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发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发

来源:华拓科技网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发

摘要:项目导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有效模式。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的《商务礼仪》,是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学习领域反映了商务活动中各种岗位礼仪技能要求。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分析,探讨其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项目导向 商务礼仪 课程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的养成出发。高职课程开设与学习应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获得职业活动过程中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课程教学中应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有效培养职业能力。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学习的模式正成为高职课程开发的主流模式。 一、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特征及价值

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的任务项目

交予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把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1.在课程目标上以职业能力来表述

一个项目完成不单是某一门学科知识的应用,而是需要有职业态度、人际交往、合作意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撑。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完成后学生“会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其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职业教育的项目导向式教学中,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实际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学生可以了解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认识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3.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完整完成一个项目,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基于课程项目的选择与取舍、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准与规范等,课程实施需校企合作完成,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现。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通过“模拟现场”、“真实的工作环境”等形象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同时项目教学能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变理论讲授为职业能力指导教师,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获取职业工作所需职业行动能力需求。

二、项目导向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过程中企业或个人遵守的行为规范,仅仅靠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难以让学生去融汇贯通,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礼仪项目任务,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 1.确立课程教学设计

《商务礼仪》是商务经营管理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课,对应的是营销、服务、管理等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涉及到商务活动类型、策划、组织及商务各场合、环节的礼仪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将来从事商务工作所必须的会务、服务、办公室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我们采用“五步法”开发教学设计。 一是企业调研,通过到相关专业企业走访,与一线专家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二是项目任务确定,根据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项目,并将之细化与分解,形成相应的项目任务书。

三是项目准备,教师提供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学生制定完成项目计划。四是项目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五是项目评估与反馈,学生自查工作结果,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修正。 2.学习项目设计

根据职场交际和商务活动的职业特性,对应商务活动中的服务、管理、事务等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需要,项目的选取注重理论知识与职业“典型性”的有机结合。

通过走访、研讨,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分析研究企业各种商务活动中所需礼仪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将常规礼仪规范与商务活动中典型的服务、管理等规范要求,整合成5个项目,在项目之下,提炼出支撑的15个小项目和多个技能点。即礼仪意识引导、商务职业形象塑造、商务交往日常礼仪的应用、商务交往公务礼仪的应用、涉外商务礼仪的应用等,基本涵盖了商务活动过程中必备的礼仪技能。 以商务职业形象塑造项目为例:

学习项目的设计是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注意三个问题:依据分布教学原则,将较大项目分解成小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任务的设置注重能操作、易考核、重实践的原则。

3.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设计思路,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教师按照企业实际的商务活动的项目任务、过程和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即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示范演练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项目分别在礼仪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注重礼仪技能的掌握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培养学生正确地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而迅速进入角色,并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目的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基于项目导向的礼仪课程中的角色扮演法程序:学生分组(设置情境,编写小品或剧本)——挑选参演者——布置场景——表演(记录、录像、拍照)——讨论和评价——总结反馈。

例如,让学生演示商务接待。首先,学生要编写一段商务接待模拟情境,在小组中选出相应的角色,保证每个学生能有对应的岗位,各自准备表演内容;其次,营造商务接待环境;表演时其他组的学生作为观摩者,进行记录、评分工作,从接待规范、仪姿仪态、

着装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最后小组讨论和进行评价;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总结,及时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2)案例分析研究法

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项目商务会议服务中,选取我系学生在08奥运期间实习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如何更有效礼仪服务的途径。

(3)工学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学习情境。一是利用校内礼仪实训室,营造情景模拟现场,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二是利用学院及行业、校外实训基地,选拔组织学生为学校等提供礼仪服务,比如“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湖北赛区的接待及颁奖礼仪、“荆楚杯”全国水利学院技能大赛接待礼仪服务等,将实际项目作为课程的展示。

三、基于项目导向的礼仪课程实施价值 1.推动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实现

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通过模拟现场、真实工作岗位环境等,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

为学生的岗位礼仪技能,将“教、学、做”真正融为一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模拟与顶岗、学生活动与项目活动为一体的方式,建立严格的课程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形成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特点。 2.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

由于课程开发理念是基于商务活动过程,其内容的选取及完成标准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必须通过走访、调研、聘请、实际上岗等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实现教学项目真正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因此,我们不仅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同时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任务,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比如奥运期间、“”期间学生到北京参与接待服务等。 3.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职业教育重在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协作能力、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而项目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给教师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归宿。我们通过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让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职业指导教学。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情境、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等因素的重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商务交往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礼仪项目实现商务礼仪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构建,不仅强化了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加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

使学生上岗后既能符合“上手快、适应期短”的要求,也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j].职教通讯,2003,(1).

[2]蒋庆斌,郝超.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6).

[3]马天乐.基于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2).

[4]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5]房石,千春玉.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本文系院级重点课题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hbsy2009sf03)研究论文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