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副校长演讲稿

副校长演讲稿

来源:华拓科技网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采桑湖镇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盛典,在此,我代表采桑湖镇的全体干警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

  众所周知,我们学校是一所教育质量优秀,具有光荣传统、雄厚师资、良好校风的中学。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下面我就结合典型案例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法制讲座:

  一、青少年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

  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国刑事犯罪145万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为82万多人,占56%。从1980年到1995年xx年间,未成年人犯罪增加127%,进入90年代以来至今,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较80年代提前了2至3岁,其中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在增加。对此,我国也发出过红色警告: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低龄化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高度重视,曾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1991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1992年1月1日施行),通过实践,人们感到未成年人犯罪应以预防为主。经过五年的研讨、起草、修改,以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心内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6月28日在九届全国会十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期望借助法律的硬性规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辟通道。

  (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是依法律己的需要。

  因为要作到依法律己,必须首先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才能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要求必须做的。

  1、什么是犯罪?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是违反法律规定,危害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的利益,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例如,某中学学生王某,xx岁,开学时,其父亲给了他1000元钱交学费,在去学校途中不小心被偷了,王某心里很不服气,于是就偷了邻居的摩托车,这就构成了盗窃犯罪。从王某的盗窃犯罪我们可以看出犯罪有三个特点:一是违反了刑法的规定,具有违法性,二是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三是犯罪必须受到法律惩罚。

  这里我们来看一下犯罪的责任年龄问题。我国刑法第17条对刑事犯罪的责任年龄是这样划分的:一个是绝对刑事责任年龄,即根据刑法的规定只要是满xx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具有相应的责任能力,构成犯罪的话,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还有一个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就是已满14周岁不满xx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爆炸、放火、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另外法律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一律不负刑事责任,但对于给他人造成其他损失的,由其法定监护人依照法律规定予以赔偿,并加强对行为人的管教。

  2、什么违法?

  违法是指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有一定危害,应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是,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不必受到刑罚。它的主要特点有:首先违法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等的行为;其次违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不是很大,如故意伤害致轻微伤。第三,违法应当受到处罚,不是刑罚。比如,无证驾车,不戴头盔、早上放音响影响人家休息等等行为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违法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拘留和劳动教养。

  3、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结伙斗殴、寻衅滋事。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在公路上设置障碍、损毁、移动标志,私拉电网等。

  (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如殴打他人,非法他人人身自由;虐待家庭成员,侮辱他人或诽谤他人,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信件等。

  (4)侵犯公私财物行为。如。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偷窃、骗取抡夺公私财物。

  (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如明知赃物而窝藏、销毁、转移、购买,吸食毒品,偷开他人机动车辆,故意毁坏文物、污损文物;故意毁坏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故意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6)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如在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用火

  (7)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如无证驾驶车辆、醉酒驾车、禁止通行的地方强行通行、乱停放交通工具等。

  (8)违反户口管理的行为。如涂改户口、冒用他人户口证件、身份证。

  (9)卖淫

  (10)种植毒品

  (11)、传播黄色淫秽物品。

  4、几种常见的犯罪行为。

  (1)危害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如爆炸、放火、投毒罪等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常见的有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绑架等。

  (5)侵犯财产罪,如抢劫、抢夺、盗窃、诈骗、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