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
感悟还比较浅薄,不过品读后着实感觉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其中蕴藏的细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师推荐。有人对其评价是:这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间与之结缘,翻开品读一番,受益匪浅,简练的文字,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感受益无穷。坦白的讲,很多言辞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实际的经历有限。仅就感悟颇深的几点谈起:《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心虚明理 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举个小例子,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尽心思,学生们还是面无表情,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暴怒处之还是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呢?还是……对待学生也要有一种胸襟,所谓律己宜严,待人宜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徜徉在此书中,带给你的是另一种境界,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烦恼毫无存在的意义,在体验真理的同时让我们一并收获快乐。该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法一一述说,我想说,读这本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交谈,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烦恼、你的忧虑在细小的情理中帮你消除。
呈上一句话:读书能够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体现也会因人而异,我们争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与书为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去感悟幸福、体验快乐。总之,读书就是学习,就是反思,就是进步,也就是成长。争做幸福的读书人……
《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
这是一部类似《论语》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也是历代文人士子竞相把玩的一部应世奇书。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书囊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处事智慧,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从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寂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文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几乎阐述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但核心主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入世,一个是出世。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
人说,如果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那么一部《菜根谭》即可润物一生。《菜根谭》需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菜根才会越嚼越香,心智才能越来越高。它的外表一点也不显眼,看似平淡的话语,细读之下却能让人回味无穷,顿生无限感慨。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由此可知,万事万物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我曾抱怨过很多,但现在我会静心做好该做的,希望能成为生于秽而成于洁的蝉。
“偏激之人,难建功业。躁性者大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者固执,如死水腐木,生机已死;俱难建功立业而延福祉。”看到这一点,心里不禁一颤,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想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而如今终于知道该如何完善自己,我会努力去改变,有激情地做事,有热情地待人,在大学里完成应修的课业。
“云止水中,动静适宜。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鸳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我曾是一个很好动的女孩,我也一度是一个很封闭的女孩,有时太动,却觉茫然;有时太静,却觉抑郁。我一直希望能找到解开的办法。现在才知道,在沉寂的水中也有跃动的鱼,以这种心态来观察万事万物,这样才能找到心灵的平衡。
“乐者不言,言者不乐。谈山林之乐者,未必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佛祖曾在西天拈花无语,众弟子中惟迦叶拈指微笑。真正懂的人,什么都不用说,一个微笑足矣。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经历万千头发斑白之时,真正有了感悟,却望着画船外的雨丝,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一条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也教会了我如何辨人。
《菜根谭》的每一条读来都能让人感慨颇多,但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作者基本上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讲述入世,采用佛、道的思想讲述出世。我是一个俗人,有着人们所说的那么一点进取心,故而对书中“省事为适,全真”不敢苟同。多才不如平凡,无才能够保全自己的真实本性,但我一直希望自己多才多艺,不愿做一个平凡无才的人。我认为多才多艺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本性。也许在这一点上我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而作者是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来看的吧!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能流传至今,受到各种各样的人的追捧与细心研读,的确是有道理的。如果有人问我,青少年必读的书目有哪些,我一定会强烈地推荐这本书。它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地品味一番。泡上一杯香茗,在窗明几净的室内,静心品读,相信你和我一样,定能收获不少。
《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