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专题讨论DEBATES OF SPECIAL TOPIC\\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学中体育品格的有效培养
文/许欢欣 蔡振伟
摘 要: 体育是一门情感养成教育,也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以室外课为主,本文在体育核心
素养下,通过游戏规则、技能学习、评价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从而让体育更全面、更积极地融入校园,让体育品格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使得我们的体育课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游戏规则;技能学习;评价引导;体育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10-02
体育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各种运动。在学校里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育带给学生的不光是健康和快乐,更直接显性的是意志品质的养成。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具有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和开放性等独特性。因此,在体育课中,我们要找准时机,从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出发,恰当地融入体育品格培养,使体育发挥全面育人的功能。
速集中注意力,老师喊“原地踏步一二一”,学生边踏步边答“快速停下一二一”或是“站站好”,等等。老师可以设计有节奏又有趣的口令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做到该收则收,该动则动,使课堂静动结合。
在教学中用合理的课堂标准来规范孩子,促使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有导向地培养学生的规则品格,对于孩子立德树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把这些标准、规范逐步灌输到学生的意识中去,形成诚信信仰,形成良好的品德。
2.体育游戏,培养诚信品质
体育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但是过分的活跃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在游戏中要制定规则,教师要把握好游戏分寸,做到收放自如,才能使课堂井然有序又氛围活跃。例如在个人游戏中通过引导学生要“诚信”,遵守规则,游戏犯规的学生要自主“修理”,制定适当的“修理”锻炼方法,例如开合跳3个,或是蹲跳起3个等,对遵守规则的学生应第一时间表扬他们诚实守信,不仅在游戏规则中培养诚信,也用一种有趣的方法使体能得到练习。体育游戏中一不小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碰撞,引导学生做个友善的人,游戏过程中要注意礼让,不仅用“友善”引导了学生游戏的有序开展,更是做好了安全的提示。通过无形的引导与提醒,让学生树立“诚信”“友善”等德育信仰,从而促进德育的养成。
二、创教法立品质——积极融合体育品格
体育课程的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体现方式,以技能学习为主,技能学习是动作从生疏到协调自然的形成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的个体,存在自己的特点,“因循守旧”的教学不能明显地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和量身定制的个别指导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同时在特殊教学中积极地融合体育品格,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品格素养。
1.分层因材教学,培养合作互助“五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技术技能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适当地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例如在体操课中,身形比较胖的学生学习前后滚翻、仰卧推起成桥等体操项目时经常会完成不到位。此时,教师应降低他们的动作练习标准,再一步一步地提高。而在体操项目中保护与帮助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分组练习中应合理地分配体育后进生与学优生,让保护与帮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也起到“先会教后会”的作用。不仅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合作帮教品质,同时鼓励他们勇敢克服困难,让学生消除自卑害怕的心理,也是一种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养成。
2.私人定制教学,树信心促进取对于跑得慢、投得近、跳得差的学生更要单独关注,对他们进行单
一、讲规则树诚信——有效渗透体育品格
必要的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体育课堂教学以室外为主,学生受多方面干扰,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清楚、正确的规矩可循,体育课应在活泼、活跃的同时,更要收放自如,规则引导,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从微小的规则和提醒中有效地渗透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树立体育品格,让学生终身受益。
1.口令自律,建立规则意识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仅用死规矩是不够的,他们自制力弱,死规矩在每节课中只能起到短暂性作用。因此,口令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孩子们达到自律效果。例如老师喊“说停”,学生答“就停”,简单的师生对答口令能让学生快速地安静听课;或是用原地踏步结合口令的方式,让学生快
P10体育教学/2019年第12期
体育教学高中体能模块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文/陈 辉 杨远飞 杨毓芬
摘 要: 体能模块作为全新的模块被《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纳入到必修必学内
容之中,同时也成为当下高中课改研究的热点。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教育目标指向,贯彻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引领课程改革,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精神。在高中体能模块中,从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契合点、确定体能模块教学的“大概念”,基于“大概念”的学习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编写“学历案”、形成“体能学习手册”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实践研究和反思,以此来探索体能模块中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设计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高中;体能模块;设计;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11-03
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讲话要求之际,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教育目标指向,认真梳理、剖析、反思《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高一年级开设体能模块的教学实践,将能为更好地实现设置体能模
块的初衷起到积极的意义。
能练习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不明晰,即学科核心素养是怎么逐步形成的,教育目标设置的学段独特性与异质性要求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确定体能模块教学的目标体系,如何与学业质量标准相匹配,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理论落地的关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
专题讨论\\DEBATES OF SPECIAL TOPIC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确定体能模块教学的“大概念”
体能模块作为全新的模块被“课程标准”纳入到必修必学内容之中,还具体地说明了体能模块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这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体
独教学。例如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个女生,身体肥胖,身材高大,做体操技巧动作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导致她逃避上体育课,后来通过谈心鼓励、课堂上单独指导、学生帮教,让她学会了前滚翻,慢慢地她找到了上体育课的自信,其他项目也学得非常好,改变了肥胖臃肿的形体。这样的单独指导、特别专注,给予了这些特殊的学生自信心,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就是体育课中微妙的品格养成,培养后进生勇敢进取,培养学优生能力分享,这就是体育课堂中的“双赢”。
三、善评价养作风——细微整合体育品格
在体育课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行为的亮点和注意观察不良风气的苗头,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或批评,使正能量扩大,恶习惯制止。通过这些
细微行为的有效整合,浸润学生的体育品格。
1.即时教育,养文明作风
在课前器材准备或课后器材回收工作时,一般学生只负责自己器材的搬运,而有个别学生来回数次帮忙。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既发扬了正气,又是对一小部分没有主动搬器材的学生的无形的批评,达到了教育全面化的目的。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例如,在推铅球练习中,及时用互相谦让的正确引导学生,防止了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争抢铅球的混乱现象及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与作风的养成。
2.即时奖励,舞学习斗志
评价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到位并带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但能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与表现,而且还能对教师的讲解示范做有力
的补充,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观察,发现机会及时进行评价。在平时的课堂即时评价中除了采用“棒棒棒,你最棒!”这样的语言激励以外,还常常采用贴小红旗、小红花、小苹果的小贴纸奖励来激励低段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奖励游戏活动来激励高段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此类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心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斗志,树立了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雷.小学体育课中的“收”与“放”[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8).[2]王亚琪,王斌,郭卫.论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5).[3]钟设侃.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品格教育渗透[J].教学文萃,2017(9).
(浙江省海盐县行知小学 323000)
(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323000)
体育教学/2019年第12期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