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产量(MPL)函数 就是上式对L求导。MPL=10-L 平均产量(APL)函数 就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劳动。APL=TP/L=10-0.5L-30/L (2)(我们用的是黎诣远的书)在生产理论那一章 有个 “实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当TP最大时,MPL=0。令MPL=10-L=0 ,解得L=1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
一、短期生产函数 在短期内,假设只有生产要素劳动L可变,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K等保持不变。总产量(TPL)定义:指短期内,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生产产品的全部数量。公式:TPL = f(L)图像:总产量曲线一般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大值点。平均产量(APL)定义:指...
制造商应根据短期生产函数曲线各阶段的特点判断生产的三个阶段,并在第二阶段进行合理的投资(APL> MPL> 0)。假设公司需要两个输入因子来产生某种产品:资本K和劳动力L,其中资本K是固定输入因子,劳动L是可变输入要素。生产因工人数量而异。根据平均生产和边际生产的特点,生产或要素的投入可分为三个...
【答案】:短期生产函数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5所示。由图4-5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L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L曲线和APL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
一、生产函数的基本要素 在经济学中,我们关注三个重要指标:总产量(TPL)、平均产量(APL)和边际产量(MPL)。总产量(TPL):在不变的生产规模下,每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所能产生的产品总量。它衡量的是生产效率的基础。 平均产量(APL):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平均产出的多少。它是衡量资源利用...
(1)由生产数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5L2-0.5*102 =20L-0.5L2-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2-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 (2)关于...
厂商在短期生产函数中,会根据生产的三个阶段来决定何时进行合理的投入。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 第一阶段:(0, L2),此时边际产量(MPL)大于平均产量(APL),APL呈现递增趋势。这阶段被称为平均产量的递增阶段,表明固定要素投入相对过多,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有利于两者搭配比例更加合理化。2. 第二...
在西方经济学领域,MPL、APL和MPK是重要的概念,用于分析生产函数。MPL,即劳动的边际产量,它衡量的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量增加。具体而言,MPL计算方法是通过比较新增加的劳动投入和相应的产量增量得出。APL,代表劳动的平均产量,表示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所能产出的平均产量。
经济意义:APL是衡量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较高的APL意味着在相同的劳动投入下,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这通常被认为是生产效率较高的表现。应用:在经济学中,APL常用于分析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以及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等问题。通过比较不同...
然后将其除以劳动的投入量。这个比值即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反映了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均关系。经济意义:APL是衡量劳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济学中,了解劳动的平均产量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劳动投入,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同时,APL也是分析生产函数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经济学原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