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送东阳马生序中

送东阳马生序中

送东阳马生序中相关问答
  • 对比手法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有哪些体现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对比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将富家子弟的豪阔与作者自己的贫寒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苦,以及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2. 将太学生们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自己的低劣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强调了作者在学习条件上的巨大差距,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3. 将老师的严厉与作者的谦逊进行
  •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虚词都是哪些

    1、“焉”,在本文的意思是代词,代指向老师(请教)。2、“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3、“乎”,辅助词,语气词,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矣”,辅助词,用于感叹,可译为“了”。原文: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这句话意思是:在极冷的冬天,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此句出自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府(今...
  •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四处对比有什么表达作用?

    作用是对比之中得出结论,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的素数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
  • 送东阳马生序划分节奏

    送东阳马生序划分节奏如下:1、节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 送东阳马生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现象如下:1、多义词: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例如,趋字,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表示快走,如疾趋;也可以表示趋向,如趋势。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趋字表示的是拜访、拜师的意思。2、古今异义词:有些词在古代和现代有不同...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而字的用法

    送东阳马生序中而的用法如下:1、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2、久而乃和:连词,表修饰关系,没有意义.。3、而承天子之宠光: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知识拓展:《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
  • 语文题:翻译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我求学时的勤肯与艰辛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liyongbo310 | 发布于2012-04-19 举报| 评论 9 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
  • 《送东阳马生序中》“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从”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 ...

    东阳马君则已经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辩论,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出子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