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来源:华拓科技网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 1. 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A. 2550微米 B. 255厘米 C. 255毫米 2. 在以下单位换算的算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 8千米 千米 米 米

D. 米

B. 28厘米 米 米

C. 800分米 分米 米 D. 3厘米 毫米

3. 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

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将摆长适当增长 B. 将摆长适当缩短 C. 将摆动的幅度增大 D. 将摆球的质量减小

4. 关于打点计时器和钟表测量时间的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和钟表都能测量极短的时间 B. 打点计时器和钟表都不能测量极短的时间

C. 打点计时器能测量极短的时间,钟表不能测量极短的时间 D. 打点计时器不能测量极短的时间,钟表能测量极短的时间

5. 如图所示,是初二的某同学参观科技馆时与火箭模型的合影,请估测火箭模型的高

度约为( )

A. 15米 B. 10米 C. 6米 D. 3米

6.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

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 如图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则声音的传播可能是由( )

A. 气体 液体 B. 液体 气体

C. 液体 固体 气体 D. 气体 固体

第1页,共23页

8. 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

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

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9. 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拨动如图所示的锯条,它能用来研究

乐音特征中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以上都可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0. 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这个标准叫做______。 11. 光在同种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为______

米/秒。

12. 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①初二某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3______; ②一听易拉罐可乐的质量大约是350______; ③圆珠笔的直径为8.0______; ④常见啤酒瓶容积为0______;

13. 如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乐音

波形,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4. 如图所示的节拍器,它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

定的。由此可见,节拍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作为计时工具。若该节拍器每分钟摆动120次,则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为______秒。

15. 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

这说明______能传声,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第2页,共23页

16. 为了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______表示光的传播______和

______。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建立的一种______模型。(选填“理想”或“猜想”)

17.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入射角为______度,反射

角为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若镜面转过30度,则这时入射角为______度,反射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 18. 从平面镜中看到一个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

刻应为______。 19.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计量噪声强

弱常用______做单位。

20. 如图所示是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两束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

光线,用作图的方法找出点光源S的位置。

21. 指出下列图中的实验器材是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A器材测量______;

B器材测量物体的______。

C器材测量物体的______,此时测量值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22. 如图所示,光线射到一平面镜,请画出反射光线,在图中标出标出反射角。

23. 如图太阳光与地面成45°角斜射过来,要使光线沿竖直方

向反射入井中,求作:

(1)反射光线、平面镜的位置。

(2)计算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是______。

第3页,共23页

24. 用对称法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5.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做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入射点不变

是为了保证______的位置不变,便于从光具盘上直接读出反射角。,图中O点为入

ON为法线,射点,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AO CO EO 入射角 50° 40° 20° 反射角 1 2 3 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______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_____。

第二步,把小门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6. 如图是三个声音的图象比较1和2,音调较高是______,响度较大是______;比较

2和3,音调______,响度较大是______。

第4页,共23页

27. 如图在甲、乙两同学在合作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用______来代替平面镜,因为用真的平面镜只能看到蜡烛的像,而无法确定______。

(2)实验时要移动镜后不点燃的蜡烛,直到它看上去好像点燃似的,这是为了更准确地比较______的大小和______的大小关系。

(3)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大小______,它们的连线跟玻璃板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8. 如图,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

29.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A是人眼所在的位置。现遮

住平面镜上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了。作图确定Q点的位置。

第5页,共23页

30. 用对称法画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1. 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画出图中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并

用阴影表示出在镜前看到像S’的范围。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2.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图。小丽把小红、小

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

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从O点到小球小球摆动距中小球往返摆小球往返摆实验序号 小球质量m/g 中心的距离心线最大距离动10次所动10次所用L/m S/m 用时间t/s 时间to/s 1 2 3 4 5 20 20 20 30 30 0.8 1.0 1.2 1.0 1.0 0.10 0.14 0.10 0.14 0.10 18.0 20.0 22.0 20.0 20.0 1.80 2.00 2.20 2.00 2.00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第6页,共23页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_____有关,与______无关。

第7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5.5cm=255mm=255000μm=0.255m,故A、B、D错误 故选:C。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答题。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物理量是数据有助于解该类习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B

【解析】

解:

A、“8千米×100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B、换算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 C、“800分米3×

”得到的单位不是“米3”。此选项错误;

D、“3×1000”得到的数值无单位。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物理量不同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无论任何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都应只对单位换算,而很多同学往往将倍数也运算在其中,从而导致了错误。 3.【答案】A

【解析】

解:

摆钟的摆动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和摆角无关,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说明钟表的摆动周期短了,所以应该将表的摆长调长些。 故选:A。

第8页,共23页

生活中的机械摆钟无论形状大小如何,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和摆角无关,可以通过调整摆的长度来调整摆动时间,因为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摆长越短,摆动周期越短。

本题很好的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是常见的题型,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4.【答案】C

【解析】

解: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打点计时器能测量极短的时间,即0.02s。

钟表是平时测量时间的仪表,钟表的分度值为1s,不能测量极短的时间,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 钟表是平时测量时间的仪表。

本题考查了钟表和打点计时器的区别,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是关键。 5.【答案】C

【解析】

解:

初二同学的身高在1.65m左右,由图知,火箭模型的高度是中学生身高的3倍多一些,

1.65m=4.65m多一些,接近6m。 所以高度约s=vt=3×故选:C。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

第9页,共23页

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6.【答案】B

【解析】

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B。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接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7.【答案】A

【解析】

解: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必然是由水把声音传给鱼的,在声音传入水中之前还必须要经过气体的传播,可能经过固体鱼缸的传播;故路径可能为: 空气→水→鱼;也可能为:空气→鱼缸→水→鱼; 故选:A。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C

【解析】

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 故选:C。

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第10页,共23页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管乐器是靠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 9.【答案】A

【解析】

解:如图,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拨动锯条,则锯条的振动幅度会不同,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此这一实验可研究乐音中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选:A。

根据实验操作,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0.【答案】国际单位制

【解析】

解:测量物理量时的标准是国际单位制。 故答案为:国际单位制。

测量物理量时,国际上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国际单位制。 国际上长度的标准--1m,质量的标准--1kg,重力标准是1N等等。 11.【答案】均匀介质 真空 3×108

【解析】

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

108。 故答案为:均匀介质;真空;3×

(1)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

本题考查了光的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速度,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第11页,共23页

12.【答案】cm g mm mL

【解析】

解:

(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初二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3cm左右;

3

(2)一听易拉罐饮料的体积在350ml=350cm左右,质量约

m=ρV=1.0g/cm3×350cm3=350g;

(3)中学生写字用的圆珠笔的直径,在8.0mm左右;

3

(3)常见啤酒瓶容积为0cm=0mL左右。

故答案为:①cm;②g;③mm;④mL。

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3.【答案】a、b、c d

【解析】

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a、b、c三种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只有d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故选 a、b、c;d。

自然界有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听起来优美动人,我们称这类声音为乐音,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有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我们称这类声音为噪声,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人,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14.【答案】能 0.5

【解析】

解:

因为节拍器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将每两

第12页,共23页

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来计量时间,故节拍器能用来作为计时工具;

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 t=

=0.5s。

故答案为:能; 0.5。

节拍器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就和单摆一样,可以用来作为计时工具;知道节拍器每分钟摆动120次,可求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节拍器的应用,利用好条件“节拍器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

15.【答案】空气 水 固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解析】

解: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说明空气可以传递声音; 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是因为水也能传播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土电话”实验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空气;水;固体;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识记内容。

16.【答案】直线 路径 方向 理想

【解析】

解:(1)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2)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理想模型,这种研究

第13页,共23页

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故答案为:直线;路径;方向;理想。

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本题考查的是光线的概念和模型法的应用以及对物理学方法--模型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0 0 180 30 60°【解析】

解:

(1)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都是0°;因此入射角、反射角都为0°。

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度。

(2)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转过30°角,即∠DOM为30°,光路如图所示:

-∠DOM=90°-30°=60°入射光线与此时镜面的夹角∠AOD=90°, CO为镜面转过30度以后的法线,此时入射角∠AOC=90°-60°=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所以反射光线转过的角+30°=60°度为30°。 故答案为:0;0;180;30;60°。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第14页,共23页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 18.【答案】4:35

【解析】

解:把试卷翻过来,可以得到实际时间是4:35或实际时间=12:00-7:25=4:35。 故答案为:4:35。

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1)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2)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3)计算法:实际时间=12:00-钟表在平面镜中的时间。

判断钟表的实际时间方法很多,但是把试卷翻过来,是最简单的最佳方法。 19.【答案】无规则振动 分贝(dB)

【解析】

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 故答案为:无规则振动;分贝(dB)。

(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过平面镜作出S′

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B、SC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15页,共23页

【解析】

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发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做出发光点来即可。 21.【答案】时间 质量 长度 1.30cm

【解析】

解:由图知:

①A器材是停表,用于测量时间的长短;

②B器材是托盘天平,在实验室中测量物体的质量;

③C器材是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3cm对齐,估读为2.3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0cm-1.00cm=1.30cm。 故答案为:时间;质量;长度;1.30cm。

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或仪器的用途及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作用及使用规则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22.【答案】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

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40°=5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90°,故反射角也为50°。

如图所示:

【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第16页,共23页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3.【答案】67.5°

【解析】

解:(1)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而反射光线又竖直方向射入水中,

+45°=135°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67.5°。

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而MN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67.5°=22.5°(2)OA与镜面的夹角为90°; 则镜面与水平的夹角为45°+22.5°=67.5°。 故答案为:(1)见上图;(2)67.5°。

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确定法线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平面镜的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在作图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定律内容,正确画出光路图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答案】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24.

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

第17页,共23页

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答案】法线 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始终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光线 反25.

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

解:保持入射点不变是为了保证法线的位置不变,便于从光具盘上直接读出反射角;

时,反射角也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所以当入射角为50°

时,反射角也等于40°时,反射角也等于50°;当入射角为40°;当入射角为20°于20°;

根据题意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由图示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始终分居在法线两侧;

把小门向后折,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因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表中的数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法线;50°、40°、20°;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始终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据此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②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可得出三线的关系。

③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改变承接反射光线的光屏所在的平面,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来进行判断。 ④根据表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18页,共23页

此题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主要研究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以及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6.【答案】1 1 相同 3

【解析】

解:(1)如图可知,1、2图中振动的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1振动频率快,故音调高,1偏离原位置大,振幅大,故1的响度大;

(2)比较2和3,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3偏离原位置大,振幅大,故3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1;1;相同;3。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7.【答案】玻璃板 像的位置 像与物 像物到镜面距离 相等 垂直

【解析】

解:

(1)实验中如果用平面镜,尽管成像更加清晰,但平面镜没有透光性,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无法确定像的具体位置;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能看到反射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可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可以得出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比较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后与镜面所在位置,可知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故答案为:(1)玻璃板;像的位置;(2)像与物;像物到镜面距离;(3)相等;垂直。 (1)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

第19页,共23页

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而平面镜只能反射光不能透过光。

(2)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只要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不难。 28.【答案】解:

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反射角为90°-30°=60°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解析】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在做光路图时,要注意以下细节:实线与虚线要区分开:实际光线画实线,并且有箭头表示传播方向,法线和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虚线。若告诉了入射角或反射角的度数,在图中一定要标注出来,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29.【答案】解:

作出S的像点S′,连接S′A,与平面镜交于一点Q,则遮住这个入射点,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

如下图所示:Q点在A与S的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处。

第20页,共23页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S的像点S′,A点是人的眼睛所在位置,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可确定入射点,则遮住这个入射点,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0.【答案】解: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对称点A′,同理作出B点的对

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

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要忘记虚像用虚线。

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31.【答案】解:作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像

点S′和平面镜的两个端点并延长,可得在镜前看到像S’的范围,如图所示:

第21页,共23页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S的像。 连接像点S′和平面镜的两个端点并延长,可得能看到像的范围。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32.【答案】2 4 1 3 4 5 绳长 小球的质量、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解析】

解:(1)要验证摆动一次的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应控制绳长、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2、4的实验符合实验要求;

(2)要验证摆动一次的时间与绳长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质量、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序号为1、3的实验符合实验要求;

(3)要验证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离开中心线的距离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质量、绳长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序号为4、5的实验符合实验要求;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绳长有关,与小球的质量、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无关;

故答案为:(1)2;4;(2)1;3;(3)4;5;(4)绳长;小球的质量、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第22页,共23页

据控制变量法,分析“探究小球摆动时间与小球质量、绳长、小球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变量,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序号进行答题;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小球摆动时间的因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第23页,共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