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多动”的孩子
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甚至撕书,东张西望,凡是能碰的东西都碰,喜欢逗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都有反应;喜欢追赶打闹,做事慌慌张张,这些都是多动的表现。多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说小动。儿童多动的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但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消极等待,因为这会使他们丧失最好学习的机会,丧失了建立健全的机会。
面对严重的多动问题,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打击面不能过宽,一定
要区别对待。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温梓骐就属于严重多动,每天上课时都要找自己周围的同学说话,并还扯扯拉拉的,老师讲课时总喜欢插嘴,不过,他不和老师顶嘴,也还算聪明。还有一个学生刘骁和他一样多动,也喜欢插嘴,但他不接受教育,老师讲了他就撅着嘴,总不乐意接受教育,成绩也不如温梓骐。针对这两类多动的孩子,我采取的教育方法不一样。前者我没动大“手术”,没有乱“开刀”。对于后者,我首先让他管自己组上的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起初两三天还有效,可不到一周,就管不住了,因为他自己也管不住自己了。用这个办法不起作用。我就另外想了一个办法,一次,学校在操场上举行了一次安全工作讲座会,他就找周围的同学讲话,还动手动脚的,我发现了,就让他坐到老师坐的凳子上,管理好班上的学生。一会儿,他发现一个学生在找旁边的同学讲话,他连忙跑过去制止了那位讲小话的同学。后来只要是全校的集会我都要他像老师一样搬着凳子坐到自己班上的前面或后面。咦?这个办法还有效,班上纪律还好,同学们都听他的话。后来,只要是学校的集会他都不由吩咐就自觉地管自己的班级。之后,我就让他担任了班上的体育委员,他对班上的工作还挺负责的,我这才开始表扬他,他第一次得了表扬,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随后,他在课堂上听讲用心,也积极举手发言。
对多动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得当,转变他们并不困难。首先要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家长或学生本人的交流,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找出可能产生多动倾向的原因,从中找到可以进行教育的切入点。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明确要求,弹性管理。转化多动儿童的工作不是短期见效的,要时刻关注他的表现,当发现其有过激行为时,要及时进行教育并制止。当出现良好表现时,及时给予奖励。但对于这类孩子的教育要给他一个弹性空间,允许出现反复。第三,帮助学生释放旺盛的精力。孩子多动往往是因为其精力过于旺盛,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旺盛的精力能够有一个正确释放的途径。温梓骐这位学生只要老师安排他的事,他都较好地完成,有时他还主动帮助老师做事,这样 我就不时地为他创造一些机会,每次完成得好我就会在班上表扬他,使他越发积极,从实际生活入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释放旺盛精力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劳动活动等。
当然,转变学动的多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有爱心,还要
有耐心,才能收到成效。
除此之外,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不要动不动就把学生“多动”
说成是“多动症”。有些老师动不动就说学生“多动症”。比如有些学生上课总是小说小动,有的教师就用他那千篇一律的管教方法教育了几次不见效果后就找来家长说:“你们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上医院检查检查吧。”我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想想都有些好笑。希望老师们今后不要随便说学生是“多动症”,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