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语(宪问阅读题答案)

论语(宪问阅读题答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论语》(宪问)阅读题答案

一、禹、稷躬稼的目的是用“德”的温和方式来治理国家,改变羿、奡统治时期给百姓带来的困苦,稳定自己的统治,这符合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儒家思想,一直都是重劳心、轻劳力的,就是好礼、好义、好信、以身作则,倡导礼、义、信。在孔子看来,弟子更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如此,劳力者自然就会敬服、听话、忠实、归顺,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二、(1)B(孔子并非不讲利,而是反对见利忘义。)

(2)子张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从他的话里可以看出孔子提倡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这是孔子一贯的人生态度。

三、【解析】 (1)“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应为“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

【答案】 (1)B

(2)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人应该见利思义,而不应见利忘义。有勇力者也应秉承义的原则,否则会成为祸害。

四、(1)D(错在“在小山沟里经营劳作”,“自经”是“上吊自杀”之意。)

(2)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批评。但他又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

1

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他肯定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对于未能殉主的管仲,并不因其人格上的缺失而加以否定,而是从更大的社会背景看问题——其为民免除了战争之苦,而赞之曰“如其仁,如其仁”。可见孔子对“仁”的评价,基本上是根据是否在历史上对民众和社会有利,这意味着“仁”并不仅仅是个体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即不仅是个体心性之仁,而是社会之仁、普遍之仁。)

五、(1)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1分)

(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4.(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六、参: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4分)

七、(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

2

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八、(1)愤慨(担忧)、无奈 (2)体现了孔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原则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九、 (1)B(孔子认为今之学者只是为了他人的赞美而求学;孟子认为,今之君子将错就错,不知悔改;孔孟二人对待古人今人的看法基本上是是古非今。)

(2)古之君子,有了过失就改正,百姓都可见到,他们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因此,等到他们改正的时候,百姓依然敬仰他们。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装饰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

(孟子)说:“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过失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了过失却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他们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老百姓都看得到;等到他们改正的时候,老百姓依然敬仰他们。现在的君子,哪里只是将错就错,甚至于为了掩盖过失寻找种种借口。”

十51、(1)D(“过”,是“超过”,不是“指出过失”。句意为“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2)孔子希望人们谨言慎行,先做后说,少说多做;要言行一致,以行动取信于人。我认为,当今社

3

会需要行动力强的人,如果只会夸夸其谈而做不好实事,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我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言在行先,有时可以先声夺人,为自己赢得一些进取的机会。)

【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可以说是一个君子了)。”(2.13)

孔子说:“古代人不把话轻易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4.22)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4.24)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14.27)

十一、(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

(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十二、32、(1)A(“修己以敬”是指修养自己而使自己符合敬重和谨慎的原则,“以”是表目的;“以敬修己”是指用敬重和谨慎的原则来修养、提高自己,这里的“以”表手段。)

4

(2)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使民众皆安。此处说明,安百姓,尧舜犹难,即告诉子路,安民的工作没有止境,但其基本工作则是“修己以敬”。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