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病害原因与对策探讨
在铁路线路上最为薄弱的三大环节,无非就是道岔、曲线和接头。一组道岔上可能产生各种病害,这就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详细地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好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整治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 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病害的整治
什么是道岔良好的水平和前后高低呢?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四股平,水平好”。所谓“四股平”就是要求道岔上四股钢轨的前后高低平顺。沿岔枕的方向要求四股钢轨轨底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做到这一点,水平就好保持。通常采用的只是看外股的前后高低,用量水平的方法控制其他三股,这样水平虽然不超限,但其他三股的前后高低并不好。因此调查时必须做到“看四股前后高低,量四股水平”,同时用弦绳测量沿岔枕方向四股钢轨轨底是否大致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就可对水平的变化一目了然,通过养护维修做到“四股平,水平好”。
整修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除了采取起道果和捣固的方法外,由于道岔的本身的特点,还必须辅助于其他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概括起来就是“起、捣、紧、翻、削、垫、换、直、落”等方法。现分述如下:
1.起--起道。一组道岔采用“分段起道,四股钢轨一起台平”的方法,分段起道的好处是效率高,如果一次起得过长,捣固作业跟不上去,过车时就造成不必要的反工,分段起道,一般分为尖轨--导曲--辙叉--叉后四部分来起,也可以根据行车的情况把段分的少一点或更多一些。注意掌握四股钢轨一起抬平的原则,起外直股压机放在导曲线上股,使中间的钢轨和枕木一起带起来;起内直股压机放在导曲线下股(如在内直股纺织压机时,可能会把外直股带起来),四股钢轨一起量水平。更具水平情况,在内直股打撬塞,或在外曲股同时打撬塞,这是一般的作法。特殊情况时,要根据前后高低和水平的不同情况,将压机放在合适的位置。例如,为防止短轨拱腰,要采取“远搭压机,近打撬塞”的方法,即把压机距短轨接头远一些,撬塞打在短轨头处;起到曲线水平时,压机放在导曲线下股钢轨接头,道尺放在钢轨小腰处量取水平,达到起平接头又使导曲线不反超高的目的。
2.捣--捣固。这是对前后高低和水平的中心环节,必须切实做好。道床的坚实程度要适应荷载的情况,以使各部道床的下沉积累大致相同。岔枕长度从
3350mm以后,两内股钢轨逐渐向岔枕中靠拢,岔枕中部受荷载大,长了刚性差,容易将两股捣高,这样就要求越是岔中越要捣实,两端则要适当减搞(稿数及力量),下稿的角度要陡些,必要时可采用“间隔捣固”(即分两次捣,每次间隔一根枕木捣固),切记两个捣固组同一端头位置近距离同时捣固,这样容易将枕端抬高,在道床已板结时尤为注意。捣固与起道必须相互配合,对整组 高低较好的道岔,如仅有低接头和个别小坑存在,可先将平的部位捣固好再将低接头和坑洼起平捣固。应为如果先起低得地方,势必把平的部位也带高。捣固要注意顺序,一般应自腰部向接头进行;自坑洼两端向坑洼中部进行;拱腰轨从中间向两端进行。为了保证质量,对不易捣固的隐蔽部分加一遍斜镐,将辙叉用压机轻轻吊起进行第二遍捣固,道心要捣实(不是串实)。轻微的岔枕中部低洼,以及辙叉心低落、导曲线反超高等病害不太严重的,可在连阴雨天趁枕木发软时,抽出铁垫板逐根进行捣固。
3.紧--起道前撬起吊板打紧浮钉,拧紧叉心螺纹道钉。道岔上的浮钉比普通线路上的更容易产生,因为一根枕木上支撑四根钢轨,担负着两个方向的行车,当其中两股钢轨受荷载时,由于岔枕的弯曲。使菲荷载两股钢轨也受力。它是通过道钉传至非荷载钢轨使非荷载钢轨受力的,非荷载钢轨所产生的方向与岔枕下沉的方向相反,及向上的力。其力大于道钉的抗拔力时,势必将道钉拔起,四股钢轨方向交替受载,致使道钉普遍浮离,以内股轨为较多。如不事先打紧浮钉,起道时可带来两个明显的害处:其一,不能很好的带起岔枕;其二,可能产生“假水平”,起道时水平不好,过车后差异较多,因为钢轨抬起后由于道钉与轨底的摩擦,回落时不会落到垫板上。因此起道前必须认真打浮钉,但此项工作往往被忽略。
4.翻--将捣不起来的弯曲岔枕反转使用。对岔枕中部低洼较大,机械磨损显著不匀,用起捣捣固的办法无法做好水平时,可将岔枕翻转使用。这种做法,最适宜于两个方向行车悬殊的岔枕被压弯,前后高低和水平不易做好时采用。
5.削--砍削枕木。对轻微弯曲的岔枕砍削两端;机械磨损不均的岔枕笑称一致这种作法只能在个别情况下采用,以免削弱和损伤枕木。
6.垫--用木板或铁板垫入垫板下,垫起轨平。这也只能在岔枕机械磨耗和四股钢轨垂直磨耗不匀,或个别岔枕低洼,用起道捣固不能整治不良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垫的方法解决。垫板的材质要选用防水、耐磨、耐压的材质制作,规格与铁垫板尺寸相同,厚度为2、4、6mm三种。垫前要看四股前后高低、量四股水平、
前后高低的处所才能垫,否则不能垫。要防止到处滥垫,以免形成以垫带捣的错误作法。
(二)道岔方向和轨距病害的整治
道岔是整个线路的一個组成部分。孤立整治道岔本身方向,脱离道岔前后大方向,道岔就不能处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因此,良好的方向是做好道岔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良好的方向要求是: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都衔接得很好,远远看去,方向顺直,没有“甩弯”。列车运行平稳,没有额外的阻力。所以在养护维修道岔之前,首先要解决好道岔的大方向,然后在解决道岔本身方向,在整治方向时,坚持拨、改、捏的方法,即大弯拨、小弯改、硬弯捏,以达到方向良好。
在拨好道岔的方向后,为了得到比较精确的标准股,还必须用改道的方法改正小方弯。用拉绳得得方法可以保证改正方向的质量。
有了精确的标准股,便可以进行直股轨距和导曲线支距的改正。道岔支距,是使用专门的支距尺来测量。在改正支距之前,还可以用正失法效核,每1.25米设一个正失点。这样就能够很快的判断出是直股方向不直,还是导曲线本身不圆,以避免单纯使用支距法造成的缺陷。
改尖轨部分轨距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1.在整治尖轨尖端曲直点后,固定尖轨尖端轨距。 2.在整治尖轨跟端轮缘槽后,固定尖轨跟端轨距。
3.改尖轨中部的轨距,应先固定下股基本轨的位置。在两尖轨竖切起点处,两基本轨的作用边的距离等于:尖轨中部轨距加上一个轨头宽,在竖切起点处按此距离固定下股基本轨后,变可参照尖轨尖端和尖轨跟端将下股基本轨其余部分全部改正。
4.削除基本轨、尖轨的飞边:结合整治尖轨中部轮缘槽等整治尖轨,这样做之后,尖轨部分的轨距就能够达到均匀顺坡。
该辙叉部分时,首先削除基本轨的飞边;高猛钢整铸辙叉的压堆部分和作用边的凹凸不平,要用砂轮机打磨;如遇高护轨现象,应砍削枕木落平护轨;轮缘槽应当调整至规定标准,然后在进行改道作业。这样,护轨与心轨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便可保持良好,下股基本轨也可以避免“臌肚”现象。
为了使垫板、道钉共同受力,改道时将垫板挡肩与轨底边缘的空隙用铁条堵塞;道钉与道钉孔作用方向的空隙,用“L”形铁片堵塞,这样钢轨就不易挤动,方向、轨距易于保持;同时也增加了道钉的抗拔能力,延缓了非荷载轨产生的吊板的程度,这在直、侧向行车悬殊的情况下,效果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