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来源:华拓科技网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呈现

(1)1986年,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2)1991年,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并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3)1988年,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包括思想教育 、 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4)19 年 王礼湛 《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 69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 。

1

(5)19年, 李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研究人们的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按照这些规律实施教育的科学。”

(6)1992年,邹学荣,《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用本阶级的思想去教育人们和转变人们与本阶级相反的思想,进而指导他们行动的教育实践活动。”

(7)1999年,刘书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和社会政治集团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8)2001年,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第6页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9)2003 年,秦在东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 17 页

“一定的社会政治集团或政治组织机构 ,为实现其特定的政治目标 ,通过一定的精神方式和相应的物质载体 ,对所辖区域内的民众施加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影响 ,使之

2

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 。”

(10)2004 年,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 》河海大学出版社第 5 页

“一定政党或集团组织开展的 ,对所属成员进行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培育新人 ,动员大家为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

(11) 2004 年,王勤 :《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8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 ,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 ,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 ,塑造人们的品德 ,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

(12)2004年,仓道来 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第 11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根本政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 而对人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社会活动。”

(13)2005年,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第22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接受他们所传授的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活动。”

(14)2006年,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

3

出版社第50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5)2006年,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教出版社,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

(16)2006年,苏振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5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 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 以期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 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17)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教出版社,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8)2007年,成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第9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地施加影响,促使其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

4

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思想教台、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

(19)2009年,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目的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活动。

(20)2010年,平章起、梁禹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第28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依据社会思潮和个人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的规律,由社会组织与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进行的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

(21)2008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 ( 1978 - 20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 477页

2005年 12月23日发布的《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 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 政治教育规律, 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22) 2010,5 ,侯勇,孙其昂,韩兴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学科辨析与新认识,学术论坛,

5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进行的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 ,通过内外化过程来引导人改造主客观世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分析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学者们尽管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要素、目的等,学者们都给予了自己的见解和表达,归纳起来较为集中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 、活动说,即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为一种活动的规定性。陆庆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并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1991年);邹学荣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本阶级的思想去教育人们和转变人们与本阶级相反的思想,进而指导他们行动的教育实践活动。;刘书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1999年);张耀灿在力图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本质的基础上,阐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001年);仓道来还是着力地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目的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社会活动。”罗洪铁和董娅教授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的转化过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接受他们所传授的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活动。”

第二 、行为说,即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为形态。陆庆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1986年)苏振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 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 以期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 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6

第三 、科学说,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定性学科的角度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李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研究人们的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按照这些规律实施教育的科学”(19年);在国家文件《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 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 政治教育规律, 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第四、功能说,即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能产生某种结果,陆庆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 (1986年)“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 (1988年,邱伟光);王礼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则“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 (19 年);邹学荣从工具性功能的角度定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用本阶级的思想去教育人们和转变人们与本阶级相反的思想。”(1992年)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2001年)孙其昂则有意识地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力图从人的需要去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培育新人 ,动员大家为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王勤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竭力“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 ,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 ,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 ,塑造人们的品德”。仓道来非常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根本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 而对人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成媛希望在不要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一定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促使其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 平章起、梁禹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社会组织与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进行的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从客观的角度,鲜明地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侯勇,孙其昂,韩兴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旨

7

在“通过内外化过程来引导人改造主客观世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 、系统内容说,即思想政治教育包含自己独特的内容。陆庆壬认为内容“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并融为一体” (1991年)邱伟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选择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的 ,包括思想教育 、 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1988年)。张耀灿在2001年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侧重于“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去影响教育对象。孙其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和应用上,认为应是“对所属成员进行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仓道来强调“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秉公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包含心理教育,认为应“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 成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应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 。

三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解读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内容说”“科学说”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从这种角度界定,是为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及其与一般教育的区别,从而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哪个阶级、哪个国家都必须的,尽管各国的提法不一,但是其实都是同一意义。而“活动说”、“行为说”、“功能说”是从动态的角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规律的活动,在这种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科学性,战略性的活动,但是只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忽视了对行为的控制,把思想政治教育限定在教育的狭小范围内,也片面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进行的,忽视了自下而上、由内而外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外部对象进行的,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变化

8

发展,进而自下而上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笔者认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注意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而具体的主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包括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和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社会的事情,也是个人的事情,从而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价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是有层次的,也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性,即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工具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要为阶级、社会服务的,是在某个阶级和社会的倡导下开展的、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教育活动,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目的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体现了人对“教育”的需要,二者的统一就是体现工具性本质和目的性本质,因而归根结底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社会和人对教育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的有序管理。

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各自的规定性,相互,互不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选择和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一门实践活动,其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时代需要,但思想教育是根本,政治教育是主导,道德教育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补充。并在时代的需要下相应充实完善自己的内容。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必须在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的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的目的。思想政治教

9

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由于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复杂性,注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整个漫长的活动,最终的归宿和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综述和内涵解读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呈现

(1)1985年,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武汉大学出版社,第2页

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1986 年,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22页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研究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科学性、应用性等特点。

(3)1988年,陈百君《思想政治教育学》大连工学院出版社,第275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

(4)1998年,王平《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第155页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播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0

(5)1988年,邱伟光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第221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1992年,王玄武、郑永廷、刘行焱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高教出版社,第2页

“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7)1992年,邹学荣,《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86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是教育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总和。”

(8)1999年,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高教出版社,第3页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9)1999年,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教出版社,第209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

11

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

(10)1999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第209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

(11)2000年,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9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或手段,它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

(12)2001年,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第322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3)2001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73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12

(14)2004年,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高教出版社,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5)2004年,吴潜涛,刘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51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解决教育过程中各种矛盾而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6)2004年,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所施加教育影响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17)2004年,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96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所施加教育影响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18)2007年,陈成文、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湖南师大出版社,第213页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采取的影响和培养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方式和手段,是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和。

13

(19)2005年,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程序等的总和,是教育工作者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必须的中介要素。”

(20)2006年,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人民出版社。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教育对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此观点引用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1)2006年,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40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任务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22)2007年,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2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这里,思想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的方法,工作方法就是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方法。”

(23)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教出版社,第221页

1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4)2007年,陈成文、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13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采取的影响和培养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是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和。

(25)2010年,平章起、梁禹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第247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和。作者认为,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同属实践领域,教育方法解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链接问题,是显性的,而工作方法是隐性的,它主要服务于教育环境的创设和管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的研究分析

从上述的概念呈现来看,对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者们存在以下几种理解。

第一、方法的内容性表达,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有自己的内容体系。具有代表性的陈述有,以王玄武、陆庆壬、邱伟光为代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平章起、梁禹祥的“思想方法、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

15

第二、方法的形式表达,陈百君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郑永廷认为“ 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黄蓉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或手段” ,祖嘉合的“所施加教育影响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刘新庚的“对教育对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

第三方法的性质表达,即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性质。黄蓉生认为“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 董娅教授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必须的中介要素”

第四、从实践主体表达,即明确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被谁所用”,“作用于谁”。 王玄武、郑永廷、刘行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董娅归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程序等的总和”

第五、从承载的目的表达,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承载一定目的的,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服务的,有方向性的指导。郑永廷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黄蓉生认为“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或手段”。仓道来说是“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所施加教育影响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陈成文、姜正国指出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采取的”。 董娅指出是教育主体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而采用的。万美容认为“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解读

16

从上诉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把主体和客体的联系起来的桥梁,方法的使用,能把主体的主客观愿望运用到客体上,促使客体按照主体希望的方向发生变化。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种中介,用来消除主客体差异,实现教育要求向教育客体思想过渡与转化,被教育主体所用来进行教育活动必须的操作性要素及工具性要素。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必须具备的构成要素来看,董娅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定义是具有辩证思维、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内涵解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从存在形式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活动形式、手段措施、程序步骤、工具技术等实践操作方式为存在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完全主观的,是在现实中能被教育主体应用的,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需的操作性要素及工具性要素,能客观地展示出来的内容形式。

第二、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消除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矛盾与差异的中介要素,是实现教育内容和要求向教育对象思想转变的桥和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分离的、具有矛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连接起来,联系起来,使其能共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体中,从而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构建起主客体相互接纳、相互作用和融合的平台,继而推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接纳和相互作用,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教育对象思想的转化,实现教育主体的目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这种距离差异的矛盾既是推动着教育过程,又是推动教育断探索方法的根本动力。一言蔽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联结教育主客体,消除教育主客体差异,实现教育要求向教育客体思想过渡与转化的媒介要素。

17

第三、从形式过程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相生相伴。教育活动必须借助方法才能展开,借助方法才能推动。方法是附着在实践活动上的动态因素。由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因素导致的,因此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发挥作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数量和种类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会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有些方法会完全过时无效,有些方法基本形式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操作的具体做法需要完善、更新。再有的是能随着实践的变化创造出适应变化需要的新方法。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