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三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说明:本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2、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 A.统治者让步
B.平民的斗争
C.商人的推进
D.奴隶的反抗
3、《中国近代经济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形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4、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上述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主要不同点
A.产品投放面向社会市场 B.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5、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 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D.引起了商业和价格
6.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家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后,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级格局体系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7、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8、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②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是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机器大生产后确立的“工业资本”为英国打败荷兰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产业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而是在其之后”。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
A.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启蒙运动的开展 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
10.“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
12、下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项目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年份 产值(亿元) 结构(%) 产值(亿元) 结构(%) 1978 1997
3595 56676 99.1 75.8 30 18096 0.9 24.2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③ 扩大企业自主权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存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 D.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14、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 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6、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A.计划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17.“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生产力,改革也是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18、1920年ll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9.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
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该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20.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议院的功能在于君权 B.议院于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21、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 固然一样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阐明了中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22、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十七年春,国营农场经
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23. 微博曾经帮助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在拥有3.84亿网民的中国,新兴的微博又被戏称 为“围脖”。一些和政协委员也已经意识到“围脖”的问政潜力。有人说:“正是 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 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认为网上交流是和政协委员们了解的唯一途径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A.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 B.该事件发生于梭伦改革时 C.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 D.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个人)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 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
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从中体现孔子什么思想或观念?(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2分)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指出其实施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孙中山的民生主张。(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主权·霸权:透视美国外交》
材料四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4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4分)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明史》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材料四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
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分)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实践的一例。(2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