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题研究报告(4篇)

课题研究报告(4篇)

来源:华拓科技网

课题研究报告

  一、选题背景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我校学生书写质量普遍不高,不论日常作业的书写还是做单元检测的卷面都存在书写不认真、不规范的情况。书写不认真,不但从感观上不美观,而且是耐心的表现。反思学生书写质量差的原因,我认为当前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材容量较大,学生的学习节奏加快,因此,用于书写训练的时间不断压缩,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状况。其实,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变得细心,严谨,认真,从而受益终生。因此,我校确定了“小学生书写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的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写好汉字,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一种体现。让学生从写字的初始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我认为: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手眼的协调能力。他还是未来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都有作用。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三、实用价值

  《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鉴于以上学生和教师的在写字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如何指导学生写字,让学生对书写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完成新课标对学生不同学段写字的目标要求,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写好每一个字,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同时,不仅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意识,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书写不良习惯矫正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 20xx.5.1——20xx.5.22 )

  1、选择课题、分析现状,查看相关的资料,(作业、练习等)制定课题方案。

  2、开展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

  第二阶段( 20xx.6——20xx.8 )

  1、小学生书写不良习惯的表现研究。

  2、以学习、讨论、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理论结合实践展开研究。

  3、做好个案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总结。

  4、总结小学生书写不良习惯的策略方法。

  第三阶段( 20xx.9——20xx.10 )

  1、汇总各种资料的编辑。

  2、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效果

  1、形成研究论文。

  2、撰写研究案例。

  3、汇总成果报告。

  4、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报告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此刻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午时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异常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所以,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提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比较,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能够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证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一样的颜色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压力。

  (5)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提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能够多植树,树木能够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必须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经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必须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能够的,但依此刻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所以这种想法仅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能够利用太阳的高热能来发电,在某些高原地区长年受到太阳的照射,我们就在那里安装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仪器,同样我们也能够在高楼大厦上安装此种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很多减少,因为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砍伐,也能够减少燃煤的数量。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甚至能够倒卖电给发电公司,同时,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适宜的室内温度,夏不热,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专家提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与对它的使用加以;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景,这样才能保证那里的人们的健康。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比如:运动、颜色、食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国家名称、季节、天气等,在这些内容中大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只是这些因素不像思品课那样显而易见,必须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才能发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让他们学会尊重、关心、乐于帮助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通过家访或者调查问卷,不但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时品德方面的表现,然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更为重要。唐宋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也说明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关注学生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让学生在说学做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德育的渗透。

  2、关注过程的原则。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教师的反思过程。

  3、关注研究的原则。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时渗透德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如何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研究课题实际是从不断发现问题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方案。

  2、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学习表现,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探索解决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得失,同时认真地学习相关理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充实和修订方案,改进操作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搜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框架;

  2、制定实施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按照计划,分段实施。

  3、阶段性成果展示。

  4、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鉴定。

  (三)总结鉴定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促进了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德育观。德育形式采取以浸润、熏陶、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体验成长,德育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收到德育的预期效果 。

  2、优化了班集体建设。(1)在思想上,凝聚力加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每位同学身上体现:尤其是在每周一升旗时候,同学们都站得板板正正,深情地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2)在行为习惯上,文明礼貌用语流行于课内外,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人人积极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时时保持班级内外的整洁。(3)在英语学习方面,原来有些学生不喜欢英语,逐渐地他们越来越喜欢了,差不多每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3、促进了学生的成长。(1)学生变得比较阳光开朗大方、乐观上进,师生之间关系比较和谐,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向父母、老师敞开心扉交流沟通。回到家也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也学会了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好多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高兴得忙给老师打电话报喜。(2)学生很有风度。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公共汽车上主动让位,校内外大型活动井然有序,会后不留污物,公共场所礼貌待人。

  九、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通过德育要使学生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既学会包容又学会坚守、既不忘根又勇于创新,要求很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而且我们的学生对象是周期性的,四年又要换一茬。这种现实也决定了我的研究没有止境,需要沿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深化,是我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追求。 但我坚信,只要坚持,研究还会继续。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四、课题解决的'问题: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二)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儿童会通过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他们的教育影响,形成并获得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的行为习惯,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更多的教育、照顾他们,教育方式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四)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使父母明白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溺爱性、放任性、性、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放任性

  尤为不利于小学生责任心发展。

  (五)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而且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二)问卷调查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横沟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三)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研究工作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有教育科研指导改革实践,用教改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科研。

  八、具体读书安排:

  (一)书目单:

  《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新明著

  《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巫惠如著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印小青著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 陈陈著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王丽,傅金芝著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 毛卫民著

  (二)主要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经常做读书不急,写心得体会。每天固定的时间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四)读书安排:

  20xx年12月,阅读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掌握儿童发展心理;

  20xx年1月,阅读学习《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熟悉了解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方式方法。

  20xx年2月,阅读学习《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

  20xx年3月,阅读学习《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九、预期成果:

  (一)读书笔记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完成《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20xx年1月,完成《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的读书笔记;

  20xx年2月,完成《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读书笔记;

  20xx年3月,完成《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的读书笔记;

  (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完成对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分析 20xx年2月-20xx年3月,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分析。

  20xx年4月,完成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习惯养成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被试与取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依据王新明、巫惠如对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维度分类自行设计),对东海县某中心小学三年级三个班级的118名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118份问卷,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0.68%。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东海县某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3.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参阅由岳冬梅等人经过测试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自行修改与设计,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维度: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维度: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与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该量表由被试完成,题目计分方式为:回答“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不确定”记3分,“经常”记4分,“总是”记5分。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题目的得分相加,分别得到不同方式的总分。某侧面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其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在本研究中,存在不足,由于小学三年级被试对部分题目不能完全理解,可能会影响某些题目的回答效果。另外,这几年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本问卷中有少许几题是关于兄弟姐妹的,可能不太适合独生子女回答,但是考虑到这几题属于“偏爱被试”这一维度,如果删去,可能会影响到问卷的信度或效度,所以保留这些题目,只是在计分方式上稍作修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