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3 Text A
债务到期,表现出您的信用来吧
[1] 弗兰克·卡普拉上个世纪中期所执导的假日电影经典《美妙人生》正在各个电视台热播。片中乔治·贝利粗心大意的叔叔不知把一笔银行还款资金放在了何处,从而导致一家人有可能陷入举债的窘境。看着走投无路的乔治冲着叔叔大喊大叫,您就尽情地偷着乐吧。
[2] “那笔钱在哪?“乔治大声质问道。“你明不明白把钱弄丢了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破产、丑闻、蹲监狱!”
[3] 丑闻?蹲监狱?听起来多么新鲜啊!美国,这个负债累累的国家和负债累累的公司安全的避风港,如今也成为了负债累累的公民的避风港。负债可是件非常酷的事儿。
[4] 如今,美国的消费者们每年都会卷入假日消费狂潮之中,从而使得自己债台高筑,美国人甚至给信用卡新取了一个爱称:“购物经费”。
[5] 不过,这笔购物经费现在也要失去控制了。最近,美国银行家协会对1000名消费者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没有制定过假日消费计划,即使这些人最后通常都不得不用大约六个月的时间来偿还度假所透支的借款。而且这些人都还不是穷人。此外,该项调查还发现,在这些透支信用卡的消费者中,44%的人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而只有4%的人年收入不到1.5万美元。
[6] 美国消费者目前需分期偿还的债务大约为一万两千亿美元,与4年前相比上涨了大约50%。信用卡持有者平均拥有4张卡以及4000美元的高利息债务。尽管如此,一些放债人已开始把目标对准了那些最缺乏信用以及最一目了然的潜在借债人,称这些人为“次优贷款者”的借债者。如今,美国的借贷犯罪案正不断攀升,个人破产数目也持续上升。
[7] 不过,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要知道,即使是破产也无法阻止人们从放债人手中借钱。
[8] 而曾经一度提倡储蓄和节俭的银行,如今也冷酷无情地大肆宣扬举债,或者应该说“信用”,这是放债人爱用的一个的词。每年,几十亿份信用卡申请书挤满了美国人的邮箱,其中第一银行、美信银行、花旗集团和大通曼哈顿银行这几家银行的信用卡申请书加在一块就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9] 现在,房屋抵押借款额最高可达房屋市面价值的125%,大大超出银行房屋抵押借款最多不能超过房屋价值80%的常规做法。从去年十月起,舰队金融集团已寄出了100多万张空白支票,面额从3000美元到1万美元不等,欢迎借款人使用这些支票来缴税或“将居室装饰一新”。
[10] “债务的功能就在于它能麻醉购买过程,”金融顾问同时也是《破产者》这本新书的作者史蒂芬·M·坡兰这样评价道。“如果是为了购买住房、汽车或是教育借债,没有问题。但如果是为了其它事情借债,那你就是个白痴。为了一瓶香槟,或是一个新衣柜,你就打算负债了吗?这些只能让你当时满足,得到一点短暂的快乐,这样做并不明智。”
[11] 负债现在也不丢人了。但对于经历过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那一代人而言负债却不是件光彩的事。究竟是从何时起事情发生了变化?
[12] 要确立文化领域的里程碑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在消费者透支这个问题上,1958年9月发生在加州弗雷的事件或许能算一个。当时,美洲银行把弗雷作为首个大批量寄送信用卡的城市,这在约瑟夫·罗可拉的《人人有份:中产阶级如何成为了金钱阶级的一员》一书中有详细记述。6万张信用卡淹没了弗雷大大小小的邮箱。一年多一点之后,200万张信用卡开始在加州流通使用。
[13] “当时,对信用卡这种东西,弗雷的居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向往之情,他们甚至连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都一无所知,”罗可拉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从
那时起,似涓涓细流一般开始了我们现在称之为金融产品的这类东西的流通使用,其目标客户主要是中产阶级。到了80年代,这些金融产品便如雪崩般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
[14]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信用卡透支者因为厌恶经济大萧条时期对财务状况出现的风险,因此每月都还能还清信用卡上的债务。消费者透支信用卡这一现象要再经过十年,待到通货膨胀失控,才会成为社会风潮。
[15] “信用卡使得透支成为可能,通货膨胀不过是导火索,”罗可拉先生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开始意识到,由于通货膨胀,信用卡透支成为了一件说得过去的事。”
[16] 美国的信用卡透支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要知道,乔治亚州最初是作为借债人的殖民地而建立起来的。此外,托马斯·杰斐逊一生都在花钱买享乐,死时负债累累,这可是能令伊梅尔达·马科斯都感到脸红的事。
[17] 不过,多年来,只有少数像杰斐逊这样的社会精英才有可能为了个人消费而大肆举债。农民和其他一些借债者大多是为了生产某种东西才借钱。清教徒和贵格教派的教徒视个人过度举债为罪过。而这些观点直到不久以前,人们还普遍坚信这些观点。在19世纪头十年,年末并不是假日疯狂购物,而是人们偿还债务,以清白的历史记录和问心无愧地开始新的一年的时候。
[18] “负债在19世纪还是洪水猛兽,”赫福斯特拉大学的金融历史学家罗伯特·索伯尔这样点评。“在19世纪,抵押借款期要短得多,仅仅只有10年左右。当时,还清抵押借款对全家人来说算是大事一件。而如今,人们甚至根本不把抵押借款当作是借债。”
[19] 诚然,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还没有出现像录像机、天伯伦牌或是杰普牌服装这些让人心痒欲购的商品。不过随着受经济大萧条时期冲击的惊恐情绪渐渐平复以及二战后消费繁荣的出现,美国人早已调整好心态重新看待借债问题。他们所
需的只是信用卡和刺激通货膨胀率飞涨的一点点推动力。
[20] 如今,成本不断上涨。在过去五年里,尽管经济十分强劲,消费者透支信用卡的龙头一直大开着,一些借债者已开始观望,跃跃欲试。包括像Advanta这样快速成长的信用卡发行商在内的几家信用卡公司,通过提供诱惑性的初始利率赢得了一些风险较高的信用卡透支者之后,财务状况遭到了重创。今年,Advanta及其他几家大型信用卡发行公司用于填补信用卡销账急剧上涨。如果经济大幅度滑坡,美国人对信用卡透支的痴迷甚至也许会出现更为不堪的逆转。
[21] “人们对金钱通常持有某种固定的看法,除非出现某种剧变,否则无法改变他们的看法,”罗可拉先生在书中写道。他还告诉我们,只有经济急速滑坡人们才能意识到只有减轻债务才是明智之举。
[22] 如果《美丽人生》里的对白让你觉得滑稽奇怪,不看该台就是了,可以转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线频道。从周一到周五,每晚都有一个节目叫做“债务”。该节目为参赛选手提供赢取足够的钱来还清其个人债务的机会。不过,也许应该说是获得信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