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里有很多人都戴手表。有一天,程睿鹏告诉我,一次他洗手时没摘手表,看到也没事,就在洗澡时也没摘,可出来时,却发现坏了,问我为什么。于是我们随机买了2块较贵,2块路边摊上很便宜的手表来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防水手表的特征,看看这些手表是否符合。
2、询问专业厂家和维修部,获取更多信息。
3、仔细阅读说明书,看看是否遗漏了什么。
4、亲自尝试,将手表逐个浸入冷、热水中,将防水和不防水的手表区别进行归类总结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手表名称冷水中热水中
米奇表没有坏坏了
指针表没有坏坏了
10元电子表竟坏了坏了
专业潜水表没有坏没有坏
看来很多手表在热水中都会坏啊!
四、结论
1、螺旋式防水手表
它的表壳上壳与后盖都有螺纹,依靠螺纹的作用使上壳与后盖紧紧旋合。所以能起到防水作用。
2、套压式防水手表
它的后盖里面有一圈高凸的子口,使上表壳和后盖能紧密地扣压起来。所以能起到防水作用。
(以上除了专业特制,都无法防热水)
3、不防水手表
它的表壳是由上圈、中框(两者相等于螺旋式防水手表的上壳)和后盖三个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形式的手表,由于表壳部分没有防水设施,所以不起防水作用。
研究报告
我局对《北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附件,按相关的规程规范进行审查,审查意见如下:
一、工程的供水范围、建设的必要性
本工程三栋屋工程点、李家工程点、莲花岗工程点、枫树下工程点、黄竹坪工程点、新村工程点、乐昌自来水公司扩网工程7个工程点涉及供水范围为北乡镇的新村、黄坌、前村、下西坑、茅坪行政村。供水总人口为3137人。涉及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137人。
工程解决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类型符合20__年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复核成果。
农村饮水不安全影响到供水区域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我省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是当地和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符合国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我省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方案。
二、工程的供水规模
基本同意工程确定的用水构成及相应的用水定额。
原则同意工程确定的各工程点合计总供水规模374t/d。
三、水源的选择
基本同意6个工程点以坑水为水源,1个工程点采用自来水厂扩网型式。通过建设水陂以及相应净水、供水管网等设施集中供水的方式。
基本同意报告水文分析成果,水源水量基本可以满足用水要求。下一阶段应考虑枯水年年内分配不均因素。
根据乐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源水质的检验报告,各工程点的水源水质都能满足工程对水源水质的要求。
根据乐昌市自来水厂的承诺,乐昌自来水厂的水质、水量、水压能满足供水要求。
四、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北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7宗相互的小型饮水工程组成,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__)规定,三栋屋工程、李家工程、莲花岗工程、枫树下工程、黄竹坪工程、新村工程、乐昌自来水公司扩网工程为ⅴ型。主要建筑物的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
同意本工程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2、工程总体布置
基本同意本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陂头引水工程均为新建浆砌石陂头挡水,由管道引水至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净化消毒后,由输水管道至各集中供水点,主要建筑物由陂头、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引水管道和输水管道组成。水源为山溪水,取水点高程较高,可满足自流供水的要求。
同意供水管道和供水管网采用地埋式布置。同意水利计算采用时变化系数及水头损失计算方法,同意采用符合国家质检合格和卫生许可的钢管、塑料(pe、pvc-u)管作为引供水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同意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总工期6、5个月。
六、投资估算
基本同意以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__]2号文件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为估算编制依据。
基本同意定额依据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基[20__]2号文件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试行)》、《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试行)》、《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乘以可研阶段系数1、1。
原上报各工程点合计总估算300、93万元。经复核,基本同意各工程点合计总估算300、93万元。
研究报告
题目: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研究报告
班级:九年一班
姓名:某某
内容: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每年都会因交通事故而致死、伤残大量人员,财产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特别要提高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严禁酒后、疲劳、超速违规驾驶。
目的: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方法:查阅书籍以及互联网
过程:儿童交通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近年来,除了学龄前及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普及之外,不少地区也举办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课程,或修建专业的体验馆,针对儿童或小学生在特定的场馆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步行者和驾驶者的身份进行体验,从而正确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并培养在危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避免发生交通伤亡事件等。并懂得宣传交通知识。
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xx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与20xx年相比,分别下降19%、10%、25%、15%、39%。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珍重生命,注意安全。截至20xx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1.9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约2.05亿人,中国已经大踏步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值得社会关注并亟待采取有效措施的是,有数据显示,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儿童伤害和死亡率在1985~1999年的15年间增长了81%。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
很难对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但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对孩子的交通安全很重要,因为大多情况下孩子是在家长的带领或嘱咐下完成交通的。学校可采取“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如家长接送小孩上下学途中让小孩来提醒家长遵守交规)来提高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从而在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动,家长和子女互相学习和提醒。在没有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情况下,家长应知道叮嘱哪些事项,告诉孩子们在单独时要等到与大人或大龄同学一起过街。
结论:
①全体同学要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交通法规。
②校内文明守纪,楼道内轻声轻步,绝不打闹,不做危险的游戏。
③校外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翻越护栏。十字路口一定要看清红绿灯。
④马路上行走时要集中精力,不看书、不听音乐、不打闹。
研究报告
一、调查结果基本情况的阐述
第一个问题到第五个问题都是调查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男性250人,女性250人;其中18至30岁90人,31至40岁95人,41至50岁105人,50至60岁100人,61岁以上105人;现在或曾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25人,国有企业130人,私营企业125人,自由职业或无业120人。在这一部分的调查中,对是否参加养老保险这一项的回答中,选择参加的受访者有425人,就调查结果而言,覆盖率已达到85%,而且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的受访者,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至30岁自由职业或无业的人群中。
第六个问题开始是对养老保险基本情况的调查。问题六:“您对当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吗?”有180人认为满意,有195人认为一般,有125人认为不满意;问题七:“您对养老保险的具体是否了解?”有95人选择了解,有130人选择一般了解,有275人选择不了解;问题八:“您对现阶段养老保险中个人缴纳费用的额度负担是否困难?”有256人认为没有困难,有121人认为有点困难,有123人认为负担沉重;问题九:“您认为现阶段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否能够满足您的养老生活需要?”有185人认为基本能够满足,有315人认为不能满足,待遇水平低;问题十:“您是否投资了其他方式的养老保险?”有255人选择没有投资其他方式的养老保险,有185人选择购买了保险公司的商业养老保险,有60人选择其他;问题十一:“您更认可以下哪种养老方式?”有92人选择自我养老储蓄,有180人选择家庭养老,有23人选择养老院养老,有205人选择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问题十二:“您认为目前养老保险运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178人选择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低,有32人选择个人缴纳的费用高,有219人选择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及时了解详细情况,有71人选择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不够。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只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人占了受访者的三分之二,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满意程度较低。另外受访者对现阶段养老保险个人缴纳费用负担是否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虽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困难,受访者基本上对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费用表示可以承担。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认
为有负担。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我们不断努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经济困难的人群,并通过调研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订适合各个群体的缴费额度,提高民众的满意程度。
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受访者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情况了解程度较低,仅仅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访者了解养老保险的详细情况,其余五分之四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一点或完全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详细的了解。本次调查问卷也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调查,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老保险宣传的力度不够,人们不能及时了解的详细情况及变化。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应当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了解。因此,应当采取措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信息平台,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民众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除了对一些基本情况的调查,还就受访者更认可哪一种养老方式做了调查。受访者最认可的养老方式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和缴纳老保险养老这两种方式上,各占受访者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的受访者选择自我储蓄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其它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结构由原来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4-2-1”型家庭结构,即两个大人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养老负担沉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虽然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可缴纳养老保险养老,但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家庭养老。调查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养老院集中养老及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方式越来越来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因此,加强养老院的投入,增加养老院的数量,并大力宣传和提倡
养老院养老等区别于传统养老的养老方式,对于缓解愈来愈重的养老压力有积极的意义。
本篇调查报告是对实际调研材料的归纳和分析,但是由于问卷的设计及篇幅的,仅就养老保险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现行养老制度的实施作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维军。内蒙古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xx,
(5)。
[2]安锦。完善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实践,20xx, (1)。
研究报告
“闯红灯”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在十字路口,有很多人都会闯红灯。我最近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调查的对象和问题
我调查了三个人,一个是急性子的妈妈,一个是老实的爸爸,还有一个是温柔的姐姐。她刚从长沙工作回来。
我准备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你闯过红灯吗?
第二个:你为什么闯红灯?
第三个:你闯红灯后是什么感受?
第四个:你知道红灯的害处吗?
每个问题的`回答
妈妈对问题的回答:妈妈说只闯过三次红灯,而且闯红灯的时间都是晚上九十点钟左右。而且都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我妈是一个急性子,看到没有车辆经过就着急地闯了红灯。
爸爸对问题的回答:爸爸说他没有闯过红灯,基本上很守交通规则,不会违反。
姐姐对问题的回答:姐姐跟爸爸一样,也很守交通规则,但是姐姐有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有时过马路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样很不安全。
我的结论和建议
我觉得:“闯红灯”这种行为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和素质。
我有两条建议:
1、尽量延长行人绿灯的时间。
2、如果是第一次闯红灯,只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屡教不改,学生处罚10个青蛙跳,成年人罚10元钱和10个青蛙跳;老年人就进行教育和处罚两次不能坐公交车。
希望人人都不要闯红灯,因为一秒钟的车祸,会毁掉一辈子的幸福。
研究报告
失独者的心理状态: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在很多失独家庭里,他们在失去唯一的子女之后无法走出阴影,总觉得上天不公平,觉得自己倒霉,他们就想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而灾难为什么就发生自己身上呢?所以渐渐的他们便进入一个死循环,越是觉得不公平,就越自闭越孤独,从一个失独者又变成了一个孤独者。目前失独家庭中很多父母都说孩子去世后,自己就变成了双面人。在人前强打精神,回家就陷入痛苦当中,所有他们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他们认为亲戚们也不能理解他们,有时他们见到亲戚朋友家的孩子时,就会产生一种睹物思人的情怀,从而使他们更加悲伤,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不出门。而且有些父母在失去子女之后,渐渐的觉得自己以后不可能再快乐,也不敢再快乐了。因为在他们想来自己的孩子都走了,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快乐的呢,就算遇到快乐的事他们也不敢表露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才是一个失去子女后的父母所应该表现的样子。这就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因素了,因为在中国人眼中,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孩子都没了的话,那做父母的还有什么资格和脸面去面对未来呢?然而在外国人眼中则不一样了,他们认为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就算孩子没了,父母依然要且会开心的生活下去。
为了帮助这些失独者,有一些人就建议何不重新领养一个孩子呢?然后在我们调查之后发现重新领养孩子的失独者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失去的孩子是最好的,内心充满着对自己孩子的眷念,很难再接受其他孩子。
其实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人总是会这样那样的胡思乱想,在失独者看来,那些没有失去孩子的人不知道他们的痛苦,从而产生了隔阂。隔阂一旦产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会产生裂缝,从而使他们越来越疏离人群。
针对失独者的治疗措施:
在失独者中,最为常见的有三种病,第一种是失眠,第二种是视力差,因为他们常年日久经常不时地哭泣流泪,把眼睛都哭坏了;第三种是因为孩子离世后受到了太大的悲痛和刺激,许多人因此得了自闭症。
这三种病可以说既是生理疾病又是心理疾病,由于唯一的子女的离世,让他们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彷徨,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导致身体各方面机能的下降,从而产生失眠、视力差等毛病。而更多的人则是受不了沉重的打击,精神面临崩溃,加上没有收到社会的重视,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患上各种精神疾病。针对失独群体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以及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等形式进行疏导。而对于那些家庭条件相对不错的失独者可以采用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一种使用歌曲和乐器来改善老人自闭孤独的治疗方法。许多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证明,音乐在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丰富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理智障碍,加强老年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
针对失独家庭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全国“失独”家庭总量进行排摸统计,充分掌握“失独”家庭的有关实际情况,并据此研究制定或完善相关。
2.建议尽快提高对“失独”家庭的经济补助。补助标准建议为: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扶助金;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的扶助金。地方可结合实际,提高补助标准。
3.修改部分不合理规定。针对“必须是独生子女在16周岁之前意外伤残或者死亡的,才能获得补助”提出放宽年龄——在子女成婚前;又如,领取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补贴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一方再婚后就不能领取)的条件等。
4.引入商业保险模式,由每年为这些“失独”家庭购买一定金额的综合或专项商业保险,当被保险人到达一定年龄或发生状况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又可减轻的负担。
5.适时调整计划生育。当前,双独子女夫妇已被允许生育二胎,这对减少“失独”现象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对非双独子女夫妇来说,“失独”风险依然存在。面对众多专家对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质疑,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适时调整计划生育,如开放对非双独子女夫妇的二胎。
6.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关注“失独”家庭问题,从日常照顾、心理疏导等方面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关怀。特别是社区应该为“失独”家庭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支持,这方面各有关方面应该加大探索实践的力度。
7.从更高的层面讲,对“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应转向养老制度本身,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制度。比如两个人时居家养老,当只剩下一个人时,和同命人在一起集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