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陋室铭

陋室铭

来源:华拓科技网
陋室铭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18.4.8

主备人:初一语文组 复备人: 教研组长: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铭”的文体知识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学习作者高洁伟岸的志趣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复 备 常言安居乐业,其实居亦有别。有人住轩敞华屋,楼 阁台榭,丹楹刻桷;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门荜户,茅茨土阶。人生在世,若得前者,不免令人欣喜;偶遇后者,又将如何自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经典铭文《陋室铭》,品味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哲理情韵、志士情怀。 二、自学 1、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秋词》《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柳宗元合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为“刘白”。 2、“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押ing韵,韵脚是:名,灵,春,丁,经,形,亭 3、重点字词 生字词:馨 苔 儒 调 牍 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 古:能散步到远处的芳香 今:芳香 丝竹 古: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指达官贵人的乐声 今:丝绸和竹子 劳形 古:形体,身体 今:形状 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灵:作动词,灵异,神奇 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 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④一词多义 之 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 4、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显得灵异。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苔藓的痕迹漫上石阶,苍翠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了门帘,郁郁青青。谈笑风生的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可以在这里弹奏朴实无华的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达官贵人家的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场文书是我身心劳累。如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草庐,四川成都杨雄的住宅。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梳理课文内容 1、文章内容的分层 第一层:运用类比设喻,(比兴)的手法,有山水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说“陋室不陋” 第二层:从三个方面描写陋室,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陋室环境(室中景)——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人物(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日常生活(室中事)——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写)” 第三层:以古代贤人居室类比,并用孔子的话做总结 作用:1,以古代贤人居室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自己的陋室,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与抱负。2,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突出文章主旨。 2、主旨归纳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3. 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 描写,抒情,议论一体 类比设喻,比兴,对偶,用典 骈散结合,朗朗上口,又潇洒自如 3、启示,现实意义 作者虽然遭遇贬谪,却并不消极悲观,仍然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在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注重思想品德的修养,不要一味的追求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笑对坎坷,笑对人生,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忧愁苦闷。 四、展示: 1、教师分配任务。 2、小组代表展示。 五:反馈 填空 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中德馨二字是全文的文眼,画龙点睛,通领全篇 3、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4、描写环境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中实写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人类比,表现他品德高尚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为突出主旨,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9、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作者最满意的是陋室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景,表现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恶。 11、开头24个字,实写的是山水,虚写的是仙龙。这里写山水是为了与陋室类比,写仙龙是为了与作者类比,以表现自己的陋室品位不凡。 12、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