与全面性的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方案[2]。在此过程中,教师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全部融入各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以实现案例与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学初期,所选案例难度不宜过大,确保有完整的买卖双方及合理的购买过程即可,并选取通用且常见的专业术语,便于学生理解和建立自信心。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逐渐提高所用案例的难度,对其中所涉及的因素进行拓展和延伸。借助案例教学法,能够进一步加深中职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增强[3]。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重要性愈加凸显,专业人才更加紧缺。为培养专业人才,基于就业导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学校应积极构建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协调教学内容体系,从而促进中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优质的经贸人才。参考文献:[1]周略韬.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7):447.
[2]任大鹏.应用型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7(3):15.2017(11):4.
[3]何思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环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