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以市场营销为例探究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
陆 峰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建立在双师型教师团队以及真实的企业支撑的基础上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授课前培训以及企业在职培训,还有教学技能培训,为校企合作的成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本文则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市场营销;开发机制
中图分类号:G7;F713.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412-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的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这种需求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1]。本文则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探讨。
须要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企业人员也可以参与教学,并且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项目等等,以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
二、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
(一)案例情景教学法
将企业搬到市场营销课堂上,将营销课堂教学放置在企业中,能够有效实现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基于校企合作为基础,让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教学,让企业相关市场营销项目进入课堂,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综合应用理论进行案例教学,结合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通过案例情景教学法,将市场营销真实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以其为依托,将案例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并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对案例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案例背后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转化自己的角色,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会得到多元化的案例分析结果,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没有受到固定答案的束缚,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撰写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老师的评价与总结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正,调整自己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另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现情境教学和其他各种教学模式的良好结合,也需要注重改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一套理论结合实践的市场营销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进一步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市场适应性。
(二)实践教学法
依照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重点对学生的营销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并构建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密结合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依照实际工作过程是制定学习情境及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工作技能,有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以此确保实现课堂教学和企业工作内容的统一发展[6]。其中实践教学法是建立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的,在目标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获得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充分结合企业市场营销现状与学校从而共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在日常的学习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市场营销内部进行参观,了解市场营销运作模式,感受企业的文化,加深学生的影响,体会现代化市场营销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战演练法
为了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使用实战演练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真实实践是其教学的重点。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然后让学生挑选角色进行扮演,对日常的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在模拟中展开实战演练,此时将企业市场营销的真实案例也引进来,让学生在模拟中、从自己的角色出
一、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条件
(一)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要想实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具备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它是经济时代发展下的要求,也是市场营销课程实现新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更是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因此学校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
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分为三个步骤:
授课前双师培训。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不仅能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不仅能够进行教学,还能参与专业技术工作。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培训,在完成培训之后颁发双师教师资格证,并允许其进行授课。
参加企业在职培训。培养的学生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老师企业在职培训可以使其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方方面面,从而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实践教学。
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要积极组织老师到企业内部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实践,从而更新老师的知识与技能,为其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保障。
(二)以真实的企业做保障
校企合作模式是最有效的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措施与方法,它的开展离不开真实企业的支持。企业都是处于市场经济下的实体,因此具有变化性,比如说管理方式的改变、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设备的更新速度等都很快,同时再加上市场变化更快,因此学校的课程很难与企业和市场变化同步发展,不仅如此学校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有真实的企业作保障,促进校企合作,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企业现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
(三)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市场营销理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获取相应的感性认知,关于具体的工作适应及角色转换还需要通过实际工作岗位获取。其中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营销岗位,提高学生就业优势,那么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就需要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基于企业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的先进理念及相关设备管理,有效实现市场营销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必
[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12
文化视野
发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解决,从而使其更深刻地了解企业营销实际工作环境,以及工业业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起好胜心,从而更有利于其学习,巩固了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7]。
(四)教学做合一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则可以实施基于工作课程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密切联系,以此实现教学做合一模式。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情境均分成相关工作任务,按照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求能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将相关任务完成之后,也就能够学习到相应的市场营销知识及技能。我校基于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开始让企业提出课程的相关培养需求,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始尝试共同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在校园内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之后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借助于实习让学生对自己之后的工作环境及工作需求逐渐熟悉,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159.
[2]田淑波.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2,(2):154-155.
[3]史豪慧.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营销实训课程改革——市场营销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86.
[4]肖磊荣.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体系建设探讨[J].电子世界,2013,(20):208-208.
[5]刘军.刍议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发展模式[J].现代营销,2012,(4):293-293.
[6]王汝志.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路径——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20-22.
[7]何志忠.校企合作推进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4,(5):35-38.
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以及实战演练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通过角色的扮演,利用知识思考市场营销相关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标,实现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及市场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翠霞.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58-
三、结语
校企合作在高等市场营销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其理论知识的运用,在切身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案例情景
上接(第411页)
果展示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其次,要积极引导辅导员科学规划职业目标。辅导员职业目标的规划应纳入职业培训体系,在辅导员入职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组织新辅导员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引导辅导员个体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做好短期、中期、远期职业目标规划,以目标管理的方式激发辅导员内在专业化发展动力。最后,要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内部专业化发展意识。在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与辅导员专业发展相挂钩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辅导员关注、关心自身专业化发展。同时,要通过辅导员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职业发展专题研讨、职业成就专题交流等形式,帮助辅导员树立强大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引导辅导员队伍自觉通过专业化发展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
(二)建立客观公正的辅导员考核制度,提升辅导员队伍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同时接受学工部和分院(系)的双重领导,这也决定了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必须有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包括学工部门、分院(系)、人事处等考核主体。在考核方法上,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制定具体的考核制度和先进辅导员考核标准时,要突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地位,也要明确给出不合格辅导员的考核标准,明确专业化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处罚后果,同时要基于考核体系配套制定科学的辅导员激励措施,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奖赏与惩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基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实际,设计出辅导员在意、关心、重视的激励体系,切实做到奖有吸引力、罚有威慑力,更要做到奖励、处罚双及时。
(三)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专业化发展的资源保障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职责并未做出明确界定,只要与学
生有关的事务都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辅导员因而被形象地称为“保姆”。辅导员在工作中由于职责定位模糊,导致自身工作角色迷失,绝大多数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保姆”类事务,辅导员用于专业发展的学习时间被严重压缩、严重碎片化,如何为辅导员提供较为充裕的专业学习时间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学生管理与服务方面,不仅要明确辅导员职责所在,还要针对主要工作,制定目标要求,提供方法技巧,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使其有时间将工作重心向思想政治教育回归,达到成功“减负”[2]。只有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同时加强辅导员工作方法、技巧的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效率,从而保证辅导员获得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另外,辅导员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各种培训交流机会、学习平台、图文资料等资源的保障,学工部、分院(系)作为辅导员队伍的主要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条件为辅导员队伍配备便利、实用的基本资源,更好地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柳云.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浅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3-.
[2]张京波.论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33.
作者简介:沈华梅(1987-),男,汉族,江西都昌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4年青年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动力的实证研究——以绍兴市为例”(项目编号:KY201407)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