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选择题
(考试总分:120 分 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
1、(4分)下图示意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省(区)轮廓。四省(区)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④③①
2、(4分)我国工业在地域分布上很不均衡。其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和效益最好的综合性工业区是 ( )
A.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B.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C. 辽中南工业区 D. 京津唐工业区
3、(4分)松嫩平原农作物一般的熟制为 ( )
A. 一年一熟 B. 两年三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两熟
第 1 页 共 19 页
4、(4分)下列各省会城市位置由北而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沈阳、长春、济南、南京 B. 太原、武汉、长沙、广州
C. 郑州、福州、杭州、广州 D. 西安、银川、昆明、成都
5、(4分)我国海岸线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
A. 吉和琼 B. 辽和桂 C. 辽和粤 D. 吉和桂
6、(4分)下面四岛中素有“东方甜岛”、“海上粮仓”的美称,还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
A. B.
C. D.
7、(4分)下列四幅省级行政区划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的行政单位是 ( )
第 2 页 共 19 页
A. a
B. b
C. c
D. d
8、(4分)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B.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
C. 我国东北、东南、西北少数民族相对集中
D.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4分)“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被全国各地采用。东北也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打春(立春2月4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4月5日)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下列对东北“二十四节气歌”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 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B. 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
第 3 页 共 19 页
C. 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寒不耐旱的作物小麦播种
D. 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10、(4分)《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下题。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
B.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 减缓人口老龄化
D.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11、(4分)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与我国邻国的主要民族一致的有 ( )
①壮族、傣族 ②朝鲜族、蒙古族 ③藏族 ④哈萨克族、塔吉克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4分)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 4 页 共 19 页
下面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 两地河流均无结冰期 B. 甲地河流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
C. 乙地河流流量小,但汛期较长 D. 两地河流汛期季节不同
13、(4分)我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的农作物是 ( )
A. 水稻 B. 冬小麦
C. 春小麦 D. 玉米
14、(4分)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方面的特征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B.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第 5 页 共 19 页
C. 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D.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
15、(4分)关于下图人民币中少数民族及其集中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回族和藏族——西北和西南地区 B. 瑶族和侗族——华南地区
C. 苗族和壮族——西南地区 D. 布依族和朝鲜族——西南和东北地区
16、(4分)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水田为主 B. 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C. 一年两熟至三熟 D. 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17、(4分)读“我国某水果主产区分布图”,回答下题。
第 6 页 共 19 页
该水果可能是 ( )
A. 菠萝 B. 香蕉 C. 柑橘 D. 苹果
18、(4分)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辽宁、河北、山东——渤海 B. 辽宁、山东、江苏——东海
C. 江苏、安徽、山东——黄海 D. 浙江、广东、广西——南海
19、(4分)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
A. 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 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 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 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20、(4分)下列山脉中,位置最东的是 ( )
A. 长白山脉 B. 山脉 C. 小兴安岭 D. 武夷山脉
21、(4分)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的特点,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
第 7 页 共 19 页
A. 季节性 B. 周期性 C. 随意性 D. 地域性
22、(4分)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 )
A. 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 B. 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C. 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 D. 呈团状,分布在盆地
23、(4分)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我国省区中,最适合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
A. B. 海南 C. 广东 D. 河南
24、(4分)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
A.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第 8 页 共 19 页
C. 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5、(4分)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下题。
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
A. 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B. 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 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D. 宁夏平原,江汉平原
26、(4分)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 ( )
①1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 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虽线穿过的地方 ④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⑤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⑥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27、(4分)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下图)。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 ( )
第 9 页 共 19 页
A.地形
B.太阳辐射
C.降水
D.人类生活方式
28、(4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我国各省级行政区都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其中四个省展馆的主题分别是:中华水塔三江源;人文长安之旅;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丝路城歌。各展馆依次对应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
A. 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太原 B. 拉萨、哈尔滨、武汉、合肥
C. 西宁、西安、成都、兰州 D. 南宁、郑州、昆明、长沙
29、(4分)玛纳斯绿洲是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早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 )
第 10 页 共 19 页
A. 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
B. 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C. 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 D. 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30、(4分)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第 11 页 共 19 页
D. 塔里木盆地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
1、(4分)【答案】B
【解析】根据省区轮廓,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中,①是广西,②是云南,③是广东,④是。四省(区)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对。A、C、D错。
2、(4分)【答案】A
【解析】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故选A。
3、(4分)【答案】A
【解析】松嫩平原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农作物一般的熟制为一年一熟,A对。华北平原地区熟制是两年三熟,B错。一年三熟地区主要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C错。一年两熟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D错。
4、(4分)【答案】B
【解析】根据各省的相对位置,排除错误选项,长春在沈阳北面,A错。位置由北而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太原、武汉、长沙、广州,B对。杭州在福州北面,C错。银川在西安北面,D错。
5、(4分)【答案】B
第 12 页 共 19 页
【解析】我国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位于辽宁省。南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位于广西省。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辽和桂,B对。A、C、D错。
6、(4分)【答案】D
【解析】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A为斯里兰卡岛,B为新西兰南北二岛,C为马达加斯加岛,D为岛,我国的东方甜岛和海上粮仓为岛,故选D。
7、(4分)【答案】C
【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读图,根据各省区轮廓判断,a为江苏省,b为青海省,c为广西,d为宁夏,故选C。
8、(4分)【答案】C
【解析】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我国东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相对集中,不是东南;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4分)【答案】C
【解析】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A合理。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东北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B合理。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旱不耐寒的作物小麦播种,C不合理。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D合理。
第 13 页 共 19 页
10、(4分)【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将面临老龄化的压力,农业发展中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同时环境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据此,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能解决问题,据此选B。
11、(4分)【答案】D
【解析】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该地区的邻国有朝鲜,其民族有朝鲜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该地区的邻国有蒙古,其民族有蒙古族;哈萨克族和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维吾尔自治区,该地区的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其民族有哈萨克族和塔吉克族;藏族、壮族、傣族与邻国的民族不一致, 故D正确。A、B、C错误。
12、(4分)【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根据图示轮廓和河流水系特征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主要受气温影响,以夏汛为主,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温度低于0℃,有结冰期,A错误,B正确;乙为海南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由于区域降水时期长,因此河流流量大,汛期时间长,C错误;两地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D错误。故选B项。
13、(4分)【答案】B
第 14 页 共 19 页
【解析】“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农谚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生产活动的座右铭,指的是华北平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的农作物是冬小麦。故答案选B项。
14、(4分)【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我国东部省份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反映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的特征,B对。不能体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等特征,A、C、D错。
15、(4分)【答案】A
【解析】从服饰看,戴着白帽子的是回族,另一个衣襟的图形为藏族。图中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和藏族,回族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宁夏。藏族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A正确。瑶族和侗族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B错误。服饰不是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C、D错。
16、(4分)【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沛,该区域适宜发展种植业,以水田种植为主,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因此A、C、D正确,B错误,故本题选B。
17、(4分)【答案】D
第 15 页 共 19 页
【解析】读图可知,该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山东半岛,还有辽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为暖温带地区,菠萝和香蕉主要分布热带地区,柑橘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苹果分布在暖温带地区,所以选D。
18、(4分)【答案】A
【解析】辽宁、河北、山东都靠近渤海,辽宁、山东没有靠近东海,安徽位于内陆没有靠近黄海,浙江靠近东海,广东、广西靠近南海,所以选A。
19、(4分)【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表示我国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高寒畜牧业与河谷农业。故选B。
20、(4分)【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山脉分布的经度位置可以判断得出,位于我国最东面的山脉为长白山脉,其经度范围约为123°E-131°E。山脉的经度范围约为121°E-122°E,武夷山脉的经度范围约为116°E-119°E,大兴安岭的经度范围约为118°E-123°E。故正确答案为A。
21、(4分)【答案】D
【解析】农业生产一般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排除C选项。由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从播种到收割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材料中
第 16 页 共 19 页
并没有提及农业生产的时间问题,排除AB选项。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地域空间上的差异,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南蔗北甜”说明糖料作物在我国生产的地域空间差异,所以它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D选项正确。
22、(4分)【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一阵风来一阵沙”可知,该地多风沙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在水源缺乏的地区,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地(泉眼、河流等)附近,形成点状或带状的分布形态,西北地区表现为分布在点状的绿洲周围,故B项正确。
23、(4分)【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农作物主要为玉米,河南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发展畜牧业,海南、广东主要作物为甘蔗和水稻,故该题选D。
24、(4分)【答案】B
【解析】 从图中看H为105°E,它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没有穿越青藏高原、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选择B。
25、(4分)【答案】A
【解析】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主要作物是冬小麦、玉米,应位于华北平原。三江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种植春小麦,B、D错。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位于洞庭湖
第 17 页 共 19 页
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A对,C错。
26、(4分)【答案】A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分界为400mm,故选A。
27、(4分)【答案】C
【解析】按照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季风区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而非季风区降水量400mm以下,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同时内流区大致非季风区内,河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外流区在季风区,河流补给为大气降水。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28、(4分)【答案】C
【解析】中华水塔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省会是西宁;人文长安之旅为陕西西安;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为四川成都;丝路城歌为甘肃兰州。
第 18 页 共 19 页
29、(4分)【答案】B
【解析】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由于主要以高山冰雪补给,主要受气温影响,年际变化小,地下水的补给稳定,而泉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所以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由材料可知湿地水库群靠泉水补给,故A错误;泉水靠地下水补给,补给稳定,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故B正确;冰雪融水补给季节变化大,补给不稳定,故C错误;流域内属于温带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30、(4分)【答案】C
【解析】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陆壳比洋壳厚。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最厚处在青藏高原,C对。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海拔低,地壳厚度较小,A、B、D错。
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