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

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

来源:华拓科技网
文艺评论 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 王文娟 (塔什库尔干县委组织部845250) 摘要:自古以来儒侠不分,儒家学子都带着积极入世的心态参 与社会,侠义精神蕴涵心胸。金庸作为一个学者,是二十世纪武侠小 说的集大成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作品集文化性与娱乐性一 体,影响整整一代人甚至更远,侠义精神是其最主要的宣传方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均有体现,我们知道,侠 但是缺乏活力和色彩,如果不是黄蓉在身边,基本上他就是一个 没有特色的人,这也是作为一个有着传统理想的大侠的悲哀所 在,也是儒学的不足之处,抹杀了人的个性,即使他是侠客。所 以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中,金庸塑造了一个 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偏激、反叛的性情中人——杨过。与传统 义精神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精神的表现,因 的郭靖不同,杨过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从儒教的观念来看, 此分析射雕英雄传中中的侠义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解读,也是 杨过或许没有郭靖那么值得人们尊敬,但他也有过为了守住襄阳 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阐释。 城而奋勇杀敌,为了不违背良心而放下血海深恨于千军万马中救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侠义精神;武侠,j、说 出郭靖,虽然易地而处郭靖也会这样做,但郭靖这样做是因为儒 教伦理的影响,是最初它的六位和丘处机等人帮他建立的一 在金庸的小说中,时时刻刻都能体现一个“侠”字,而在金 个世界观,而杨过却是情之所至的流露,所以最后他不是像郭靖 庸的每部作品中,总有一个或为民除害、或大智大勇的大英雄, 那样一辈子守在襄阳城,而是与小龙女幽居古墓,不闻人间之 将侠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提及金庸先生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 事。杨过是一个典型的道家之侠,这样的侠义明显要比郭靖来得 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 更潇洒豪放,不愧称之为“西狂”。 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真实的侠客在历史中渐渐 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乔峰、郭靖、杨过、张 湮灭,但其仁义、勇武的行为打动历代的文人墨客,使其精神流 无忌和袁承志等等在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而这些人物都 传于史传、诗歌、戏剧、小说以至今天的电影中。侠士所抱的精 出自《射雕英雄传》等,所以把这些作品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 神就成了一种道德理想,在社会中一直流传下来。我们从金庸先 表作是非常有道理的,在这些小说中,文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 生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踪迹。应该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 时代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身份,他们不仅局限于行侠仗义、啸 说不是纯粹的让大家欣赏里面的打斗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里 傲江湖,更是要为国家与民族劳心费力乃至出生入死,退一步也 面的文化内涵,从中吸取中华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了解武侠文化 是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就是传统的儒家伦理所规定的侠 和儒道佛等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儒道佛伦理对武侠文化中 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中国士子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的思想道德有着很深的影响,我们在看金庸先生的小说的时候, 下。这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具有一定的儒学伦理纲常已 要认识和理解传统武侠伦理,寓教于乐,寓理于趣,寓道于武之 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主心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 中,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的侠义精神的真正内涵:扶危济困、勇 林社会和政治王朝。 武有智、为民为国!也让后代青少年,吸取真正的武侠精神,积 我们知道,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位威武有型、武 极进取,努力奋斗,奉献祖国! 功和人品都一流的大侠,他是一个有道德标准的人,是有着儒家 理想___兼济天下的人物,所以他从一开始进入江湖的时候,就 参考文献 有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最原始标准。这样的一个侠客是值 [1】金庸射雕英雄传,广州出版社,2007年. 得尊敬的,但是这个人物缺乏他的个性,他不象杨过那样锋芒毕 [2]金庸.天龙八部,广州出版社,2007年, 露,乖张叛逆;也不像张无忌那样不守江湖正邪传统,他端方四 [3]董跃忠.武侠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正,是当时所有黑白道敬重的长者形象,是道德规范,是典型, [4]陈墨.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 国的观众需要的就是一种虽然悲情但有着一个“大团圆”结局的 了。最后大团圆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剧的悲剧力量,甚至 故事,就像窦父最终为女翻案,让人看完之后,带着轻松的心情 可以看作狗尾续貂之嫌, 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实际作用,剧作因 心满意足的回家。 这种小喜的结局而变的不现实了,同时也损害了悲剧对人心的震 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朝代思考,我们发现当时的统 撼力。 治者为少数民族蒙古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除了统治 四、结语 之外,也格外重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和监视。元朝在文化管 大团圆结尾,是在中国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作家创作主 理上推行高压,颁布法令: “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 体和观众接受心理综合作用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古典悲剧的重要 者,处死”,“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面对如此严酷的刑 民族特征之一。总体而论,这种结尾并未改变悲剧的本质倾向。 法,如此详细的条文规定,文人们在进行戏曲编写时,无不小心 “中国古典悲剧必有代表人志的光明结尾,或现实的,或幻 谨慎,思虑再三。而反映现实不平的悲剧必然会描写一些社会的 想的,以起惩恶劝善的作用。这并不影响全剧的悲剧性质和悲剧 阴暗,世事不公,如果作者把握不好批判现实的尺度,就很容易 气氛。”所以《窦娥冤》虽以大团圆结局,但是不影响它作为中 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皆大欢喜、和乐融融的结局必然 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因而《窦娥冤》具有悲剧性质的必 成为戏曲作家尤其是悲剧作家解决悲剧性冲突的首选。因此关汉 然性。对于中国古典戏曲采用大团圆结局形式的做法,我们也要 卿在创造《窦娥冤》时也必然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在剧末采用 一分为二的看待。既要看到它的缺陷,同时也要承认它的必然性 大团圆结局则平安无事。 和合理性。 一 《窦娥冤》并不是以表现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为最终目的。 相反,它是通过表现种种悲惨与不幸,启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深 参考文献 一 刻领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坚定的 [11郭玉生.悲剧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生活信念。该剧的大团圆结局往往能很快使观众从沉闷压抑的消 f2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极悲伤情绪中提升出来,立即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 『31王宏维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96 这正是该剧艺术目的的成功实现。但是不可否认 这种形式的结 『41焦文彬.中国古典悲剧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D 局肯定是会削弱悲剧的效果。 《窦娥冤》中虽然最后窦天章为女 f51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剧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儿昭雪冤情,但窦娥已死,这种“喜”充其量也只是隔靴搔痒罢 [6】吕薇芬选编.名家解读元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