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份测试 语文试卷
命题:徐建宏 审核:黄婉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2分,共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侪辈(chái) .B.摭拾(zhí) .C.妊娠(shēn) .D.剿袭(chāo) .
中听(zhōng) 汤匙(chí) ..擘画(bò) .
吐哺(bǔ) .绯闻(fěi ) .
下载(zài) .熏陶(tāo) .奢靡(mí) .
立竿见影(gān) .玲珑剔透(tì) .舐犊之情(shì) .
混混沌沌(hùn)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国联合另外11个国家在联合国理事会发表联合申明,对中国的 状况说三道四,要求中国释放所有被囚禁的活动人士和律师。
B. 她敢做别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有勇气面对家人和社会,这样的她,已经不能只简单地看做是一个“淌过男人河的女人”,也许更应该变成一个符号。
C.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造事被判六个月拘役。刑满获释后,他许下心愿: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不要酒后驾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恶化,呈现一发不可收的态势。 一旦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整.....个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都将发生变化。
B.如今,“穿越剧”大受追捧,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但是,最近福建两位小学生自....杀的悲剧,却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它的“负面效应”。创作者也应当适可而止。
C.2011年5月,“让领导先飞”的丑闻在宁波机场上演,要说错,那是民航总局的错,是上述规定的错,事实上,宁波机场成了民航总局的替罪羊。 ...
D.成都某职业学校学生王强因偷懒未叠被子,遭学校数名护卫殴打,被护卫从五楼拽至一楼。学生有错,但罚不当罪,殴打明摆理屈。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更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B.以泡温泉、摘草莓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线路使久居都市的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缓和了人们的生活压力。
C.大家普遍认为,供暖涨价也得有个理由,供暖公司的成本必须进一步审核,即使遵循市场规律,也要考虑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
D.目前,少数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其只为赶时髦,“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书店橱窗里,一本采用传统线装、用“编织袋儿”作为封面的书,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近日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图书——《订单——方圆故事》。 ▲ ;▲ 。 ▲ 。 ▲ 。 ▲ 。在这本厚厚的“订单集”里,一家小店的浮萍故事正娓娓道来。 ①翻拨内页,柔软泛黄的“速写纸”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②书的左侧被“裁切”了三刀,形成四个可以翻动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神态各异的漫画肖像
③抚摸封面,编织袋材质的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具有独特的质感 ④书中大量折页也“暗藏玄机”,有的裁开,还能看到隐藏在里面的老照片 ⑤这本书历经20多道人工匠心的装订与制作
A.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5个字)(3分)
晨报讯 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目前已经完工,正在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即将正式开业。最令游客向往的可直达119层观光平台的快速电梯已安装完毕,
其速度可达每秒18米,55秒可抵达上海中心119层观光平台。
上海中心可抵达的最高点为125—126层,设置有风阻尼器。这个神秘的空间内,可以举办一些小型音乐演奏会、艺术展示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要抵达118层、119层的观光层,必须乘坐时速达每秒18米的超高速观光电梯。如果下行,每秒速度达10米,70秒后可抵达一层。这样的超高速观光电梯一共有三台。
上海中心大厦相关人员表示,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平台将设置纪念品商店、空中邮局等,还酝酿增设世界超高层建筑史展览等内容。
7、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试题。(4分)
(1)简要说明漫画内容。(3分)
▲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2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7分)
小历史”的盛行作为史学发展中的一种趋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丰富多样、纷繁复杂的。在历史的新陈代谢中,除了有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大概念,还有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对于历史,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些“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在历史的发展中虽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但这些意志并不等于零,并非历史必然性的“奴隶”。这些在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动而真实地存在着,并与那些引人注目的历史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历史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以说,宏观的“大历史”研究勾勒出历史之经纬,却难以反映历史本来极其生动的面貌。要把握历史的多面相,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仅仅满足于大事件、大概念的探讨,习惯于综合性、总体性的分析,眼里只有改朝换代、治乱兴衰而不见民众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过滤掉丰富多彩的细节而把历史抽象为条条框框,这样的研究就会陷入空泛,枯燥无味。因此,漠视“小历史”研究,将其斥为对历史细枝末节的纠缠,显然有失偏颇。
“小历史”的微观取向让我们看到了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历史景象,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提供了参考。但是,历史研究毕竟不是简单地对具体史实的罗列、对浩繁史料的考证和对轶闻逸事的辨析。仅仅满足于此,即使把某些历史细节搞得一清二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还是支离破碎、缺乏意义的,最终这些引人入胜的“小历史”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我们对历史总体的把握还是茫茫然、昏昏然。历史研究还需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衰之理,以史为鉴、鉴往知今,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历史”微观研究的同时具有宏观的意识和宏大的视野,在一头扎进“小历史”的天地里寻找历史蛛丝马迹的同时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进行俯瞰式考察,善于用不同焦距审视“小历史”,从“小历史”中见大社会,从大社会出发理解“小历史”。 8.下列对文中“小历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耀眼夺目,并最终被包含在历史的合力中的“单个意志”。 B.历史变迁中的小事情、小人物、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风俗礼仪、喜怒哀乐等。 C.生活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习俗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小方面。 D.历史发展长河中生动而真实地存在着的不同于“大历史”的“特殊的生活条件。” 9.下列阐述,最能支持“微观的‘小历史’研究不可或缺观点”的一项是( ▲ ) A.人类社会的历史丰富复杂,除了引人注目的“大历史”,还有许多未被重点关注的“小历史”。
B.恩格斯深刻指出,人类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C.以往历史研究中容易被遗忘的“单个的意志”“特殊的生活条件”并非历史必然性的“奴
隶”。
D.要反映历史本来极其生动的面貌、把握历史的多面相,过滤丰富多彩的细节显然有失偏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基本观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共18分)
老人们
【奥地利】里尔克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在他75岁那年已把许许多多事情忘记了:他不再有悲哀的回忆和愉快的回忆,也不再能分清周、月和年。只是对一天中的变化,他还算依稀有点印象。他目力极差,而且越来越差;落日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淡紫色的光团,而早上这个光团在他眼里又成了玫瑰色。但不管怎么讲,早晚的变化他毕竟还能感觉出来。一般地说,这样的变化使他讨厌;他认为,为感觉出这变化而花力气,是既不必要而又愚蠢的。春天也好,夏天也好,对于他都不再有什么价值。他总归感到冷,例外的时候是很少的。再说,是从壁炉取暖,还是从阳光取暖,在他也无所谓。他只知道,用后一种办法可以少花许多钱。所以,他每天便颤颤巍巍地到市立公园去,会在一株菩提树下的长靠椅上,在孤老院的老彼庇和老克里斯多夫中间,晒起太阳来。
他这两位每天的伙伴,看模样比他年岁还大一些。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每次坐定了,总要先哼唧两声,然后才点一点脑袋。这当儿,他左右两边也就机械地跟着点起头来,好像受了传染似的。——随后,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把手杖戳进砂地里,双手扶着弯曲的杖头。再过一会儿,他那光光的圆下巴又托在了手背上。他慢慢向左边转脸去瞅着彼庇,尽目力所能地打量着他那红脑袋。彼庇的脑袋就跟个过时未摘的果子似的,从臃肿的脖子上耷拉下来,颜色也似乎正在褪掉,而他那宽宽的白色八字须,在须根处已脏得发黄了。彼庇身体前倾,胳膊支在膝盖上,时不时地从握成圆筒形的两手中间向地上吐唾沫,使他面前已经形成一片小小的沼泽地。
彼得先生看不出彼庇有什么变化,便让支在手背上的下巴来了一个180度的旋转。克里斯多夫刚刚流了一点鼻涕,彼得先生看见他正用歌特式的手指头儿,从自己磨得经纬毕现的外套上把最后的痕迹弹去。他体质孱弱得难以置信;彼得先生在还习惯于对这事那事感到惊奇的时候,就反复地考虑过许多次:骨瘦如柴的克里斯多夫怎么能坚持活了一辈子,而竟未折断胳膊和腿儿什么的。他最喜欢把克里斯多夫想像成一棵枯树,脖子和腿似乎都全靠粗大
的撑木给支持着,眼下,克里斯多夫却够惬意的,微微地打着嗝儿,这在他是心满意足或者消化不良的表示。同时,他在没牙的上下颚之间还老是磨着什么;他那两片薄薄的嘴唇,看来准是这样给磨锋利了的。看样子,他的懒惰的胃脏已经消化不了剩下的光阴,所以只好尽可能这样一分一秒地咀呀,嚼呀。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把下巴转回了原位,睁大一双漏泪眼瞅着正前方的绿荫。他耷拉了眼皮,可并没打瞌睡。他听见 ,以及 。彼庇骂的要么是一只狗,要么是一个小孩,他们老跑到跟前来打搅他。彼得·尼古拉斯先生还听见远处路上有人耙砂砾的声音,过路人的脚步声音以及附近一只钟敲12点的声音。他早已不跟着数这钟声了,可他却仍然知道时间已是正午;每天都同样地敲呀,敲呀,谁还有闲心再去数呢。就在钟声敲最后一下的当儿,他耳畔响起了一个稚嫩可爱的声音:
“爷爷——吃午饭啦!”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撑着手杖吃力地站起身来,伸出一只手抚摸那个10岁小女孩的一头金发。小女孩每次都从自己头上把老人枯叶似的手拉下去,放在嘴唇上吻着。随后她爷爷便向左点点头,向右点点头。他左右两边也就机械地点起脑袋来。孤老院的彼庇和克里斯多夫每次都目送着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和金发小姑娘,直至祖孙二人被面前的树丛遮住。
偶尔,在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坐过的位子上,躺着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儿,那是小姑娘忘在那里的。瘦骨嶙峋的克里斯多夫便伸出歌特式的手指去拾起它们来,回家的路上把它们捧在手里,像什么珍宝似的。——这时候红脑袋的彼庇就要鄙夷地吐唾沫,他的同伴羞得不敢瞧他。
回到孤老院,彼庇却抢先进卧室里去,就跟完全无意似地把一个盛满水的花瓶摆在窗台
上,然后便坐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等克里斯多夫把那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儿插进花瓶中去。 (本文略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在空格内分别填写一句话,使语意连贯。(各不超过20字)(2分) 12.小说第一段写了彼得·尼古拉斯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用两个词语概括。说说第一段的作
用是什么。(4分)
13.请分别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彼庇的脑袋就跟个过时未摘的果子似的,从臃肿的脖子上耷拉下来,颜色也似乎正在
褪掉,而他那宽宽的白色八字须,在须根处已脏得发黄了。
(2)孤老院的彼庇和克里斯多夫每次都目送着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和金发小姑娘,直至祖
孙二人被面前的树丛遮住。
14.小说以彼庇默默地“等克里斯多夫把那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儿插进花瓶中去”收尾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1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三个老人,你同意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13分)
进学解
韩 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张:建立 .B.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庸:任用 .C.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抛弃 .D.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治:治理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患有司之不明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
B.焚膏油以继晷 旦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C.纂言者必钩其玄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
D.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题目“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B.本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C.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第二段“生徒驳诘”·学生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情绪强烈。
D.国子先生勉励学生勤学多思,说社会清明,君圣臣贤,法治健全,只要才干突出,就会被任用,困遇与才干是相符的。这是他对学生的勉励,更是他内心愤愤不平的宣泄。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3分)
▲ (2)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其遇于世何如也?(4分)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6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21.这首诗以 ▲ 自喻,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1分) 22.“时渐进,情渐浓”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3分)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
(节选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养生篇》)
23.从材料中看,颜之推认为养生的内在因素是 ▲ (1分) 24. 请你谈谈对颜之推养生观的看法。(2分)
▲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四围山色中, ▲ 。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2) ▲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 ▲ 。(王勃《滕王阁序》) (5)莫唱当年长恨歌, ▲ 。 ▲ ,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四、写作(4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家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我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工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轻,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人间。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从来都不会去想。可是,一旦有人走到它跟前,它的俊相就会烫了这人的眼睛,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敬意。”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段文字的体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份测试
语文试卷参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2分,共17分) 1. A (B剔tī C 陶táo D 绯 fēi)
2. C (A.申明—声明 B.淌过—趟过 D.造事-肇事)
3. A (A.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易与“一发而不可收拾”混淆,前者含褒义,后者往往含贬义!此处应改为“一发不可收拾”。)
4.C (A.语序不当。“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与“摆脱负债的困扰”互换位置。B.搭配不当。“缓和”与“压力”不搭配。D、“少数”和“普遍”重复。) 5. D
6. 示例:中国第一高楼即将开业,乘电梯55秒可达119层。
(评分标准:共3分,“第一高楼”1分,“乘电梯”1分,“55秒119层”1分。) 7.(1)示例:一只写有“家长”字样的手上绑着标注“溺爱”“轻视教育”的束带,被束带控制的“熊姐”是某中学学生,她的右边一个被打得满头是包的柔弱女生快要跌倒了,“熊姐”右边一个拿着相机,一个做“剪刀手”样的人正在幸灾乐观的旁观。(2分) (2)家庭教育不当,将催生校园暴力事件。(2分) (评分标准:共2分,“家庭教育”1分,“校园暴力”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9分)
8、B(A项的“单个的意志”只是“小历史”之一,文中论述的“小历史”内容要丰富的多;C项的“小习俗”和“婚丧嫁娶”等之间是从属关系,表述不恰当;D项的“特殊的生活条件”也只是“小历史”之一,不够全面。)
9、D(A项只是指出“小历史”的存在,而没有点明“小历史”研究的“不可或缺”;B项引恩格斯的话,也还是论述“小历史”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强调研究的“不可或缺”;C项跟A、B两项的表述相近,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10、当以“大视野”研究“小历史”(或:研究“小历史”需要“大视野”等)(评分标准:共3分,“大视野”、“小历史”,“研究”3个关键词各1分) (二)(20分)
11. 克里斯多夫上下颚磨动的轻轻的声音,(或打嗝声,1分)以及彼庇响亮地吐唾沫和拖长
的咒骂声。(1分)
12. 特点:衰老(健忘、视弱、畏寒)、无聊。(2分)(只写括号内的词语得1分)
作用:写出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引发读者思考;引出克里斯多夫和彼庇,推动情节发
展。(2分)
13.(1)肖像描写,通过巧妙的比喻,把彼庇的脑袋比作过时未摘的果子,形象化地表现了
他的干瘪、衰弱。须根处脏得发黄的细节,写出了老人的邋遢。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目送直至消失在老人视野之中的描写,表现出他们孤
老院的两位老人对彼得先生的羡慕,也渴望被爱,被关怀。 (每句答出手法各1分,有分析各1分)
14.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彼庇抢先进卧室,把花瓶摆在窗台上,等克里斯多夫把小花插进瓶中去,这一描写出人意料,因为事前他还对克里斯多夫把小花当珍宝似的捧回去表示鄙夷,但是小说之前写他的孤寂、对彼得和孙女在一起的羡慕,又为这个结局作了铺垫,使之在情理之中。(2分)同时这一结局还拓展了主题,借彼庇表面的鄙夷、内心的珍视,表现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引发读者思考。(2分) 15.同意。
(1)从人物上看,小说塑造了三个老人形象,表现他们共同的生活状况,引发社会对老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从主题上看,小说以三位老人为主人公,使小说的主题更具普遍性。 (3)从标题上看,“老人们”也暗示了小说的主人公。
(4)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彼得·尼古拉斯引出故事,以彼庇、克里斯多夫来收尾。 (答出4点给4分;出现参以外的理由,言之有理亦可;若答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或其他人为小说主人公,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6.D(治:政绩)
17.D (A.主谓间,取消句子性/代词,它 B. 而、来,表目的/因为 C.代词,它的/祈使语气,还是 D.介词,用)
18. D (“困遇与才干是相符的”应为“困遇与才干是不相符的”)
19. 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评分标准:共3分,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0.(1)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评分标准:共3分,“敢为”,事件,行动 1分;“通于方”,通晓事理,1分;“左右”,行为,1分。) (2)这两个了不起的学者,说出话来就可当作经典,一抬脚的行动,都可成为别人效法的准则,真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是怎样的呢? (评分标准:共4分,“是”,这,1分;“经”, 经典1分 “法”,准则,1分;“遇于世”状语后置1分。) 21. 独鸟(评分标准:共1分,写“鸟”“飞鸟”得0分)
22. 首联作者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而触动了思乡之情;/颔联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诗人孤寂之感渐浓;/颈联写到明月初上,渡口无人,使得诗人乡心欲绝;/尾联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这种时空推移表明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评分标准:共5分,每层次1分,小结1分,言之成理即可。) 23. 远离祸患/注意处事方法。(1分)
24.养生观:颜之推的养生观,就是全身保性,避免祸患加身。/故意做危险的事或者贪恋欲望而死是不值得的,但认为为国捐躯,牺牲自己保全家人却是值得的。(1分)看法:逢到大是大非的事情,是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和杀身成仁的勇气的。这种“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的生命态度在今天仍是非常有意义的。(2分,指出其积极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25. (1)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2)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5)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四、写作(40分) 26、参考高考作文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⑵揭示事物内有的因果关系观点⑶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⑷材料丰富⑸论据充足⑹形象丰满⑺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⑻用词贴切⑼句式灵活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翻译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 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
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之行列,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为宰相大臣所斥逐,难道不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大了起来。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