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爱国不仅是说说而已,我们既是爱国的行动者也是爱国的宣传者,我们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
近日,、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学习贯彻《纲要》精神,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纲要》的重要意义,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着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凝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纲要》学习,将爱国主义精神主动融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教育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使之成为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内容:一是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教育;三是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教育;四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是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七是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八是加强教育和国防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社会各界的代表性人士具有较强示范效应。要坚持信任尊重团结引导,增进和凝聚政治共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扩大团结面,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和社会担当。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
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临难不屈,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扛起爱国的大旗。为使爱国主义扎实开展,教育系统提出“行动”“六大举措”用来培养、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今是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爱国的行动却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本次疫情那些坚守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那便是爱国的体现。当代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爱国之情转换为报国之行。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做好宣传工作。这样爱国教育才能更好的落实!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
社北京11月12日电近日,、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随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培育新人,最重要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爱国情,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明显,一个从小看五星红旗、听国歌长大的孩子,即使一时不能明白其意义,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爱国情怀也一定会影响他的价值观。不论中华儿女身在何处,都应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始终把爱国情怀深深扎根于心底,而这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自古有之,也涌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爱国主义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
时间上,从古、今两个维度把握整个文化基因的脉络,谈谈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尧舜禹,再到夏开启封建王朝,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秦汉到唐宋,中华文化达到了巅峰;从明清到近现代,在继承与突破中,我们走过了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是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流传下来的。进入现代,中华民族历史的关键抉择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彻底摆脱了丧权辱国的局面,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问答飞跃,制度、文化、道路、理论值的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加焕发光彩,集中力量办大事,让我们能够走过一个个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也能越过一个个“雄关漫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都愿意在家庭的温暖中成长、生活,国家强大了,家庭、个人才会岁月静好。
空间上,从中、外两个维度把握爱国主义的现实需求,讲讲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总在出访各国时也总是强调“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我们在世界文明对话中,能够获得尊重,就在于我们的传承,说白了就是拿得出手。所以今天我们爱国,首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获得灵感、启发思考。有人曾说过,现在社会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能在孔子的论述中周到解决之道。我们传承发扬好传统文化,就是把炎黄文化的基因深入骨髓、遗传千秋。总曾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过:“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再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我们现在享受着祖国发展的共享成果,生活越来越好,对比那些在战乱、宗教冲突、缺水少粮的贫困国家,我们已经够幸福的了,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国,爱国是我们的本分,也是理所应当的。整个人类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继续开放,在开放中学习借鉴、互补不足,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因此,爱国不是狭义的,而是包容、共存的,“一带一路”“永不称霸”“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广,路也越来越好走,我们爱国就要崇尚和平,在圆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和平。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爱国主义纲要,我觉的作为高校的科任老师和辅导员,要持续自我提升的追求,强化爱国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有意识增加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同学们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正确爱国,理性爱国,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人的精神追求。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必然体现为党人不变的精神追求。改革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逐渐富起来、强起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如果摒弃了我们原有的精神追求,就会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甚至走向犯罪深渊。坚定理想信念,执着于主义的精神追求,才能超越单纯的物质享受,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远保持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人的精神状态。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觉、真诚地为主义事业服务、献身的稳定心理和强烈情感倾向,是党人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补足精神之“钙”,骨头就硬,就能练就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昂扬锐气,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相反,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摇摆不定,败下阵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人的精神力量。主义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支配外在行为的强大内在精神力量,催人奋进,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体现时代要求的伟大精神,其实质都是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之所以有无数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一往无前,甘愿流血牺牲,归根结底就在于“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凝聚党心民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我们创业创新的精神力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