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发生于1363年元朝末年,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江南霸权的战略决战,以下是详细记载:战役背景陈友谅控制长江中游后自立为汉帝,为争夺江南霸权,1363年率60万大军(含后勤,核心战力约25万)围攻朱元璋占据的洪都(今南昌)。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率2万兵力坚守85天,为朱元璋回师争取了时间。朱元璋占据应天府(今南京),双方为
 
                  
                鄱阳湖之战的过程如下:一、战争背景与初期冲突 背景:元末,南方形成了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大势力。朱元璋为避免两线作战,决定先集中兵力西征陈友谅。初期冲突: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水军10万进攻应天府,被朱元璋打败后退回江州。朱元璋趁胜向西推进,攻占多地,实力增强。二、洪都告急与两...
 
                  
                也就是说,陈友谅大可只用少量兵力围住洪都就可以了,大量的兵力可以穿过鄱阳湖,攻打空虚的应天。或者干脆就不围攻洪都,直接往前打,这样,洪都的就会被调出来,因此就有破城的机会了。其二,陈友谅有恃无恐。陈友谅一直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就算在洪都城下攻了85天依然没把洪都城攻下来,他也没觉得...
 
                    
                  
                洪都就是现代的南昌。首先历史上赤壁之战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没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夸张,又借东风又草船借箭又火烧赤壁的,但是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东汉末年,鄱阳湖大战则发生在元末明初,所以说赤壁之战是以鄱阳湖大战为参照的说法是错误,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则有可能将鄱阳湖大战中的...
 
                  
                陈友谅听到朱元璋来了,被吓得不敢再攻打洪都,立刻去鄱阳湖迎战朱元璋,一场激烈的大战,就在鄱阳湖上开始了。> > 陈友谅有很多大船,而朱元璋却只有小船,但是两支都用上了大炮跟火药。因为朱元璋的船小比较好划动,而陈友谅的船比较大不好控制,结果,朱元璋把陈友谅的船都给打沉了,气得陈友谅把...
 
                  
                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地址具体位置主要在江西省九江庐山市鄱湖湾景区,但具体战斗地点有所区分:主要遗址位置:鄱阳湖大战的主要遗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庐山市鄱湖湾景区。具体战斗地点:第一次大战:龙湾,陈友谅首次带10万兵力与朱元璋交战,但败退。第二次大战:洪都府,陈友谅带60万大军攻打,但未能攻克,由朱元璋的...
 
                    
                  
                在鄱阳湖之战前,双方还进行了洪都保卫战。朱元璋派亲侄儿朱文正及邓愈、赵德胜等战将守卫南昌。陈友谅率领大军围攻南昌85天,朱文正等将领顽强抵抗,最终成功抵挡了陈友谅的进攻,但朱元璋也损失了14位爱将。三、鄱阳湖之战的激烈程度 鄱阳湖之战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朱元璋一度处于劣势,情况危急。
 
                  
                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 鄱阳湖之战的过程:元末,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二十年(1360年)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以武昌为统治中心、“尽有江西、湖广之地”、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和以平江(今苏州)为统治中心、控制了苏浙之地、自称吴王的张士...
 
                  
                洪都之战损失:在死守洪都的三个月里,朱元璋损失了14位将领。鄱阳湖之战损失:随后的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又损失了35位将领。总损失:两场战役共牺牲了49位优秀将领,其中36人后来被追封了爵位。战役意义深远:奠定基础: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洪都之战和随后的鄱阳湖之战的胜利,成功让朱元璋在江南一...
 
                  
                鄱阳湖之战 中国古代历史上 最大的水战 鄱阳湖决战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在鄱阳湖面展开。 二十日,两军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阳湖内)湖面遭遇。时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