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2019年(第9卷)第31期社会体育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1.182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杨柳 高名洋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能够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群众体育参与的积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不足之处,借鉴和吸取优秀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经验,提升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健康中国 社区体育文化 社会体育 体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182-02

1 社区体育文化内涵

社区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区范围内产生的各种体育现象和体育行为的总和[1],具体包括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社区体育资源文化是指从事社区体育活动所应具备的体育设施、场所、活动用品和器材等可见的显性文化,它是形成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社区体育组织文化主要是指对社区体育活动和社区成员的体育行为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各种法律、规章或体育组织管理制度,它集中体现了社区体育文化在制度层面的要求;社区体育精神文化是指社区成员在长期体育文化生活中产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它是社区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 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对我国在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3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表1。

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2.1 社区体育资源文化层面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不足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我国在全民健身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与现有体育资源仍不相匹配,尤其是相比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城区,一些偏远落后的县区或农村的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较不理想,体育设施匮乏问题依然严重,社区内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再者,由于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资源较为有限,对外开放会不同程度增加学校的负担,这其中也包括后期体育场馆设施的购置和维护,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无

社区体育资源文化

优势劣势

法得到保障。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社区体育资源

文化发展落后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这些资金常常被用于大规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大型群众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而小型室内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兴建、购置和维护,所需经费往往通过社会企事业单位赞助和社区居民自筹等渠道获得,经费不足导致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为了顺应体育运动的发展潮流和需求,我国应当尽快推出具体明确的学校场地开放给民众使用的管理办法,开放时间可以为学校课余时间(清晨、下午放学之后的傍晚、晚上),同时应当给予学校一定的补助,用于学校广设夜间照明设备以及整理场地舒适度。学校运动场所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扩大社区体育的用地面积和活动空间,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的合理利用。2.2 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层面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基本上由职能部门专人负责[2],具体主要是以事处主管辖区社会体育工作和组织实施辖区体育活动,居民委员会协助其进行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流动速度过快,居委会缺少有力监管,制度缺失;另一方面,许多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群众组织比较松散,不能很好地与社区体育组织进行及时明确而有效的沟通,加之因缺少相应的激励和补偿机制有专业素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按需上岗,导致社区体育文化活动较为单一、无序,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迟缓。2.3 社区体育精神文化层面

调查发现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0~69岁年龄组人数百分比最高,30~39岁年龄组人数百分比最

社区体育精神文化

表1 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劣势统计表

社区体育组织文化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社区体规律运动人口增加,社区成员更加意识到

经费投入主体多元化育指导和管理健康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积极性、主动性有待加强,多数社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存在缺失,

区成员因工作忙碌缺乏运动时间;社区有关

经费投入不平衡未能最大化发挥作用

体育运动推广相关讯息匮乏

①作者简介:杨柳(199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 高名洋(199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182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社会体育学2019年(第9卷)第31期

低,而社区成员未能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碌,缺乏运动时间。此外,我国社区居民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呈现老龄化,主要以60~69岁的老年群体和退休人员为主,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往往因升学压力大、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原因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我国规律运动人口有所增加,但是社区成员运动动机和目的性仍有待提高和加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快捷和便利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建置资讯平台,整合运动健康资讯,定期提供和发布包括国民体适能、地区运动现况等多元化的运动讯息,构建完备便利的运动场馆信息网,方便社区居民查询住家附近的运动设施。

有将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群体组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应有职能,才能更好地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

(3)在社区体育精神文化方面,一是要将体育运动日趋生活化,引领社区居民体验和参与;二是推动运动竞赛开展的常规化,让社区民众可以通过运动赛事的观赏,唤醒运动健身的意识;三是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资讯平台,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使社区体育活动更有组织性、规划性和科学合理性。

4 结语

在当前“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是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助推剂,从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3个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养成规律运动的良好习惯,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达到社区的社交互助,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建立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3 促进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策略

(1)在社区体育资源文化方面,我国基层应继续加

大对社区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的财政经费投入,将社区体育作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抓手,促进社区规律运动人口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建立完善的对外开放管理制度,提高社区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在社区体育组织文化方面,我国应加强地方社区体育管理的法治和法规,使社区体育经常化、制度化,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社区体育活动,帮助社区居民改善错误运动观念,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只(上接181页)

对体能与心理都造成了一部分影响。2.2 青少年应积极参加各项赛事

虽然新规则对老一辈的国家乒乓运动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也给予了我国乒乓青年军更多的机遇。新规则旨在鼓励更多的乒乓球员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积极支持国际乒联的赛事。青少年如果有志立足于职业乒乓,就可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大量参与国际乒乓赛事。这既为自身的乒乓运动积累经验,也可以提高赛事积分,为职业的履历提升评价。此外,青少年大量的参加国际乒乓赛事,还能为国家积累更多的乒乓人才储备,对青少年的乒乓球运动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 做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损伤的防护

在国际乒联新规则的影响下,青少年会大量参加乒乓运动,同样的也会带来更多的运动损伤。我国基于此种情形,应当及时派遣专业人士,对青少年普及防护的概念教育,引导青少年科学的做好热身运动。通过有效的热身运动,青少年可以打开肌肉粘连的位置,充分活跃肢体每个部分的兴奋度,激发身体运动机能的潜力。除此之外,在日常的乒乓训练中还有许多专业器械可以辅助青少年对容易劳损的肢体部位进行针对性的锻炼。青少年可以对腰部、肩部、腕部、膝部进行加强练习,提高各部位的柔韧性与耐性,从而将运动损伤的风险降到最低。2.4 对青少年的身体专项素质进行训练

在新规则的激烈竞争下,青少年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新时代的乒乓球运动中应对更多的挑战。青少年的乒乓球训练不仅在于个人花哨的技术,还在于身体素质的综合展现,比如力量、速度、耐力、敏捷等[4]。所以青少年的乒乓运动发展要重视基本功的培训,每日坚持进行步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 吴善正.强国梦视域下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

运动,2018(2):6-7.

[2] 健.海峡两岸社区体育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4):29-30.

[3] 苏进强.社区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纽带——贺2018京台社区发展论坛[J].台声,2018(11):55.法移动、挥拍、跑步等基础方向的锻炼。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中,青少年也要注意身体的发育,在饮食中充分搭配营养,保障身体素质的提升,从而可以在现今国际乒乓情形中,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乒乓运动的发展。

3 结语

目前很多一流乒乓强国大力发展青年一代的运动员培养,将大量新生代的乒乓运动员派往国际赛场汲取比赛经验,意图在未来对我国的乒乓球地位提出挑战。所以我们不能沉浸于以往的成就,要及时警醒,全面完善青少年的乒乓球培养,将国球的地位薪尽火传。

参考文献

[1] 段宜钢.国际乒联世界排名新规下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8(19):38-39.

[2] 吴广.我国竞技乒乓球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11):36-37,105.

[3] 潘志鑫,卿静雯.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的分析[J].运动精品,2018,37(5):73-74.

[4] 刘凌鸿.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细节问题与强化方法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8(6):108-109.

1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