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新技术的探讨
前言
进入到新世纪后,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对公路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受一些地质条件和天气环境影响,面临着很多难题,亟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保障公路的质量,保证人们的交通安全。
一、传统的公路施工技术 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1.1.1 路基开挖技术
针对路基开挖施工程序来讲,应当尽量使挖掘机、装载机以及推土机之间协同使用,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要求预留出一定的宽度,结合以人工修整边坡的方法保证边坡坡度能夠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在浅挖方路段,还要将路床范围八十厘米进行翻挖或换填处理。路基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土材料切忌随意丢弃,而要将其运至填方路段,对于废弃挖方来说则要运输到弃土场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堆放。
1.1.2 路基填筑技术
通常情况下,路基填筑都会采用分层摊铺以及分层压实等方法来进行施工作业,一般来说路基填土每层填筑厚度应当保持在五到三十厘米之间,在填筑的过程中要在路基上预留百分之三到四的横坡,便于积水能够得到及时的排出。而在路基的碾压过程中也要遵循由边缘至中心的方法进行碾压,在压实遍数和压实度上要严格遵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1.2 路面施工技术 1.2.1 路面摊铺技术
第一,要将摊铺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形成对有力因素的全面利用,同时,也要形成对摊铺作业负面影响因素的全面控制,将摊铺安排在有利季节,形成混凝土路面更好的质量。第二,要在摊铺前对摊铺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重点做好放样工作和水准点确定工作。摊铺机运行速度要依据搅拌机产量、摊铺宽度及厚度、相关施工设备情况等来确定,通常按照2—6m/min进行预先
设定,路面施工过程要均匀、缓慢及一次摊铺,不能随便改变摊铺速度,在摊铺过程一般不用人整修,当遇到交叉口及十字路口等特殊情况时,可在专业的人员指挥下,进行混合料更换或者人工找补。
1.2.2 压实技术
首先应该清除道路路面上的杂草,控制好填挖截面的纵向。选择半挖半填填料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基底的地形和地质状况等其他因素。黄土的路基应当先将台阶挖出来,并且向内倾斜。当黄土中的含水量过多时,可以在黄土中加入适量的石灰,这样可以中和其中过多的水分;当黄土中的含水量过少时,可以在黄土中加入一些水,随后碾压,这样就可以保证黄土中标准的含水量了。这个工作在软土地基上要根据实际的承载力和含水量来调整,当含水量与规定不符时,应当采取灰土挤密柱的方法来解决;当含水量超过标准时,就可以将适量的石灰和土粉加进去来解决这个问题[1]。
二、公路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2.1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
泡沫沥青是在热沥青中注入常温水,膨胀后产生大量的沥青泡沫并破裂。当泡沫沥青与集料接触时,沥青泡沫就会化成大量的“小颗粒”,在集料的表面散布,形成大量粘有沥青的细料填缝料,再经过搅拌能很好填充粗料之间的缝隙,保障混合料的稳定。这些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用于沥青下面层和路面基层的使用,并对基层和沥青下面层材料进行全厚度再生。因此,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比例就尤为重要。泡沫沥青再生技术的使用省去了加热集料和烘干集料的步骤,节约了能源,促进了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
2.2 共振碎石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工作进行的,能有效提高路面的均匀受力和整体性能,是公路施工中的一项新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施工效率高、周期短,原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良好的排水性,渗透性能好。共振碎石化技术能从根本上改善公路的反射裂纹现象,且无需反复修复,对路面的损伤度较小[2]。
三、新技术新工艺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 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3.1.1 路基填压施工
在路基填料时,要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要采取掺合粗粒料、石灰等稳定的材料。在路基压实上,一般使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碾压,如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就要采用新技术,如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轻质路堤、灰土挤密桩等。此外,在对浅层的软土地路面要在地表上要先铺土工布,再填筑路堤。对软土层厚3~5m的地基,应该采用土工布与排水砂垫层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在陆地下面与地表之间铺上土工织物,来保障地基的稳固。
3.1.2 路基排水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先开挖一条临时排水边沟,将施工期地表水排除,并降低地表水,然后在路基底部加入低剂量的石灰,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
3.2 在路面施工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路面构成主要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稳固性能上都不及沥青路面。使用人工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会使得计量误差超过施工规范的精度,面板的密度、材料的匀质性都达不到标准要求,很容易使得路面遭到破坏。滑膜施工技术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很好的稳固作用,实验表明,肉眼能看出混凝土颜色差别时,水泥误差超过了5%,单位用水量误差达到了7%;配合比为28天6MPa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度为2.6MPa。具体的实施工艺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测量放线→模体安装和调试→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以及模板滑升→养生和拆模[3]。
3.3 在路面维护中的应用 3.3.1 路面修复固定性施工
该工艺主要应用于对公路的大面积修复时,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采用固定法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时,要在洒布粘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固定铁皮和钉子,然后再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工格栅搭接的距离:横向搭接距离10~15cm,纵向搭接距离10~20cm;固定时不能将钉子钉在玻璃纤维上,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璃纤维,在固定过程中,如果发现钉子断裂的话,要重新固定;固定完毕后,要用胶轮压路机适度碾压,保证工格栅与原路面粘结牢固;在固定完毕后当天就必须在所有的工格栅上铺上沥青混凝土并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成型。
3.3.2 路面修复自粘性施工
该工艺主要应用于公路局部受损基层,进行填缝处补强、路基表面找平、坑槽处理后对其表面铺设加固等修复工作。具体工艺如下:给已经处理基层的道路表面上喷洒粘油层,铺设工格栅,工格栅之间横向接缝沿铺摊方向搭接距离为75~150mm,纵向搭接距离为25~50mm,然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1~2遍的碾压,最后铺上沥青混凝土,进行碾压成型。
四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为了保障我国公路建设的高质量,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到了公路施工中,给以后公路建设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为了保障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我国公路施工的有效应用,必须做好公路建设的控制管理工作,加强对公路施工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杉.浅议公路路基病害机理及设计、施工、管理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4).
[2] 吕裕峰.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路基施工及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4(5).
[3] 张艳军.公路工程预防和维护的意义和方法分析[J].中国外资,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