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棉纺织技术 第3O卷第9期 CoRon Textile Technology 2002年9月 小,工艺为6根条子并合,总牵伸6.8倍,后区牵 伸为1.37倍。三道并条罗拉隔距均为50 mm x 53 mm,前罗拉速度为1346 r/min。 4.4粗纱工序 形良好的情况下采用低张力。使用电子清纱器和 空气捻接器,确保成纱质量。 5成纱质量 经测试,Tencel/苎 亚麻70/18/12 29 tex 混纺纱的乌斯特条干CV为12.52%,平均单强为 粗纱采用四罗拉双短胶圈牵伸。由于Tencel 及麻纤维摩擦因数大,为了减小牵伸力,故采用较 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大的罗拉隔距和较小的粗 纱捻系数,各档罗拉加压要比纺棉时加大约 20%。为了防止断头,粗纱机速度适当降低。粗 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为:粗纱干定量5.59 10 519 cN,最低单强为469 cN,细节为1个/km,粗 节为118个/km,棉结为409个/km,成纱质量达 到了客户要求。 em,粗纱捻系数66.7,总牵伸7.06倍,后区牵伸 1.26倍,罗拉隔距12 mm x27 mm x 30 mm。 4.5细纱工序 6结束语 该混纺纱在纺制过程中,麻纤维损失较多,所 由于纤维长度长,且麻纤维中含有部分超长 纤维,所以细纱工序采用滑溜牵伸工艺。中上罗 拉用粗细相同且中间带有凹槽的胶辊代替。凹槽 宽度在胶圈回转平稳情况下取15 mm,深度根据 以实际混配中麻纤维的比例要加大。细纱工序采 用滑溜牵伸,胶圈只对须条起约束集聚作用,钳口 隔距放大。此外,纺纱过程中要采取严密的隔离 措施,防止异纤混入,确保成纱质量。 参考文献: [1]屠珍雪,符炳康,周国强.Tencel纤维纺纱实践[J]. 棉纺织技术,2001;29(1):45~46. [2] 刘素卿.Tencel纤维纱的开发(J].棉纺织技术, 2000;28(6):34~36. 粗纱定量选择,一般取1.5 mm左右。滑溜牵伸 时上下胶圈只对须条起约束集聚作用,不起积极 控制作用。胶辊采用邵尔A75度一85度的高硬 度胶辊,各档压力要加重,前罗拉加压量在15 daN/双锭一16 daN/双锭。 细纱主要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29,后区牵伸 1.25倍,罗拉隔距45 mn3×57 mm,胶圈钳口隔距 4.0 mm。 [3]郝立军,程隆棣,于修业.Tencel纤维性能及其纱线 质量测试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0;28(2):44~ 46. 4.6络简 为防止静电集聚,采用金属槽筒。在筒子成 棉绢丝混纺起绒纱的开发 房红女 于启奎 (山东省烟台益丰灯芯绒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天源纺织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益丰灯芯绒有限公司是生产灯芯绒 手感柔软,染后光泽柔和的要求,产品档次明显提 高。 的专业厂家,为了提高灯芯绒的附加值,开发高档 次的灯芯绒产品,我们不断探索试验,成功地开发 生产了棉与绢丝80/20 27.8 tex、36.4 tex混纺起 1 绢丝的预处理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我公司选购的桑蚕丝条,其纤维平均长度为 39.8 mm,短纤维含量25.7%,但超长纤维太多, 绒纱,该纱在织造时作为灯芯绒的纬纱,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 绢丝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性 能优良、柔软舒适、光泽柔和的特征,而棉纤维与 最长为89 mm。丝条进厂后,我们首先进行切断 处理,即按照每段40 mm进行切断,这样纤维的 绢丝相比,柔性不足,但刚性有余。棉与绢丝混 纺'网0柔相济,符合灯芯绒织物对绒毛直立丰满, 最大长度为40 mm,适合棉纺设备纺纱生产。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0卷第9期 2002年9月 棉纺织技术 Co ̄on Textile Technology 是纤维切断后,短纤维率明显升高,最高达50% 以上,可纺性随之降低。 为了满足混纺纱的纺纱要求,在保证混纺比 例的前提下达到混和均匀的目的,我们根据原料 的特性,又由于切断后的绢丝短纤维较多,容易在 清棉工序流落,并且绢丝条已经过开松除杂处理, 所以决定将绢丝直接从梳棉机后喂人成条。 棉纤维按照c 27.8 tex专纺纱的工艺从开清 棉开始直至成条,在并条工序与绢丝生条混并两 道,再复并一道,这样可大大改善混纺条的重量不 匀率。其工艺流程如下。 棉:A002C型抓棉机一A006B型混棉机 A034型多滚筒开棉机— A036c型豪猪开 棉机(两道)— A092型双棉箱给棉机— A076C型成卷机— A1 86F型梳棉机— FA302 (与棉爹绢生 A丝条: 预混18并6 )型—梳棉机— 二 FA—302型并条机l ] 一FA302型并条机一FA302型并条机— A456C型粗纱机—一FA502型细纱机 2工艺参数及措施 2.1开清棉 绢丝不经过开清棉,而棉纤维经过开清棉工 序,其工艺配置同C 27.8 tex常规专纺的工艺配 置,最终棉卷均匀度控制在1%以内。 2.2梳棉 棉纤维在梳棉工序的工艺配置同c 27.8 tex 专纺工艺参数,生条干定量为19.4 5 m。绢丝 在梳棉工序的工艺配置必须在保证混纺比例的条 件下,达到均匀混和,为此根据绢丝的特征,确定 梳棉工序工艺配置极为重要。绢丝的细度较小, 短绒较多,我们采用紧隔距,较低的盖板速度使纤 维转移顺利,减少了盖板花及返花、绕花现象。绢 丝在梳棉时的工艺配置:生条干定量为19 g/5 m, 锡林速度为310 r/min,刺辊速度为1100 r/min, 道夫速度为28 r/min,盖板速度为34.3 ram/rain, 锡林一道夫隔距为0.1 mm,锡林~盖板隔距为 0.20 mm、0.18 mm、0.18 mm、0.18 mm、0.20 mm, 给棉板~刺辊隔距为0.18 mm。 采取以上工艺配置后,实现了充分梳理的分 梳效果,减少了落棉及盖板花,降低了原料的消 耗。 2.3并条 由于切断后的绢丝短纤维较多,适纺性较差, 生条条干恶化,给并条工序带来很大困难。一方 面配比不易掌握;另一方面并合后成条重量不匀 率大。对此我们采用三道混并条的工艺,第一道 3根绢丝与4根棉生条并合,并和后混一条中绢 丝含量为42.75%,干定量为16.8 5 in。第二 道并合混一条4根与棉预并条(干定量19.1 5 m)4根并合,混并后绢丝含量为20%,达到了设 计要求。为了使绢丝与棉充分混和,降低成条重 量不匀率,我们进行了第三道混并。 在整个并条过程中,我们采取重加压、均匀牵 伸的工艺原则,确保成纱条干均匀,降低重量不匀 率,并条工序的工艺配置见表1,采取以上措施 后,棉条重量不匀率明显改善。 表1并条工序工艺配置 项 目 干定量 并合数 总牵伸 /g・(5 in) /根 /倍 棉预并 19.1 8 8.13 混一并 16.8 7 8.01 混二并 19.72 8 7.28 混=并 19.72 8 8 2.4粗纱 由于绢丝短绒多,所以在粗纱工序应注意浮 游纤维的控制,以减少飞花,降低成纱粗细节,提 高条干均匀度,降低单强CV值。经过试验,粗纱 工艺优选为:干定量6.07 g/10 m,牵伸倍数6.5 倍,捻度2.664 ̄,/10 cm。 2.5细纱 棉与绢丝混纺纱作为灯芯绒织物的纬纱,所 以捻系数应编小掌握。其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见 表2。 表2棉与绢丝混纺纱工艺配置及成纱质量 品种/tex 27.8 36.4 捻度/捻・(10 cm)。。 69.8 58.1 总牵伸倍数/倍 21.83 16.68 前罗拉速度/r・min 230 221 重量偏差/% 0.2 0.5 重量不匀率/% 1.8 1.5 乌斯特条干CV/% 15 14.3 品质指标/cN・tex 23oo 25oo 纱疵/个・(10万m) 12 16 3结束语 棉与绢丝混纺纱用于织造高档灯芯绒织物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棉纺织技术 Co ̄on Textile Technology 第30卷第9期 2002年9月 纬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成本增加不多,成品 附加值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我厂决定加大投入,进 一参考文献: [1]孙守彬,吴天林,张洪福.丝棉绒混纺纱的开发 [J].棉纺织技术,2000;28(9):36~38. 步探索更适宜灯芯绒织物的原材料及其纺纱工 艺,开发出更好的棉与绢丝混纺产品,以拓宽市 场,扩大销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各工序定量与牵伸对细号纱质量的影响 熊伟 李 荣 张 台 (尉犁棉纺织厂)(罗布淖尔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学) 各上』 定量与牵伸倍数是纺纱生产中的重要 丁艺参数,牵伸随定量的变化而变化,定量大小、 牵伸大小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如何是纺纱中需研究 量、牵伸与成纱质量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结 果表明,定量、牵伸倍数对细号纱物理指标的影响 相当严重,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数,以保 证纯棉细号纱的优质高产。 的关键问题。牵伸与定量大小是改善牵伸力和握 持力的主要因素,而纤维弯钩数量、平行伸直度、 成熟度与整齐度是决定牵伸倍数和定量大小的关 键因素。所以,细号纱质量的优劣与定量、牵伸的 大小密切相关,因为纺细号纯棉纱原料的物理性 能(长度、整齐度、成熟度、短绒率、细度等)在不 断变化,定量、牵伸这一关键工艺也应随之而改 变。我们对不同原料纺纯棉细号纱时各工序定 表1 相同原棉纺纱的四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1相同质量细绒棉纺纱 在细绒棉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对各工序定量、 牵伸倍数制定了四种方案纺纱,具体工艺见表1, CJ 9.8 tex成纱质量对比见表2。 方案三 方案四 工序 定量/ 牵伸 并合数 定量/ 并合数 牵伸 定量/ 并合数 牵伸 定量/ 并合数 牵伸 g‘m 梳棉 预并 条并卷 精梳 并条 粗纱 细纱 3.5 3.25 52 3.5 3.0 0.28 0.oo98 倍数 g‘m 178 4.5 5.38 3.5 1.72 60 95 3.8 7 3.4 10.7 0.38 28.6 0.oo98 倍数 g‘113 138 4.5 6.43 3.8 1.63 70 101 4.2 6.7 3.8 8.9 0.45 38.8 0.oo98 倍数 g‘m 138 5.0 5.92 4.5 1.52 75 107 4.5 6.6 4.2 8.4 0.5 45.9 0.oo98 倍数 124 5.56 1.68 107 6.4 8.4 51 5 28 8 6 5 28 8 6 5 28 8 6 5 28 8 6 表2相同原棉纺纱四种方案的纺纱质量对比 项 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15.13 15.47 15.79 15.79 28 176 33 193 38 212 45 238 是因为细号纱在纺纱过程中单位截面内的纤维根 数少,细绒棉细度较粗,由于定量加大,细纱工序 牵伸倍数加大,浮游纤维在浮游区的运动加快所 产生的。 乌斯特条干CW% 细节/个-km 粗节/个・km 棉结/个-km 断裂强度/cN・tex 强力C % 159 169 189 207 16.7 16.5 16.3 16.2 13.2 13.6 13.7 13.9 2不同质量细绒棉纺纱 采取了三种配棉:配棉①为成熟度、整齐度 试验数据表明,随着牵伸倍数的加大,各工序 定量的增加,尤其是并条、粗纱定量的增加,细纱 好,棉结杂质少,带纤维籽屑少的细绒棉;配棉② 为成熟度、整齐度一般,棉结杂质较少,带纤维籽 牵伸倍数的增加,棉纱的各项物理指标下降。这 屑较少的细绒棉;配棉③为成熟度、整齐度差,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