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学期,针对“学案教学”中的突出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一、实施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备课中的转化课做好准备,教学就会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需求,而且要创造一个与学生接近和协调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在突出学生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生物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既要突出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相关内容,又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帮助学生认同科学探索的特点,提高“科学素养”。
2.营造浓厚的学习案例文化氛围。
改革之初,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板报、标语、宣传品等方式,为学习计划教学改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具体措施是:(1)用宣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是所有人的期望,学习计划的改革势在必行的口号代替校园里的许多口号,并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教学走廊和教室的标语被拆除,代之以具有师生个性特征的“凡人语录”,激励师生尽快改革;教学区黑板报内容更新,教案教学改革的操作方法和流程被替换,使教案教学改革深入人心;教室黑板重新分组,有了组名和个性的宣言,演讲厅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展现了学生大师的地位。上述一些实践做法,为我校学习计划教学改革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3.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评价学生的方式也改变了
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主导的对象。老师经常用教学方法机械地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和“学”的地位在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在变化。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渐将课堂教学从强调“教”转向强调“学”,逐渐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大量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用手、口、主动去探索。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教师不能简单地使用教学方法,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绩效评估改为多重评估。在传统教学中,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经过学习计划教学的发展,我们丰富了评价模式和方法。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考核项目包括纪律、卫生、课堂表现和各种活动,分数量化。周一总结,一月总结表彰。元旦,除了表彰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外,还表彰了优秀的学习小组和团队成员,以及进步最大的人。还奖励了书画、演讲、跳绳、舞蹈、歌唱等单项比赛的.获胜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习计划教学改革的顺利稳步进行。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课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教师课前的努力和认真备课,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即如何用更精炼的语言和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于教师对最佳时间的把握,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类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在最佳时间内完成主要任务和解决关键问题。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教学过程一直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得到一些东西。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需要讨论的问题
1、课堂形式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形式:教师预测和预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只是“陈述知识点”或“讲解知识点或陈述规律性结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人关心学生有什么活动以及如何做。“学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要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是方式、方法、步骤)呈现给其他听课(或观察、检查、评价)的老师,彻底改变“一个字”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两种形式是可以同时存在,还是两种方式可以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我认为简单地否定其中一种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2.学习计划编制中的问题
我们在改革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首先,准备和写学习计划很难。现在班级人数大幅度减少,科目多为一人代替,学习计划的准备和编写都比较困难。其次,很难准备教案。有些课文需要两个甚至三个课时,不能一一准备。学生有时会感到累。如何对知识保持一颗强大的心,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难题。我们愿意给予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帮助。
3.学习计划应用中的问题:
当初我们规定一定要按照“学习计划”的模式来进行。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上。一旦我们开展问题引导、提问和探究活动,我们就不能在最后两节课完成一个学习计划。有些教师只是生搬硬套教学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周根据学科情况调整使用学习计划,但不少于两个。《简学计划》已经下发,老师可以为每节课写一份简学计划,从而灵活运用学习计划。
4.学生适应:
一开始老师反映学生基础差,不能适应学习计划的教学。孩子们习惯于跟着老师,听老师讲课,自己记笔记。说明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重视。
三、未来努力的方向
1.推进“学案教学”备课,加强指导,定期交流,使教师在设计“学案”中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教师培训和出国留学力度,积极吸收先进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推动“学案”教学的深化。
3.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案教学”是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既需要我们的引导,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比如在推进“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教师投入多,有的教师投入少,有的教师应对肤浅,甚至有的教师抵触。如何引导,如何需求,如何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自觉开展课程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