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彭于晏、霍建华、春夏……一票颜值上乘、演技实力和票房号召力都不差的演员出演,似为影片7月1日公映的《明月几时有》增添了不少商业色彩。但在导演一栏,“许鞍华”这三个字——— 这位曾经拍出《桃姐》、《黄金时代》的文艺片导演,又稳稳当当地把这份略俗气的商业气息妥帖地中和掉,甚至文艺质感还更胜一筹,最后倒和片子《明月几时有》的名字一般,引人惆怅忧伤起来。
不久前,《明月几时有》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做了公映。影片没有爆,这很自然;同时,它也没有收获一面倒的专业好评,争议主要集中在太过搞笑、不够严肃;故事过于零散、人物不够深刻。截至昨日下午4点,豆瓣有650人给该片评了分,平均成绩为6 。8,排除掉明显的水军账号,其实超过三分之二的影迷,给了《明月几时有》三星及四星的评价。再仔细看,不难发现,认定影片平庸或惊艳的差别,就取决于你是否接受甚至爱上故事的这种“散”。如果你能接受故事的“散”,你会被许鞍华的处理迷得神魂颠倒——— 从故事到演员表演,从配乐美术到运镜,都那么相得益彰;故事看似散、淡,但随着人物渐次出场,你不知道何时就陷进了情节和影片营造的那种怅然若失的氛围里。它不知不觉地,让你完全浸没在了那个风声鹤唳的凄冷时代。但与此同时,你会发现心里有股感动的暖流,这个电影是有温度的。于是已经有不少影评人把它归为“近年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