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矛盾的英语

矛盾的英语

来源:华拓科技网


矛盾的英语是:contradictory、contradictively、contradictiveness、ambivalence、self-contradiction、contradict、conflict、contradiction。

矛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矛盾详细内容】

(名)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古代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了。后来“矛盾”连举,比喻互相抵触的语言行为或事物:一对~|~百出。②(名)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③(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二、引证解释

⒈见“矛楯”。⒉特指以文词相辩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引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指张祜、徐凝)矛盾。”⒊犹屏障。《宋书·萧景传》:“羣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引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⒋违抗。引明王錂《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⒌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⒍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三、综合释义

见“矛楯”。特指以文词相辩难。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指张祜、徐凝)矛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犹屏障。《宋书·萧景传》:“羣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违抗。明王錂《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四、汉语大词典

(1).见“矛楯”。(2).特指以文词相辩难。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指张祜、徐凝)矛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3).犹屏障。《宋书·萧景传》:“群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4).违抗。明王錂《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5).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6).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五、关于矛盾的近义词

抵牾  抵触  冲突  茅盾  老舍  

六、关于矛盾的词语

鬻矛誉盾  自相矛盾  矛盾相向  杯酒戈矛  磨盾之暇  操矛入室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矛盾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